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减少我们的碳排放(削减个人碳排放的最佳途径)

不同生活方式的碳冲击大不相同。

怎样减少我们的碳排放(削减个人碳排放的最佳途径)(1)

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一个绕不过去的争论就是个人选择。

为对抗全球变暖,个人该承担何种责任?若有人倡导就气候变化采取政治行动,自己却开车上班、坐飞机参加气候会议,养育三个子女,这算不算言行不一?

今年夏天,一项新研究出炉,重新将这一争论推上风口浪尖,而且或许在无意中证明了,这类争论为何格外愚蠢。

研究人员来自瑞典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他们分析了发达国家公民的148种个人行动,并援引39个不同的数据来源,以计算他们的碳印记。结论呈现在下面这幅漂亮的信息图表中:

怎样减少我们的碳排放(削减个人碳排放的最佳途径)(2)

我们很少这样说,但事实的确如此:气候变化主要由富人行为所驱动。

一国之内也存在同样的贫富碳排放差距,美国尤甚:

图表:有数据可循的G20国家人均生活方式类消费碳排放

怎样减少我们的碳排放(削减个人碳排放的最佳途径)(3)

是不是昭然若揭?图表显示,在中国,收入最高10%人口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不及美国收入最低的50%人口——国家间的不平等再次显现。但图表也显示,在美国,收入最高10%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是收入最低50%人口的五倍。

所以说,美国富人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国富人的十倍。真令人难以置信。

也就是说,个人选择并非生而平等,因为个人产生碳印记的能力并不平等。发达国家公民的选择比中国(仅举一例)公民的选择更有分量,而在发达国家之中,又以富裕公民的选择最有分量。

换言之,要絮叨生活方式,找富人去。对大多数普通工薪族而言,这种生活方式道德化既没有意义,又倒人胃口。

气候变化和个人选择框架无法配套

你要是想减少个人碳排放,那祝你顺利。至于该怎么做,那又不是秘密:少坐飞机,少开车,少吃肉。(如果你愿意,你大可以不生小孩,只是,为了这个原因不生小孩,多少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若某个X一代的气候倡议者,因为对碳排放于心有愧就取消了携家人看望祖父母的行程,这种情况不会对地球有丝毫的影响。真正会有影响的是,某个企业高管将往返纽约与伦敦的频率从一周两次改成一周一次,乃至一个月一次。而且,只有当所有的富有出行者都做出同样的决定,且持之以恒时,事态才会有所改观。

而那些一举一动牵涉最大的人,恰恰最不容易减少消费。也许,你可以说服发展中国家的富人,使他们自愿收敛生活方式,但你见过发达国家的富人吗?这不像是他们的作风。

要解决个人选择在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最明显也最直接的方式是对富人的消费选择收税。就目前而言,在可预见的将来,碳排放量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收入多少向下重新分配财富,就可以减少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碳排放量。

不讨论收入不平等,而探讨个人选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这是徒劳无功的。它把责任均分到了每个人的头上,而实际上,责任应该集中在排放最多的人头上:那就是富人。而要影响富人的个人消费选择,唯一的途径就是政策。

所以,如果你有钱,请少坐飞机。要是没钱,但又想削减碳排放,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参与政治和政策制定。这是唯一与气候变化相契合的框架。

附言

为明确上文所述,并预防某些不可避免的责备,我预先声明,在本地/区域性环境问题上,个人选择的意义要重大得多。通过少开车、少吃肉、少产生消费垃圾,每个人都可以削减本地/区域性空气与水污染,改进本地/区域性生态系统。不论气候变化如何,节约资源始终都是值得的。另外,这些选择也有利于健康。

并不是说生活方式并不重要,而是说,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都不可同日而语。在气候变化尺度下,只有富人的消费选择才会产生重量级影响。

气候变化并不契合人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传统原则。即使无关气候变化,这个原则也值得尊重,而且颇见功效。并非所有事都要跟气候变化扯上关系。

翻译:雁行

来源:VOX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点击蓝字“了解更多”,获取更多「造就」精彩内容,还有「造就」会员福利等您开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