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意义(群文阅读到底有多)

“群文阅读”到底有多“厉害”?一节课学习5到6篇文章不是问题! 文/老马

此前,有文章《从四个维度看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变化》指出,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的试卷字数为8042字,2018年则为9015字,比2017年的试卷字数增加了973字。该文分析称,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量“极有可能突破10000万字大关”。

群文阅读的意义(群文阅读到底有多)(1)

阅读

都说高考是指挥棒。在我们看来,这个指挥棒的直接作用是刺激教师和考生的分数竞争,而其实质则是刺激语文教师思考这样的现实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设计、怎样教,才能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同时,也会刺激学生思考问题:怎么阅读才能不断积累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近年来,“群文阅读”这一说法似乎一天天时髦起来。此前,我们去甘肃酒钢三中参加群文阅读现场示范教学和观摩活动,体验了群文阅读的“厉害”。这次活动由甘肃省教科院组织,嘉峪关市教育局和三所学校语文名师工作室具体承办,参加活动的语文教师有300多人。

此前,我们从网络上已经了解到有关群文阅读的资料,但在接到学校参加此次活动通知的时候,还是感到意外。原因是,群文阅读在甘肃之外的地方早已成为推广项目。另外,推动群文阅读活动最为活跃的可能要属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

两天的观摩,给了我们宝贵的观摩和记录课堂的机会。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群文议题:剪不断的生命脐带》。在这堂课中,执教教师带着酒钢三中高一学生围绕议题讨论了5篇文章,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我们第一次观摩群文阅读课,教学过程给我们留下的很好的印象。

五篇文章中有四篇现代文,即《我的母亲》《谢幕的教养》《多年父子成兄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文章作者分别是胡适、刘心武、汪曾祺、美国的艾·弗洛姆。还有一篇是选自《战国策》的《触龙说赵太后》。执教教师为成都市玉林中学的冯晓琼名师。

不说别的,仅仅就学生阅读容量看,上述五篇文章总共有11000多字,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无论是教师的设计还是学生预习,均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心力和时间。从教学情况看,教师的议题和流程设计简洁明晰,学生预习效果好,课堂有实效。

设计适切的议题是实施群文阅读的关键。此次示范课教师围绕上述五篇文章而设计的议题是“剪不断的生命脐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其教学任务具体,分为寻求共性、思考冲突、理性申辩和议题重建。教学目标为围绕议题展开思考,发展学生的感受力、思辨力和表达能力。

正如人教社中语室主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指出的那样,“语文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一个亮点”,而“群文阅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它“契合了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期待”。

语文教学阅读量上不去,阅读广度和深度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培养语文素养的客观需要。综合有关高考语文的改革信息看,可以肯定的是,高考语文正在朝着推动学生读整本书、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方向变化,而群文阅读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适应这一变化的项目。

上面我们提到群文阅读示范课含有五篇文章,阅读字数达到11000多字。有资料显示,12年前台湾陈易志老师在南京上过一节群文阅读课,课堂上陈易志让学生读了六篇文章。六篇文章是《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绘本)。

上述资料来自《蒋军晶:“群文阅读”到底长什么样? 》一文。该文说,现场听课的一位老师的听课感受是,这节冷清的课的确是不够热闹,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

而我我们这次的听课感受是,群文阅读课并不热闹,也不花哨,学生也没有表现出争先恐后的即兴发言,而是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随堂思考,有条理、多角度、有深度地思考问题。我们认为群文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思维更有品质。高考语文阅读试卷的变化不就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变化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