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各区车辆数量(深圳公布十四五)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深圳交通未来5年发展蓝图已定。

2月23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实施。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等重大历史机遇,高质量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助力深圳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25年,深圳将基本建成“开放畅达、立体融合、低碳智慧、安全宜行”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个1000公里”骨干交通网(1000多公里城市轨道、1000多公里高快速路、1000多公里高铁、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率先建成高品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未来交通新范式,引领全球交通运输发展创新。

构建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定位。而在此前,深圳机场的定位分别为区域干线和区域枢纽。2016年,深圳机场的洲际客运航线实现零的突破,先后开通悉尼、洛杉矶、法兰克福、西雅图和奥克兰五个洲际客运通航城市。

随后的短短几年间,深圳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不断提速。深圳机场卫星厅、第三跑道等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实现高峰期双跑道独立运行,高峰小时航班容量增至55架次,国际航线增至60条,年旅客吞吐量和国际旅客吞吐量分别超过5000万人次和500万人次,跻身全球最繁忙大型机场行列。

展望未来,深圳提出,到2025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达210万吨。

其中,《规划》提出,打造高品质航线网络。构建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热点城市、衔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提升深圳宝安机场国际化水平。培育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基地航空公司,推动航空公司加大运力投放,强化机场与基地航空公司的战略协同。引进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进驻深圳机场,强化与海外枢纽中转与联运协作。优化国内航线网络,推进国内空中快线建设,加强国内国际航线中转衔接。

《规划》还提出,持续推动深圳机场扩容升级。按照4F等级要求,加快推进第三跑道建设。建成卫星厅,加快 T1、T2航站楼规划建设,缓解航站楼设施运行压力。提供功能完备的中转服务设施,增强国际中转保障能力等。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后不久,深圳机场集团党委就迅速召开了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会议要求机场集团要进一步加快高质量、高水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发挥好机场在城市发展中的“动力源”作用。

一位区域经济观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强国际交流,城市功能必须要跟得上,包括机场的配套、国际航线的发展等,市政府乃至国家层面都将会加大支持力度。

拓展深圳对外国家铁路通道布局

从铁路交通的角度来看,深圳的国家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赣深高铁、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有序推进,西丽、机场东、光明城等高铁枢纽启动前期规划研究工作,深汕高铁、深南高铁等纳入国家上位规划。

但与此同时,《规划》在总结当前深圳交通发展环境存在的不足时指出,枢纽与通道能级难以支撑国家战略落地。深圳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陆路联系超过10小时,难以实现与主要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

随着城市群逐渐成为主流的空间发展形态,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也将变得愈发紧密。

2021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曾公布《广东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的初步成果,其中一条引发广泛关注:将预留6大重要交通廊道,同时省域空间内将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

彼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规划编制只是一个初步的成果,尚未经过论证、审批等程序,而磁悬浮距离投入商业运营预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诸多城市都提出过磁悬浮的设想与筹划,此次深圳的《规划》也明确提出,研究推进与国内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

此外,深圳还将拓展对外国家铁路通道布局。按照国家、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要求,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的高铁通道布局,支撑深圳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

东部方向,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谋划深圳至河源高铁,衔接杭州至广州高铁,形成深圳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新通道。

中部方向,建成赣深高铁,加快推进广深第二高铁规划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形成深圳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

西部方向,加快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积极推动深圳至南宁高铁前期工作,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完成平盐铁路复线和电气化改造工程。

到2025年,深圳将力争实现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高快速路里程达到670公里。

推动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融合发展

在区域交通方面,近年来深圳取得了诸多进展,初步形成涵盖城际铁路、高快速路、水上客运、通用航空、口岸等多方式的区域交通网络。联合东莞、惠州开通跨市公交线路30条,覆盖长安、塘厦、松山湖、凤岗、惠阳等临深重点发展片区。

同时,《规划》也提出,对比国际一流城市群、都市圈,深圳区域交通联系仍以路网方式为主,城际铁路存在明显短板,目前仅开通穗莞深城际,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尚未形成服务一体、能力充分的城际铁路网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的发展,城际铁路、跨城地铁等建设引起了广泛关注。

《规划》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区域联动,协同共治。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共建共享共治,服务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创新区域交通利益共享、政企协同等发展机制,调动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支撑深圳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积极推动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优化临深地区铁路枢纽规划布局、跨市城市轨道对接方案。完善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轨道交通联系,构建1小时交通圈,形成契合经济社会连绵化发展特征的都市圈轨道服务格局。试点探索站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强化轨道枢纽与城市功能耦合。统筹推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和网络运营效率,提升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智慧化水平。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同意深圳市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的复函,同意深圳市组织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其中提到,推动跨区域一体发展。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认为,国家发改委发函支持,预计深圳和临深城市的基建工程,特别是城际轨道交通,将显著加速。

深圳各区车辆数量(深圳公布十四五)(1)

(资料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建设品质卓越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

除了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深圳市内城市轨道的建设也备受关注。

截至2021年底,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增至411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550万人次。

《规划》提出,加快城市轨道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轨道四期、四期调整工程建设,同步开展轨道建设期间交通网络疏解工作,确保城市交通平稳运行。全力建成5号线西延、8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一期、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20号线一期、3号线四期、6号线支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南延)、13号线二期(北延)、16号线二期等线路,扩大城市轨道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推进五期建设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加强对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轨道覆盖。

除了市内轨道交通之外,深圳还将形成贴合需求的公交服务体系、构建舒适畅达的慢行服务网络、推动多元化出行服务融合发展等。

此外,为了贯彻落实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深圳还将推动综合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其中,深圳将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和普及力度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机动车保有量预期将达到100万辆。

2009年以来,深圳已经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深圳成为了全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最快最高的城市。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8万辆。

2021年,深圳市发改委曾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其中要求,“十四五”期间,深圳市新增注册汽车(不包含置换更新)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60%左右。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既会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同时也是对本地生产企业的支持,对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