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5年,上海军政处大楼里众人都行色匆匆,处理着手头上要紧的事情。

然而,在某厅长办公室,只见一位身穿军装的男人站在窗台边,静静眺望着远方。

他的手里死死攒着一封从山东寄来的信,纸上的文字早已被泪水浸花。

整理好心情,他带着这封信来到上级领导陈毅将军的办公室

“报告!我想回山东看看我的再生母亲——明德英!

1941年那天,是她....是她用自己的乳汁救了我......”

说到这儿,男人几乎哽咽地讲不出话来。

看着泪流满面的他,陈毅被这种残酷战争之下的军民之情深深感动

他批准了男人探亲的请求,并向其说道:

“人民恩情大过天,有机会我和你一起去看看老人。”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1)

明德英

也正是这一次谈话,使得抗战时期的“沂蒙红嫂”明德英被大家所熟知。

甚至被搬上大荧幕拍成电影。

当年两人究竟发生了什么感人至深的故事?

面对铺天盖地地关注,明德英坐在摇椅上回忆起了当年的事情......

救治伤员 义无反顾

1941年,日寇集结大部队对沂蒙地区进行凶残血腥“大扫荡”。

由于叛徒出卖,驻守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遂陷入了日寇的包围圈。

那段时间,此地终日战火不断,战士们死伤惨重。

11月初的一天,一名徐姓的八路军小战士,身负枪伤,一路奔逃到明德英所看管的那片坟地中,体力已经耗尽。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2)

八路军战士

当时,明德英正哄着怀中刚满周岁的大女儿,四处张望中看见前边不远处有人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

明德英仔细观瞧,发现那是一个身染献血的八路军战士,而其身后不远处还有几位持枪的日寇正在搜寻。

她来不及多想,冲上前去,将虚弱的小战士拉进自己家的窝棚。

只是家徒四壁,竟然连藏匿的地方都找不到。

明德英灵机一动,看小战士身材瘦弱,就将其塞到了破烂的被子下边。

日寇没多久就到了明德英的家里。

他们看与明德英沟通比较困难,便没多搜查,就问她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

明德英顺势指了指不远处的山上,成功转移了日寇的注意力。

等日寇走后,她赶忙拉开被子。

这时,小战士已经由于失血过多,失去了意识。

四下打量一下之后,明德英决定将自己的乳汁挤出来给这名小战士。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3)

后人画图

在她的照顾下,小战士最终康复,顺利归队。

可惜的是,战场上总是有许多无名英雄,而这名小战士就是其中一员。

后来明德英再也没有了他的下落。

虽然不知道他在队伍里生活得怎样,但明德英认为救助每一位可以救助的人是理所应当的。

更重要的是,她也一直心存感激,感谢当年八路军战士的帮助......

凄惨童年 军民一体

沂蒙地区是我党最早开辟的根据地之一。

明德英和丈夫李开田就生活在马牧池乡的横河村中。

明德英作为一届女流,出生于国家政权频繁更替的时代。

她的命运也如同那个飘摇的时代一样,注定不完美。

1913年,两岁的明德英生了一场大病。

奈何家中贫困,就她和母亲二人,连一日三顿都成问题,更别说有钱给她治病。

因为没有及时医救,明德英被夺去此生说话的权利。

好在她凭借自己的意志,坚强地活了下来。

但由于是聋哑人士,明德英经常遭受同村小伙伴的嘲笑、欺凌。

每每回到家中,她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有时委屈得只能躲在被子里默默哭泣。

但这些事情都被明德英的妈妈看在眼里。

“孩子,你要记住,你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不要看轻自己,更不要一味忍让。”

虽然没读过书,但明德英妈妈发自内心的母爱,还是让她说出了振奋明德英的话。

可命运往往是残酷的。

相依为命的母亲在她年幼之时,就因病离她而去。

无依无靠的明德英,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4)

旧社会的孩子

然而,在地主家的她,面对的是非人一般的待遇。

那个时候,地主仗着明德英不会说话又是孤身一人,总想方设法克扣她工钱,连饭都是给她吃一家人剩下的。

不仅如此,明德英还要承受地主一家人莫名的怒火,轻则一顿辱骂,重则拳打脚踢。

如果非要形容一下,明德英的生活过得还不如地主家养的那条狗。

在这样的环境下,明德英并没有畏首畏尾,她靠妈妈告诉她的话,越发坚毅勇敢。

在受地主儿子欺负的时候,她敢于拿起铲子吓唬对方。

只是这样的行为,虽保护了自己但也失去了在地主家生活的权力。

她不得不过上沿街乞讨的日子。

一直到她21岁那年,一贫如洗的明德英被介绍嫁给同样一穷二白的李开田。

两人结婚以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是村民们热心地帮他们打了个窝棚。

后来,经众人商议,决定让两人看管墓地,并允许他们在墓地周围的空地上种植农作物以养家糊口。

就这样,明德英和李开田凭借自己的双手,生活也算过得去。

两人婚后还生下了健健康康的孩子。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5)

马牧池乡

1938年,八路军山东纵队驻扎在当地以后,战士们在闲暇时会经常会帮助明德英做一些事情,挑水担柴,耕地播种等。

更重要的是,有了军队的守护,当地人的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宁的。

他们每天耕地喂鸡,见到战士们会给他们塞一些食物和自己缝制的衣服。

只是按照军中纪律,这些东西都被战士们笑着拒绝了。

一来二去,军民上下一心,革命的思想深入沂蒙地区的每一位老百姓心里。

好景不长,日寇的闯入打破了村民平静的生活,也打伤了一心为民的八路军战士。

他们肆意闯进百姓的家中,烧杀抢虐,甚至伤害妇女。

这个时候沂蒙地区出现了一大批英勇的平民战士。

他们之中,部分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会直接加入战斗;

一些身体欠佳的老弱者则会做起传递情报、筹集粮食、照顾伤员等后方工作。

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战士们与日寇进行抗争。

同样地,两夫妻也加入了支援八路军的队伍。

李开田因其身体原因,不能上战场,便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给前线送村子里筹集的粮食。

而明德英则加入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被亲切地称为“沂蒙红嫂”。

这个群体里有采药救战士的祖秀莲,也有冒死藏匿革命领导的徐来英,更有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受伤战士的明德英。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明德英用乳汁救活小战士后不久,又遇到了类似的情形......

二用乳汁 一心救兵

那个时候,明德英正在喂出生不久的孩子吃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丈夫的声音。

“快快快!”

她看见丈夫李开田神色匆忙地从外边跑回家,背上似乎还背有一个人。

没多想,她安置好孩子就迎了上去。

原来这位小战士名叫庄新民。

彼时,我军领导人在商议后,决定趁敌人在未形成严密的包围圈之前实行突围。

敌军数量虽然是我军的几倍,但在众将士的努力下,大部队突围成功。

然而掩护部队撤离的殿后小部队在此时仍处于非常危急的境地。

庄新民正是这个小部队中的一员。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在天色破晓之时,战火才稍微停歇下来。

只是这时庄新民发现身边早已没有了战友们的身影。

而他也失血过多,造成体力不支,处于半昏迷状态。

还没有脱离危险,他不敢倒下,依靠着最后一丝力气,庄新民顺着地面奋力往前爬。

不知过了多久,他发现穿过林间有一个窝棚。

庄新民看到了躲开敌人的希望,快速向这个窝棚挪去。

而李开田在这时刚好准备偷偷去给八路军送军粮。

他一眼就看到这位身穿军服的小战士,没有一丝犹豫就把其抗在了肩上。

可旁边敌人众多,而回到家中还需要经过重重关卡。

形势所迫下,李开田提议:

“孩子,你叫我爹吧!这样能逃避审查。”

他一边提议着,一边扒拉下庄新民的军装扔到草堆里,而后将自己的外衣脱下给“儿子”穿上。

由于资源有限,李开田只能帮庄新民简单用水冲洗伤口。

两人在这里吃了点干粮,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因为刚刚经过战争,这一路必定十分艰险。

果然,两人准备进村之时,遇到了日寇的盘查。

不过以父子相称,也就马虎蒙混过关了。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6)

日寇暴行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走的时候,日寇却突然叫住他们。

一位日伪军举着枪,眼神凶狠地开口说:

“你们留下来,为皇军做事!”

原来是日军想要强行征用村里的劳动力。

没办法,庄新民的伤口即便还在渗血,他也还是只能咬牙坚持下来。

毕竟如果暴露自己的身份,受牵连的还是自己的“假父亲”。

或许是日寇看他和李开田没什么力气,没几天就放他们两个回家了。

刚走出“魔窟”,庄新民就失去意识昏倒了。

见状,李开田连忙背着他往家中狂奔。

这才出现明德英看到的那一幕。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7)

好不容易逃离日军“魔掌”,却又不幸遇到搜查。

那几日,日寇正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搜查可疑人员。

听见敲门声越来越近,说时迟那时快,李开田背着还未痊愈的庄新民就往坟地跑去,明德英则在后面扶着两人。

他们把庄新民往之前有的坑里一放,简单铺了层土,就回去等候日军的搜查。

刚好到家时,日军踹开了大门,接着就是一番暴力搜寻。

明德英惊恐万分地抱着孩子,李开田也双手放在捏紧,站在一旁。

日军见搜寻无果,就问他们有没有见过可疑的人。

“咿咿呀呀......”

明德英突然激动地将孩子交给丈夫,然后一边说一边比划,手指再一次指向远处的山上。

李开田见状,立马在旁边打配合,解释道:

“我刚给日军大人干完活回来,看我妻子的意思应该是在山上发现过什么人吧。”

日寇一听,立马往山上赶去。

最终,这家人连同庄新民都逃过一劫。

见日寇走远,二人赶忙跑到坟地把庄新民挖出来。

只是伤病耽搁太久加上营养缺失,此时的庄新民说是只剩下一口气也不为过。

雪上加霜的是,穷苦人家根本没有营养的食物,更没有医用物资。

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明德英低头,想都没想直接把自己的乳汁挤到庄新民的嘴里。

要知道,那时两人的孩子刚生下来不久,奶水并不充足,但明德英却坚持将奶水喂给庄新民,给自己孩子喝米汤。

紧接着,她又利索地利用家中的资源,给庄新明处理已经腐烂的伤口。

而这娴熟的手法,正是从村里其他“红嫂”那里学来的。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8)

“沂蒙红嫂”

就这样,庄新民在两夫妻的照料下,逐渐恢复生机。

当时日寇经常到百姓家里搜刮食物。

明德英一家又养育好几个孩子,粮食经常不够吃。

那段时间,他们就让孩子吃一点食物,夫妻二人饿着,剩下的都给庄新民这个病人吃。

不仅如此,为了给他民补充营养,让其早日康复,明德英狠心杀了家中一只老母鸡。

在得知家中的情况,庄新民虚弱地从床上站起来。

他穿好衣服,走到明德英和李开田两人身边,“咚”的一声跪地,感谢道:

“谢谢乡亲的救命之恩。我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启程离开,不再打扰你们。”

见他说这话时,一直咬紧后槽牙,脸上没有丝毫血色,明德英明白小战士只是在逞强。

她一把扶起庄新民,然后将其带回床边,使劲摇手摇头,不让他走。

如此一来,庄新民也不好意思执意离开,但他心里始终绝对亏欠这个家,便决定偷偷离开。

明德英仿佛冥冥之中猜到他的想法一样,把仅剩的老母鸡也杀给其炖汤喝。

看着眼前的这碗鸡汤,庄新民不禁双手颤抖,眼泪一颗接一颗掉进汤里。

一口气喝完后,他抹掉脸上的泪痕,笑着说道:

“您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这个恩情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如果我能活着与部队会合,一定会报答你们!”

说完,他向明德英和李开田磕了个响头。

三人就这样对视着,虽然在笑但眼里早已饱含泪水。

不久后,庄新民告别了这家人,决心离开。

夫妻二人看他伤势稳定,也没有在挽留他,就掩护其出了村。

但明德英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善举让庄新民记了一辈子......

干部心系哑妇,见面直唤娘亲

经历这场事件后,庄新民更加坚定了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他顺利与大部队汇合,并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直到全国上下一致抗战,把日寇彻底赶出我国,至此中国迎来了新的历史。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9)

上海解放街景

1949年,上海解放。

庄新民在上海的军政部门任厅局级干部。

战火停歇,国内局势稍稳定,庄新民再也按耐不住那颗寻母的心。

他四处托人私下打听明德英一家的下落。

终于在1955年,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沂蒙地区的信件,发件人正是明德英。

这让这位高级干部高兴坏了,紧紧捏着信就冲到上级办公室。

这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但在他准备动身之时,突然出现紧急事故,这件事情不得不暂时搁置。

这一搁置就是几年。

毕竟当时的上海刚解放不久,整个城市仍是经济萎靡、百废待兴。

作为领导干部绝不能因一己之私而耽误党内公务。

权衡之下,庄新民就暂时与明德英保持信件上的联系。

他会经常给明德英一家寄些钱财或者是稀奇的上海小玩意和特产。

1956年,思念之情随着信件往来的频繁越发不可收拾。

庄新民灵机一动,在纸上写道:

望母亲可以携带家人一同来上海。

然而,明德英收到信以后,却立马摇头。

事实上,她不是不想见到庄新民,只是她怕给人添麻烦。

几次三番下来,明德英一家商量决定让李开田自行前往上海。

也算是解庄新民的相思之苦。

就这样,李开田乘火车一路到上海。

刚下站,李开田伸长脖子张望着四周与家乡完全不同的高楼大厦。

还没等他从震惊中走出来,庄新民就迎了上去。

他激动地抱住李开田,大喊了一声:

“爹!”

李开田望着这位英姿飒爽的干部,与记忆中的那个瘦瘦小小的战士的身影重合起来。

两个人都默默地流下来眼泪。

安顿好李开田的住处,庄新民便拉着他一起聊天。

他讲自己这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的事情。

也讲现在党内政策对农民很友好,询问李开田家里的情况。

又讲自己一直很思念他们,询问孩子上学没有,母亲身体如何。

两人如亲父子一般,把酒言欢,不时还传来欢快的笑声和低低的呜咽声。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10)

1956年的上海

毕竟庄新民还有工作,他只好派人带李开田在上海转一转。

但无论多忙,他每天都会来陪李爸说说话。

可没几天,李开田就告诉他说自己准备回家了。

原来,这几天李开田看着这大城市,越发觉得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很不适应。

住的房间里到处干净崭新的的,他站着怕把地板弄脏了,躺着怕把床压坏了。

既然已经见到儿子,他也算了却心愿,只想赶快回家。

庄新民闻言立马赶来,亲自送李开田到火车站。

临走前,他紧握李开田的手,满眼期待地说道;

“爸,我想把你们都接来上海一起生活。”

“都走了家里的地怎么办?”

李开田连忙甩开他的手,拒绝道。

可以说,中国农民特有的朴素在李开田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庄新民自知无法说动李开田,只好送他上了回家的火车。并约定,以后一定会去看他们。

李开田走后,庄新民经常往他们家里寄一些钱,改善他们的生活。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11)

明德英老人

明德英也对这位不忘恩情的小战士充满了思念。

她经常骄傲地跟村里人说自己有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儿子。

1985年,这位厅级干部终于有机会离开工作岗位,踏上去山东的路。

而此时他已经是一位即将步入暮年的老人了。

他携全家,沿着蜿蜒的山路想明德英家前进着。

看着绵延的山脉,他又回忆起当年的惨烈场景。

如果没有明德英的乳汁,也就没有今天的庄新民。

他一路上都在跟自己的儿子讲述当年打仗的时候,沂蒙地区的老百姓是多么的英勇,以及自己被救的细节。

没过多久,他们来到一家门前。

整理了一下衣服,庄新民推门走了进去。

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位坐在院子里的老人。

庄新民的眼泪夺眶而出,他快步上前,跪在明德英面前说:

“娘,你的孩子回来看你了!”

明德英也认出了庄新民。

看着他身体健健康康的明德英很开心,嘴里咿咿呀呀的叫着,把庄新民拉了起来。

李开田赶忙让孩子搬凳子、泡茶。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12)

庄新民和明德英

而庄新民和明德英两人已经哭得不能自已,这种情绪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人。

之后两家人来往更为密切,商量着一起过春节。

不幸的是,庄新民在准备启程之时,不慎摔倒了腰椎。

没办法,他只好让自己的儿子庄健代自己去山东看望李开田夫妇。

庄健安顿好父亲以后,就动身去了山东。

他陪着两位老人一起逛乡间的小路,和夫妇二人聊这几年中国发生的风云变化。

朝夕相处中,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庄健对着两位朴素的农村老人产生了如亲人一般的情愫。

他深切地感受这中国底层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明德英看着庄健,对他比划说要好好当兵,以后跟他爸爸一样,对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没过几日,庄健公务在身就返回上海。并约定下次再来看望他们二老。

如所有剧情的发展一样,这次分离成了永别。

享年84岁的明德英于1995年去世。

庄新民此生未能再与就他与水火之中的母亲想见一次。

而明德英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成为沂蒙精神的代表人物。

陈毅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全集(上海某厅长收到山东哑妇来信)(13)

党为此建立“沂蒙红嫂纪念馆”。

中顾委常委王首道、总参谋长迟浩田也曾为“山东红嫂”题词。

著名作家刘知侠于1961年,写下短篇小说《红嫂》。

该小说一经发表后,迅速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回响。

这部小说先是以京剧的形式生动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淄博京剧团携京剧现代戏《红嫂》进京参加汇演,赢得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一致好评。

后中央芭蕾舞团将精心编演的芭蕾舞剧《沂蒙颂》推上了舞台。

1975年,《红嫂》又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

后记

在党的重视与宣传下,“红嫂”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象征。

“红嫂”们虽身体孱弱,学识疏浅,却具有非一般的民族大义。

生逢乱世,无论男女,大家都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德英等人的舍生忘死的行径,我们后辈需谨记且躬行。

参考文献:

[1]沂蒙红嫂明德英[J].党员干部之友,2011(06):54.

[1]张建国,李振兴.“红嫂”明德英[J].春秋,1998(04):7-8.

[1]关捷.平凡的圣母——访红嫂原型明德英[J].党史纵横,1995(06):25-2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