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

若愚 文图

炭河里遗址位于宁乡县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是已知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发现于1963年初,考古工作者曾对此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证明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该地共出土了包括"全国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内的2000余件文物。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1)

遗址1963年初发现,1976年进行过小面积试发掘,1994年重新勘探,认为该遗址与青铜器有直接关系,是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的突破口。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试挖掘,发现大型土台建筑遗迹,确定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2002年、2003年、2004年在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不仅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出土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且器物极为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2)

1938年4月,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一位名叫姜景舒的农民到山上种红薯,一镢头挖出了后来成为国宝的四羊方尊。1959年,一位农民上山开荒种地,挖到了目前发现唯一以人面为主饰的商代青铜方鼎。20世纪30年代以来,宁乡炭河里遗址和周围邻近地区陆续出土了多批商周青铜器,达300余件,其中大部分出土在以遗址为中心直径不到2公里的范围内,如四羊方尊、人面方鼎、兽面纹瓿、“癸”卣(内有环、玦、管等玉器320余件)、“戈”卣(内有珠、管等玉器1170余件)、云纹铙(伴出环、玦、虎、鱼等精美玉器)、象纹大铙(重221.5公斤)等,无一不是中国商周青铜器中的上品,被考古界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宁乡藉此以“青铜器之乡”享誉海内外。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3)

一个四羊方尊,震惊了世界;一个人面方鼎,揭开了尘封几千年的古国的面纱。1994年,经省市有关部门重新勘探,认为炭河里与青铜器有直接关系,是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的突破口。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试挖掘,发现大型土台建筑遗迹,确定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3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发现并解剖城墙、城壕和一批同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铜器3000多件。不仅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证明炭河里遗址不仅是目前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全国范围少有的西周城址之一。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4)

炭河里遗址春秋以前为越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汉属长沙国地。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置长沙国南部地方设新阳县,属衡阳郡。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阳县为新康县。隋开皇九年(589),新康县入益阳县。唐武德四年(621),复析益阳县地置新康县。七年,又省入益阳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国家太平,政局稳定,取乡土安宁之意,改新康县为宁乡县。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析益阳及长沙,湘乡部分地域置宁乡县,属潭州长沙郡。1938年黄材月山转耳仑出土四羊方尊,“黄材青铜器群”开始被提出,进行研究。2006年5月25日,公布炭河里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文化的中心在河南一带,一般认为商朝文化是不过长江的。史学家对在长沙宁乡出土众多的青铜器,主要提出三种解释,即商朝人从中原带来说,商朝人在本地铸造说和商朝时期其他民族在本地铸造说。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5)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6)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7)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8)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9)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10)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11)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12)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13)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14)

挖红薯的真实事件(湖南宁乡一农民种红薯)(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