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肿瘤介入治疗(王忠诚院士成功切除直径9厘米的颅内肿瘤)

王忠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他是吴孟超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专家,也是医学界获此殊荣的区区几位科学家之一。

今年是王忠诚逝世十周年,分享他生命中的若干细节,借以追忆缅怀,也期待给读者以启迪——

1985年6月底的一个午后,河南新乡市的中学生赵栓柱吃完午饭,正准备去上学,头突然疼起来。

从10岁开始,栓柱就经常头疼,时好时犯,但每次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治自愈。

像往常一样,爹让他躺到床上休息,以前都是这样休息一会就好了。栓柱躺在床上,越疼越厉害,疼得在床上打起滚来,最后竟然疼得昏了过去。

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爹娘都慌了,他们赶紧行动,把栓柱送到最近的乡镇医院。

乡镇医院的医生也没碰到这种情况,处理不了。栓柱爹只好带着儿子赶往县医院。

县医院的医生为栓柱做了腰穿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初步诊断为脑瘤,却拿不出好的治疗方案。医生建议说:“这种病,只有去北京天坛医院,找一个名叫王忠诚的神经外科专家,才有可能治好。”

栓柱爹听了医生的话,知道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借了些钱,带着栓柱到北京找王忠诚。

7月3日,栓柱来到了天坛医院,找到了王忠诚。

王忠诚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认真地为栓柱做了CT、脑血管造影等一系列检查。看到结果结果,王忠诚也很惊讶,栓柱的大脑中动脉上长了个巨大的动脉瘤,是从没见过的那种巨大。动脉上长个小瘤子都很危险,这么大个肿瘤是非常可怕的,一旦破裂,患者必死无疑。即使不破裂,肿瘤压迫脑组织,引起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也是危在旦夕。

肿瘤这么大,王忠诚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手术难度肯定是非同一般,他也没有把握。但是,患者病情危急,必须尽快手术,他又不能见死不救。于是,他思虑再三,还是做出决定,亲自做这个手术。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栓柱被推上了手术台。可是,手术还没开始,栓柱就突然停止了呼吸,测不到血压,一切生命体征都没有了。

王忠诚知道,栓柱动脉上那个巨大的瘤子破裂了,大量出血造成了脑疝,几乎可以宣布死亡。按有关操作规程,这种情况下可以放弃手术。

这时,几个助手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不约而同地看着王忠诚,等着他作出停止手术的决定。但是,放弃手术就意味着患者死亡,继续手术还可能有一线生机,王忠诚不愿放弃。

大脑缺血的极限时间是6分钟,如果能在6分钟之内找到出血点,进行有效止血,也许还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能够在短短的6分钟之内锯开颅骨,找到出血点吗?必须争分夺秒。

“继续手术!开颅!!赶紧!!!”在短短的数秒钟之后,王忠诚下了决心,发出了简短的指令。

骨锯架好,王忠诚亲自操作,动作熟练而快捷。按说,这些工作都是助手来做,但今天他等不急了,他必须在第一时间把颅骨锯开。

零基础肿瘤介入治疗(王忠诚院士成功切除直径9厘米的颅内肿瘤)(1)

王忠诚为患者做手术

短短的3分钟,颅骨打开了。可是,王忠诚掀开颅骨,鲜血像喷泉一样汩汩而出。

眼下,最要紧的是止血,但鲜血淹没了整个术野,根本无法看清出血点在那里,怎么办?

王忠诚深吸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把一根手指探进了患者的脑组织。脑组织非常复杂,每个脑区都对应着肢体的功能,任何损伤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但是,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凭着多年练就的手感,王忠诚用手触摸到了出血点,迅速进行了处理。血终于止住了,患者的血压上来了,同时进行的心肺复苏也很有成效,患者恢复了呼吸。一条鲜活的生命被王忠诚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剥离和切除动脉瘤也费了不少功夫,但总算有惊无险。

手术成功了。切下的动脉瘤经过测量,瘤体直径达到9厘米,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在此之前,世界上成功切除的最大的一例颅内肿瘤瘤体直径只有8厘米,是1967年由西班牙医生切除的。时隔18年,王忠诚把这个纪录提高了一厘米。

手术结束,王忠诚下意识地看了看表,发现六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手术过程中,他总是全神贯注,没有时间概念,但他的身体却在时间的消耗中渐渐透支。走下手术台那一刻,疲惫的他顿觉头重脚轻,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

他在助手的搀扶下,硬撑着走出手术室,但大家都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大病。他的白细胞比常人少一半,抵抗力也只有常人的一半,这么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根本就受不了,但为了治病救人,他总是咬着牙坚持。

栓柱爹焦急地等在手术室门口,看王忠诚出来,担心地问:“王院长,栓柱怎么样?”

王忠诚强打精神,笑着回答:“手术很顺利,放心吧。”

栓柱爹激动地热泪盈眶,他一边抹着泪水,一边喃喃地说:“大恩大德,大恩大德啊!”

半个月后,栓柱头痛明显缓解,偏瘫有所恢复。

8月24日,王忠诚为栓柱做了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动脉瘤消失,中动脉未显影。CT复查也没发现肿瘤的影子。

术后两个月,赵栓柱痊愈出院。出院时,他不仅能下地走路,视力和记忆力也基本恢复正常。他看上去比来的时候胖了些,显得很健壮。栓柱爹拉着王忠诚的手,不知该说什么好,再次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无独有偶。另一个被当地医生判了“死刑”的患者也找来了。患者名叫牛安民。

牛安民是山东农村的一个农民。1985年9月,他被家人用担架抬着来到了天坛医院。

之前,他已经有三年的头痛史,被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垂体瘤”。几经治疗,效果一直不好,县医院决定为他实施手术。可是,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脑组织深处的血管上长着一个直径达3.5厘米的肿瘤,不敢处理,只好中止了手术。但是,医生没想到的是,此次手术不仅没能缓解牛安民的症状,反而损伤了其大脑功能区,导致他双目失明。看到患者生命垂危,医生也很紧张,他跟家属解释说:“这种病是‘不治之症’,没有希望了,回家准备后事吧。”

牛安民被家人用担架抬回了家,全家人都陷入了绝望。

就在这时,有人无意中看到了一张当年6月12日的《人民日报》,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新闻,题目是《北京天坛医院成功进行一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术》——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长最近在患者颅内基底动脉上成功地夹闭了一个巨型动脉瘤的瘤蒂。

21岁的患者孙惠兰被送来就医时,颅内动脉已经出血,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王忠诚教授同他的助手赵继宗、李溪光等一起,经过4小时30分钟的精心操作,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术。

看到报纸上的这则新闻,绝望中的牛安民家人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抬着生命垂危的牛安民上了火车,赶到了北京天坛医院。

王忠诚看到牛安民时,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患者的病情如此危重,全身状况如此虚弱,即使肿瘤可以手术,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检查后,他又发现,牛安民的动脉瘤位于大脑的基底动脉上,直径比较大,瘤壁很薄,极易破裂。这种动脉瘤的手术难度很大,患者全身状况又这么差,基本不符合手术的条件。但是,如果不手术,患者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不能做,太危险。”有同事提醒。

“是啊!”王忠诚神情严肃地表示同意,但他转而又说:“危险并不等于没有希望。”

经过反复会诊商讨,王忠诚还是决定“试一试,闯一闯”。他动员了全院的力量,各科室相关人员一齐上阵,来挽救这位农民的生命。

手术那天,血库准备了充足的血液,手术室、化验室都紧急动员起来,食堂也做好了“三班倒”的准备。

王忠诚亲自给牛安民做了手术。手术过程很复杂,时间用了9个小时之多,但王忠诚还是凭着经验顺利切除了牛安民的动脉瘤,手术成功。

术后,牛安民恢复得很快,仅仅用了半个多月,他头痛的症状没有了,视力也渐渐好起来,神经系统的其他功能也有了明显好转。出院后,牛安民逢人便说:“王院长治好了我的‘不治之症’,简直是神医。”

除了孙惠兰、赵栓柱和牛安民,这一年,王忠诚先后做了7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都获得了成功。年底,他的研究课题“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取得了重大成果,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一年,对神经外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自从1955年赵以成在同仁医院创建神经外科,王忠诚从天津调来北京,到这年正好过去了30年。30年来,王忠诚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成功实施了10628例脑瘤手术,手术死亡率从早期的10%降低到4%,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摘选自作者本人的《王忠诚的故事》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3月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