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的内容及意义(古诗枫桥夜泊原来一直都教错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枫桥夜泊的内容及意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枫桥夜泊的内容及意义(古诗枫桥夜泊原来一直都教错了)

枫桥夜泊的内容及意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相信不少人现在仍然对那首留名千古的《枫桥夜泊》印象颇深,它可以说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之一了。此诗仅用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的夜色画卷;同时又传递给读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寂寞惆怅之情。

不过,据说古诗《枫桥夜泊》其实一直都教错了,人们对它有一些误解。这是怎么一回事?而诗人张继又为何“夜泊枫桥”呢?他究竟愁在何处?

“枫桥”之误

有一档著名的诗词比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在节目里,郦波老师通过比赛出的题目,详细地纠正了大家对《枫桥夜泊》的误区。首先第一点就得注意的是:此诗原本的名字是《夜泊枫江》,在后世人编撰诗集的收录工作中才改为《枫桥夜泊》。而其中的“枫桥”,一开始也不是这个名称。枫桥原本叫“封桥”,关于为何换成同音字,民间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迫于权势改成枫字;也有人说是当时恰逢深秋,诗人为了应景故而修改。

此诗于传世过程中,不知辗转于几代人之口,时间一长,便没人再去纠结究竟是“枫桥”还是“封桥”了;更不在乎是《夜泊枫江》还是《枫桥夜泊》。关于这件事,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成语“一骑绝尘”中,“骑”的读音原本读作“jì”但由于大部分人都误以为念做“qí” ,所以后来新华字典出版社也因此修改成后者。可见任何事物经过口口相传后,对错反而没那么重要了。鲁迅先生曾说,“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大抵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禁为此唏嘘,难道真相往往不为大众所熟知?

误解不可避免,但有一点却须得纠正过来。《枫桥夜泊》看似只是诗人独自愁肠百结,实则不然。全诗暗含诗人忧国忧民的情绪,与我们原先的理解稍有偏差。即使都是“愁”,可“愁”的格局却不一样。我们确实应该避免误读、完整地理解这首诗。

寒窗苦读奈何生不逢时

仍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名为《不朽的失眠》,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张晓峰把诗人张继夜晚泊枫桥的哀愁解释为诗人落榜,从而抑郁不得志的惆怅心绪。尤记得上学时,我们及少会去主动反驳课本上传递的知识,大部分人总是将其信奉为事实,其实这恰恰反应了自身对于思辨的懒惰。

这篇《不朽的失眠》对这首诗的解释是不准确的。教授郦波在节目上为我们细致地解释了实情:张继其实并没有落榜,若说张继是“落榜之愁”,确实不准确。张继当时考上了进士,是名正言顺的功名,但可惜之处在于,这位大才子“生不逢时”。

为什么说他生不逢时呢?唐朝仅仅在他考上功名后的第二年便爆发了动乱。天宝十四年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国家动荡不安,不论是书生还是普通平民百姓,人们各自逃难,当时国情复杂。细细想来张继寒窗苦读十几年,功名终于到手,或许以为是苦尽甘来,能够舒展自己的鸿鹄之志了。可就在这个等待正式走马上任的节骨眼,却没能等来他想要的结果。

今时不同往日,比起个人的仕途,他更为国家的未来深深担忧。可见若国家得不到安定,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风雨飘摇、无法预料的,又何况是读书人呢?所以,七言绝句《夜泊枫桥》便是诗人张继于南下逃难之时写下的。

仕途不顺,他苦则苦矣;可国之动荡,苦的却是天下百姓。此时此景,张继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更担忧他们的命运。张继夜半无眠,乘一条小船,在江面上停泊至枫桥下,独自眺望深邃的夜色,听着远处的钟声,更觉悲哀与寂寞。

抱憾而终

待政局终于稳定时,张继才被录用,但却不是一个文职。忧国忧民的张继上任后正式弃笔从戎,最后成为一位盐铁判官。于张继而言不是最好的安排,但于当时的国家而言,这是他自愿接受的安排。

张继深刻地明白,国家失去安定必然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只有从戎才能够守护国家和百姓。可见,一场安史之乱,彻底地改变了张继的仕途,也改变了张继的命运。张继仅仅上任盐铁判官一年多便逝世了,传说他为官几十载,没有任何一刻不清廉节俭。张继在离世前仍未曾实现心中所愿,他人评价他丰姿清迥,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官。可最后却抱憾而终,这尤为可叹!

而在张继逝世后,他去过的寒山寺便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赏景宝地,自然人人都想去感受一番“夜泊”,可看的虽是同一片景,张继的哀愁,后人却难以领会为了使后人铭记他的爱国之情,后世学者俞樾在姑苏城寒山寺正式为他立“枫桥夜泊”诗碑,正面镌刻千古绝句《枫桥夜泊》,背面是立碑者的题字。

此诗流传至今,除了诗句本身写得极好之外,原因还有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它的欣赏和认同,不断对它进行求真务实的考据、研究。正是这些人的努力,使得我们能够发现《枫桥夜泊》真实的一面,也令我们认识到一个更真实的张继。可见不论在任何时代都不能摈弃求真务实之风,避免思维懒惰,锻炼思辨性,非常有必要。

尾声

人们对《枫桥夜泊》的诸多误解,使笔者不禁联想到孔子的著名概念:“好行小慧,难矣哉”。此句被国内诸多学者视为座右铭。这句话的内涵在于揭示了思辨对我们的重要性:若看待事物纯粹是接受观念,而不加以思考,那么我们的未来“难矣哉”;若人人都“好行小慧”,国家的未来便“难矣哉”。所以人们还是应该勤加思考,勇于质疑与反驳。

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年的《汉语桥大赛》、《中国诗词大会》等等文化节目搬上银屏,都在向我们彰显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重视,古人的智慧正在被后世子民传承与铭记;传统文化于这个时代,展示出难能可贵的新含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