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

在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镶嵌着一组高200厘米、长354厘米的《五四运动》浮雕,它生动地再现了发生在100年前的一幕: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数千名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游行,掀起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1)

当狂飙般的呐喊声随着历史烟云悄然散去后,五四精神却一直沉浸在中华民族奋斗的血脉里。回首百年,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五四”早已化作一个奋进的符号,它吹响了青春的号角,记录着信仰的烙印,凝结着爱国奉献,激荡起中华民族前进历程中一幕幕高潮迭现的革命活剧。

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2)

不奋斗,无青春

五四百年,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

爱国救亡: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1919年1月28日上午,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一场激烈的外交争辩正在上演。这场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讨论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分配问题。中国代表顾维钧以雄辩的口才,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说明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胜利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会议。中国人对此抱有极大期待,期望能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攫取的特权归还中国。

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3)

资料图片:1919年1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美、法等27个战胜国(包括中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反对,决定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图为“巴黎和会”开会情形。来源:中国共青团网站

但事与愿违的是,中国代表团的提案被接连驳回,列强秘密商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交给了日本。原来抱着很高热情期待的“公理战胜强权”,至此全部沦为泡影。顾维钧在回忆录中写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

中国代表团虽经多方斡旋,但均以失败告终,软弱的北洋政府竟逼迫代表团屈从列强。失望带来的痛苦格外强烈。消息传来,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于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席卷全国、有着各社会阶层民众参加的声势宏伟的群众运动。

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4)

近代以来,最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爱国与救国这一历史课题。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混乱,民生凋敝衰败,一代代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时代大潮之中。

“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吴玉章曾回忆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自此,历史走到了真正伟大的转折点,整个中国开始从沉睡中复苏了。

艰辛探索: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五四运动爆发后,29岁的陈望道受邀参加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工作。因他早年曾留学日本,精通日文、英文,也有很好的国文素养和马克思主义学识,被认为是担此重任的最佳人选。

早春时节,在故乡浙江义乌简陋的老宅柴屋里,陈望道全身心地投入这项事业之中,一日三餐和茶水都由母亲代送。

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5)

陈望道在老家柴房秘密翻译《共产党宣言》

历史留下了这样的经典一刻:母亲特地送来糯米粽子,外加温补祛寒的红糖,嘱咐他“吃粽子要加红糖水”。而专心看书的陈望道却错蘸了墨汁,还回答“吃了吃了,甜极了”,直到母亲来收拾碗碟才吃惊地发现,他的嘴上沾满了墨水。

1920年8月,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就销售一空;再版,又很快售罄。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

与此同时,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开始在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山东、广东和留日、留法学生中相继建立。中国人找到了马列主义真理,中国青年的内心为之一振,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五四风暴猛烈地荡涤着中国大地。原来沉寂的社会生活开始沸腾起来。一大批优秀的先进知识分子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朱德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转折。从1919年下半年起,这位滇军名将和好友孙炳文埋头书斋,认真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刊物,从中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思潮。他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探寻中国的前途,之后“从原来的黑暗环境中摆脱出来,踏上一条新的生活道路”。

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6)

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一页。

奋力拼搏: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以“永久奋斗”为题发表讲话,说道:“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

此时,距五四运动爆发已过去20年,距抗日战争胜利还有6年,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青年们爆发出“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斗争伟力,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马克思曾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生存发展全部包含在两个字中——奋斗。不奋斗,无青春,青春的魅力就在于奋斗。被点赞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是一支以青年为主体的团队,平均年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33岁,北斗团队35岁,东方红四号团队29岁,卫星应用团队28岁……他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团队,青春之伟业,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对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之中,为中国航天科研事业贡献了青春和力量。

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7)

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痛心疾首之余,他撰文《少年中国说》,那句“少年强则国强”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鼓舞了多少有识之士。时至今日,当耳畔响起这段诵词时,人们依然会倍觉血脉偾张、激情澎湃。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放眼世界,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更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五四精神,担负起历史交给我们的重任,以青春点燃梦想,用奋斗托举使命,绝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纪念五四运动展现青春力量(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青春记忆)(8)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章世森;

图片来源新华网、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张晓君;

编审:张华婧;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