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解毒的三个穴位(穴位立秋养肺)

清肺解毒的三个穴位(穴位立秋养肺)(1)

中医认为肺主秋季,而燥又为秋季之主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又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出现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不适。

这个节气很多患者会感觉到胸闷、气短,容易支气管炎发作,所以润燥养肺,包括对整个呼吸道的保健,就是立秋后的养生重点,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穴位按摩达到不错的养肺效果。

  • 迎香穴

清肺解毒的三个穴位(穴位立秋养肺)(2)

迎香:此穴在鼻旁,因能主治“鼻鼽不利,窒洞气塞”,鼻塞不闻香臭,故名。

简便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通利鼻窍。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旁,脉气直通鼻窍,故通经活络、通利鼻窍之作用甚强,是治疗各种鼻子疾患的要穴;此穴为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可通调两经经气,疏泻两经风热,故通利鼻窍、疏面齿风邪的作用较强,是治疗各种颜面疾患的要穴

保健养生

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过敏性鼻炎,按摩迎香至发热,能立即缓解症状。经常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迎香,每次1-3分钟,能使鼻子保持舒畅,对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预防肺病。

经常按摩迎香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侵入,以达到预防和消除感冒。

  • 肺腧穴:

清肺解毒的三个穴位(穴位立秋养肺)(3)

肺腧:肺,肺脏;腧,输注;本穴为肺之背腧穴,故名。

简便定位: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能主治:

本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腧穴之一,背腧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故肺腧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功能: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保健养生:

用拇指指腹按揉肺腧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肺部疾息。或使用艾灸,艾条点燃置于肺腧穴上,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进行施灸,温和灸肺俞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胸闷、咳嗽、气喘等病症。

  • 大椎穴

清肺解毒的三个穴位(穴位立秋养肺)(4)

大椎:督脉腧穴。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

简便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功能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保健养生:

大椎穴是治疗肺系疾病的特效穴,尤其适用于各种各种证型感冒。普通感冒可在大椎穴拔罐治疗,留罐15-20分钟,发热明显者可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放血2-3 滴后再行拔罐,体虚者可单用艾灸在大椎穴灸20-30分钟。

  • 关元穴

清肺解毒的三个穴位(穴位立秋养肺)(5)

关元:属任脉,该穴为小肠之“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故名。

简便定位:关元在脐下3寸,你的四指相并就是3寸,把四指相并,上沿紧挨着肚脐,下沿与肚脐相对的地方就是关元穴了。

功能主治:

培元固本、补肾固阳,回阳就脱,和胃理肠;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主治小儿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振,脱肛等症

保健养生:

《扁鹊心书》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以按揉法或震颤法按摩。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立秋# #节气养生# #养肺# #健康# #穴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