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大经典戏(有名越剧导演黄沙有哪些故事)

话说当时喜欢越剧的朋友迎来了一系列演出,叫做“越剧黄金",这其中包括金采风老师艺术流派专场还有黄沙导演的作品专场,“黄金”这两个字搭配得非常巧妙,指的当然就是金采风老师和她的爱人黄沙导演今天我们来追忆一下这位杰出的导演,当时这次为黄沙导演举办的这个专场名字叫“艺海聚沙",为什么会想到办这么一个专场呢”,因为黄沙是越剧院的一个导演,那么导演办专场从未有过,这次给黄沙办专场,应该说是首次、是领导的支持,黄沙过世当时已经有二十年了,金采风她觉得黄沙排过很多戏,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她觉得为他办一个专场,她心里觉得也是应该的,而且她非常赞同,她作为他的家属的话,自己很愿意为他办这样一个专场黄沙导演不仅仅是金采风老师的爱人,其实在她的艺术生涯当中他更是她的良师益友,说到黄沙导演,他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像《盘夫索夫》、《碧玉簪》、《追鱼》、《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我们特别想知道他是怎样走上越剧导演这条艺术道路的呢,是不是他从小家里就是学戏剧出身的,不是,他在圣约翰大学读书,在大学里他们有很多学生喜欢演话剧,他也很喜欢,自己还当过演员,在里面和他们大学生一起排戏有名剧作家、黄沙好友徐进说,黄沙导演大学毕业之后,他的学校圣约翰大学有一个业余话剧团,黄沙在里面演戏、排戏,但是他到越剧界来,倒是替越剧排了很多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巜彩楼记》、《盘夫索夫》、《碧玉簪》,他没搞什么话剧加唱,他把话剧的一些好的东西和越剧的传统东西结合起来,他走的是这条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越剧十大经典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越剧十大经典戏(有名越剧导演黄沙有哪些故事)

越剧十大经典戏

话说当时喜欢越剧的朋友迎来了一系列演出,叫做“越剧黄金",这其中包括金采风老师艺术流派专场还有黄沙导演的作品专场,“黄金”这两个字搭配得非常巧妙,指的当然就是金采风老师和她的爱人黄沙导演。今天我们来追忆一下这位杰出的导演,当时这次为黄沙导演举办的这个专场名字叫“艺海聚沙",为什么会想到办这么一个专场呢”,因为黄沙是越剧院的一个导演,那么导演办专场从未有过,这次给黄沙办专场,应该说是首次、是领导的支持,黄沙过世当时已经有二十年了,金采风她觉得黄沙排过很多戏,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她觉得为他办一个专场,她心里觉得也是应该的,而且她非常赞同,她作为他的家属的话,自己很愿意为他办这样一个专场。黄沙导演不仅仅是金采风老师的爱人,其实在她的艺术生涯当中他更是她的良师益友,说到黄沙导演,他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像《盘夫索夫》、《碧玉簪》、《追鱼》、《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我们特别想知道他是怎样走上越剧导演这条艺术道路的呢,是不是他从小家里就是学戏剧出身的,不是,他在圣约翰大学读书,在大学里他们有很多学生喜欢演话剧,他也很喜欢,自己还当过演员,在里面和他们大学生一起排戏。有名剧作家、黄沙好友徐进说,黄沙导演大学毕业之后,他的学校圣约翰大学有一个业余话剧团,黄沙在里面演戏、排戏,但是他到越剧界来,倒是替越剧排了很多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巜彩楼记》、《盘夫索夫》、《碧玉簪》,他没搞什么话剧加唱,他把话剧的一些好的东西和越剧的传统东西结合起来,他走的是这条路。

一个喜欢话剧的文艺青年投身到越剧,这对越剧界、对戏曲界来说也是特别高兴的一件事,新生力量又补充进来了。张国华老师说,他原来因为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学校,他的英语非常好,张国华他碰到过他很多同学,他们都在哪里工作呢,外交部、对外联络部,这些都是外交专才,他要是不投入到越剧来就是一个外交家。刘觉老师他觉得黄导是一个学者型的导演,因为他们越剧在1942年的时候,他们袁老师倡导建立导演制,导演制的确立在中国整个戏曲范畴里头越剧是第一个确立导演制的,那么导演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了,因为有了导演制,有了导演的这么一个艺术创造的重大作用,所以他们越剧从一个很简陋的剧种发展成为一个上海的新越剧,成为上海都市文化和上海的都市戏剧这么一个范畴的剧种,黄导在这里刘觉他觉得起了很大的作用。的确,这样一位有才华又非常尊重传统的导演可以加入到越剧的行列当中来、对越剧界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也是值得我们大家敬重,何况黄沙导演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是投入到越剧界当中,而且知道当时金老师来到《名家名段》节目当中还带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东西,是黄沙导演的,他的手记、手稿。打开来这边是严兰贞闹严府,那一定就是《盘夫索夫》中的一些记录,包括她当时手中拿的是“送凤冠"《碧玉簪》,老戏新唱,这每一篇东西都写得特别地规整,像这样的手稿有很多,这是家中拿出来的一部分手稿,平时也特别珍藏着,她是把它们当宝贝一样。金老师一直珍藏着这些手稿,看得出夫妻感情特别好,经常会拿出来看看。其实在艺术上他们也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黄沙导演都参与过哪些她演出的作品啊,有《碧玉簪》、《彩楼记》、《盘夫索夫》,还有《杨贵妃》、《三月春潮》,所以黄沙导演对金派她的艺术流派的确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知道在一出戏当中那就是《盘夫索夫》当中严兰贞有一场戏要跳上桌子,这出戏好像也是他们两个在吃饭的时候聊着聊着聊出来的是吗,聊是聊出来的,很多很多这种例子了,跳上桌子、是黄沙在排戏中一个是即兴想法、还有一个就是严兰贞这个人物,她在到闹严府的时候,和父母撒娇也撒过,那么搜也搜过,都没有成功,所以她在父母不理她的时候,急中生智,在家里娇生惯养的脾气发起来了,小姐脾气,她马上就坐到桌子上去了,这个行动是这样逼出来的,而且你打灯彩也好、坐桌子也好,要观众叫好、观众觉得你跳得好、喜欢你,要以这个为前提。是创新,但是很合情合理,而且他提出观点的时候,他会有很多特别的方法会来说服你,让你觉得这个观点是对的,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

当时这次在黄沙导演作品专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流派的作品,包括《追鱼》、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不是通过这些也可以看出黄沙导演对整个越剧界的贡献还有他的成就,刘觉老师说,说得很对,他觉得黄导的艺术成果中间,有四个多,第一个多,他导演的作品很多;他听采风老师说,要有四十多个戏,你想一个导演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有四十多个剧目、数量够多;第二个多,他认为他的作品中经典剧目或者说保留剧目比较多,你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他导的,然后、家喻户晓的《碧玉簪》,这是金采风老师的代表作,其实也是黄导的一个代表作。那么刘觉他觉得第三个特点,他导的那些戏、演出场次与观众人数(之)多,这一点他觉得大家都是公认的,他们采风老师刘觉他和她一起到宁波演出的时候,观众多得不得了,外面拥着许多人,所以他看那么许多人真是热闹,当然主要是看金采风,金老师言刘觉也是的。《盘夫索夫》那段,挤到什么程度,饭厅的气窗人头就是一个个叠着看了,到上面气窗的玻璃“啪"碎掉,他们两个都吃了一惊,吸引他们靠什么,靠戏。还有一个多他觉得拍电影和电视比较多,你看《梁山伯与祝英台》拍了电影的,《碧玉簪》拍了电影,是比较好的,那个《追鱼》应云卫导演,那时刘觉他刚毕业他在看排“看灯”的那一场,他在上面坐那儿,他们几个人坐在边上坐了一个晚上,他还参与拍摄的,后来他看镜头里好像看不到他的,那个电影一直放到现在,所以说他拍了三个电影,在越剧界中,他有三个作品拍了电影,后来的《盘夫索夫》和《彩楼记》都拍了电视剧,所以说这四个多,他觉得黄导体现他的艺术成果是当之无愧的。觉得正是因为黄导他导过的这些戏、它的质量、它的品质,所以才会这么长时间地流传下来、传承下去。刘觉老师他还记得他跟黄导都合作过哪些作品吗,一次袁雪芬院长找他谈,她说我们准备把周总理的形象搬上舞台,他当初觉得很高兴,能够演周恩来总理的形象他当然很高兴,这也是个大事,这个任务到他身上以后,导演就是黄导了,这部戏就是他和黄沙导演合作的巜三月春潮》,这个戏后来参加北京建国三十周年的汇演,得了演出二等奖。

张国华老师也和黄沙导演合作过,记得是《忠魂曲》,黄导很善于启发演员,去抓人物的核心的感觉,因为毛泽东、他是个人,他是个伟人,尽管是伟人、他还是个人,他有和杨开慧的夫妻之情,和儿子的父子之情,和岳母的亲情,还有和乡亲们的乡情,他特别和张国华他讲了,这个还有小孩原来一个摇篮,毛岸英睡的一个摇篮,看看、或者摇篮稍微动动,他觉得已经有一点亲情了,但是黄导觉得还不够,你还要逗逗他,逗、又不能弄醒他,体现一种父爱、一种父亲的爱,真是一个好的想法,这种感觉,叫他找这种感觉。他当时就说、给他感觉这次毛泽东不是神。所以张老师和黄沙导演合作的时候,张老师也是对黄沙导演的风格比较了解,他的风格特点张国华他觉得是比较精致,他每一部戏,你看好了,之所以成为保留剧目、成为经典,它不精致不行,粗制滥造是不行的。觉得精致这两个字用得特别好,正是因为精致,所以像包括《忠魂曲》这样的剧目都一直流传到现在,大家至今都还在演,是啊,后来张国华他提出来单仰萍演(杨开慧),后来许杰演毛泽东,因为他年龄一大,那时候毛委员也比较年轻,那么许杰后来电视台叫张国华他做艺术指导,因为他排过这个戏,他和他们再说这个戏,也说到黄导和黄导对这个戏的分析什么。

谢群英,我们都觉得她作为金老师的弟子特别幸运,不仅是得到了金老师的指点,而且还有黄沙导演的指点,他们第一次见面她还记得吗,第一次见面是1983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团里排了一个戏叫《春江月》,她也是那个戏开始唱金派的,那么特意通过他们浙江越剧院的何雅老师把金老师和黄沙老师请到他们桐庐去看这个戏,那个时候和黄沙导演还没说上几句话,就看了一眼、见了一面。那么再接下来就是1984年的时候,1984年他们团里排《桐江雨》,有一个地方她记得挺清楚的,就是他们第二场,她演的这个金夫人,战乱的时候把亲生儿子失散了,第一场的时候,她派奶妈出去找了,奶妈回来告诉她找到了,找到的过程在第一场中已经演绎过了,如果金夫人问她你是怎么找到的,这个奶妈如果把前面的戏再去唱一遍就没意思了,当时这个本子怎么也解决不好,写一段唱又讲不清楚、又显得太长太累赘,这个时候黄沙导演想出来点子,他就用了一个越剧的曲牌,类似过门一样的,叫奶娘和她演的这个人物背过身去这么耳语,这么一说,马上问题全部解决了,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就这样一做,就把前面怎么找到儿子的过程全部讲清楚了。这就是因为有经验的导演,开始时候怎么也解决不了,排戏时前面都挺顺的,然后到了一个挺关键的时候就觉得怎么都过不去,但是只要有一个好的导演,这个时候他就会化解这些问题。

我们说到黄沙导演,肯定还会提到一部作品,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而且经过黄沙导演的修改增删之后,这个戏是在华东戏曲观摩会的演出当中获得了一等奖,这个过程当中金采风她对黄导他的老戏新演这些思想她是怎么看的,她觉得黄沙他排每部戏,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一个细节他都要笔录下来,怪不得有这么多手稿。他一条条写下来,有时候金采风她把他的东西保留下来,他的一张小纸条都不舍得扔,她都给他保留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排的过程中,他和她说,有时候碰到难题,就是祝英台要托师母做媒,当时要请师母出来,之前演的时候,师母自己出来的,这时候上场有点不太自然,这师母怎么突然要做媒了她就出来了呢,黄沙就这里动脑筋了,怎么样让师母上来顺理成章,等到祝英台为难的时候、要想到师母那里去,不好意思、那怎么办呢,银心看到祝英台有这个想法了,她很聪明的,马上一个人出去了,去叫师母去了,这一去,等一会儿就叫进来了,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就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了、合理化了。当中有很多细节、怎么把它合理化我们都觉得为什么碰到好的导演、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其实他们都是在背后做功课,他们也会遇到困难。还有一点,“草桥结拜"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说话的时候,银心和四九也在场上坐着,坐着,他觉得没戏,两个人没意思的,最好让他们两个人可以自然地下场,大家结拜,当初排的时候梁山伯、祝英台结拜,他们两个也拜,四九银心也拜,两对、这样就无法突出梁、祝的结拜,所以黄沙在后面就处理银心和四九下场,反正四九、银心很年轻,一认识、快、我们去那里看看,挺合理的,到结拜的时候突出了梁、祝两个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