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晋剧名家简历(介绍著名晋剧小生名家李爱梅)

--介绍著名晋剧小生演员李爱梅李春芳

所有晋剧名家简历(介绍著名晋剧小生名家李爱梅)(1)

大同市晋副团的李爱梅,是解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晋剧小生演员,她天就条件好,扮相俊美,嗓音宏亮,表演风流潇洒,更长于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和解剖,使自己塑造的角色性格鲜明,各具风采,可以说她是我省近年来晋剧舞台上唱、念、作俱佳,深有影响的一代名伶。

所有晋剧名家简历(介绍著名晋剧小生名家李爱梅)(2)

提到李爱梅,人们立刻会想到她和杜玉梅演出的晋剧《英台抗婚)。这个戏电台久播不衰。听众不断来信点播,并索要演唱资料,在外地工作的山西人也来信要求复制她们的录音。人们如此喜欢她们的节目,一是这个戏妇孺皆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更主要的是李爱梅,杜玉梅脍炙人口的唱腔,唱出了人物唱出了情。

在《英台抗婚》中,李爱梅扮演了梁山伯。“楼台会”一场,人物情绪跌宕起伏,李爱梅以表现梁山伯的善良纯朴为基调,层层渐进,来表现人物性格。梁山伯来到祝家,见到了别后的“贤弟”,已变成了“贤妹”,一种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他对幸福充满向往。这里虽是传统的夹板,但情绪欢快流畅,悦耳清新。准确地表现了梁山伯憨厚、单纯和喜不自禁的心情。当他听说英台已许婚马家时,如晴天霹雳,由似信非信,到确信无疑。李爱梅双目呆痴,心情沉重,举止失措,眼神由惊变呆,形象地表现了梁山伯在爱情和幸福幻灭之后的悲愤交加的复杂感情。但梁山伯是单纯倔强的,他还有与强大的封建势力抗争的勇气,于是唱道“两顶花桥一起来......你是嫁给马文才。还是嫁给梁山伯?家中只有一英台,看你父亲怎安排?”把积在人物心底的悲愤和委屈,一齐迸发出来。尤其是“三张状纸进衙内”的一段唱更是荡气回肠,情满意浓地唱出了梁山伯的幼稚、负气、不谙世事的特定性格。使这出悲剧产生了几分喜剧色彩,更激起人们对梁祝命运的无限同情,使梁山伯这个人物更加栩栩如生,真切感人。这段唱同样是传统夹板,但是悲凉凄楚,与前边的演唱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有晋剧名家简历(介绍著名晋剧小生名家李爱梅)(3)

在晋剧《孔雀东南飞》中李爱梅扮演了焦仲卿。焦仲卿是个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庐江府吏。善良、儒弱,秉性忠厚。他处处逆来顺受,唯母命是从,对封建礼法和家规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洞房中也不敢正视妻子一眼。李爱梅为表现焦仲卿的仪态端庄、言行拘谨,以“稚”、“飘”、“凝”为基调在唱腔上揉了点须生腔,使焦仲卿的形象明显地区别于梁山伯那样的小生。

又如《白蛇传》中的许仙,《蝴蝶杯》中的田玉川,他们共同点:同是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终成眷属。但田玉川和胡凤莲是患难相逢,以义为主,情为次;而许仙和白娘子是一见倾心,以情为主,义为辅。所以表演唱腔都各有区别,着意挖掘人物的个性,没有把两个人演成一个人。

李爱梅是孝义县人,父亲是小学教师。她兄弟姊妹10个,爱梅排行老六,童年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解放后,在学校唱歌、扭秧歌、搞街头宣传,她抢着参加。村里搞业余晋剧活动,她挤在前头观看,耳襦目染,便深深地爱上了晋剧艺术,什么二性、夹板她都能哼唱几句。1956年,12岁的李爱梅就从师艺名鸡毛丑的杨春义。初学旦角,像《花亭》《赐环》、《哭殿》、《走山)等,李爱梅学的很快。同年,杨春义带了几个出色的徒弟投奔静乐县晋剧团。李爱梅很快就被录用了。因为工作的需要,让李爱梅改唱须生。可是她不喜欢胸前那黑黑的“髯口”,常常照着镜子发呆。她相信自己扮个书生、相公还是满俊的,一心想演小生。于是台上台下注意学,走着站着操心记。正巧,剧团演小生的演员请产假,像《白蛇传》、《白玉楼》、《富贵图》、《万花船》、《铁弓缘》,《双锁山》等小生戏一时就没人接。李爱梅有艺心不虚,自告奋勇顶上去。结果剧团上上下下都十分满意,接着又为她排演《红珠女》、《三跪寒桥》等小生戏。1961 年剧团调来的张美英、时双巧、筱桂君等老演员,对李爱梅都很器重,对她进行了系统正规的小生基本功训练。武小生张美英主演的《黄鹤楼》,还主动让李爱梅演周瑜,自己演赵云,有不到家的地方就反复指点。李爱梅深知这是前辈艺人对自己的培养和提携,于是学习更加勤奋,艺术上进步更快。她主演的《蝴蝶杯》、《双罗衫》、《梅绛亵》《奇双会》等都成了剧团的看家戏,1963年,忻州地区戏曲汇演,李爱梅以《富贵图》的姬广获一等奖。

在现代戏中,像阿庆嫂、刘胡兰、江姐、李双双等,李爱梅都演的十分出色。常常是一天两场戏,场场当生演,超负荷的演出使她支气管扩张,咳血,组织上让她外出治病,这也给了她外出投师的良机。她一边治病,一边学艺。曾向周瑜生学习《调寇》,向郭凤英、任玉玲老师学习表演技巧,还由北京京剧团的何明亭老师引荐,向京剧小生学习,1964年在忻州地区现代戏汇演中,李爱梅以阿庆嫂获表演一等奖。

1971年,李爱梅调大同市晋剧团,很快成为该团的艺术骨干。在《红云岗》、《粤海忠魂》、《蝶恋花》、《洪湖赤卫队》、《三上桃峰)等剧中都担任主角。

《江姐》和《粤海忠魂》中的陈铁军都是年龄相近的革命前辈。李爱梅着意表现了人物对党、对同志、对亲人坚贞不渝的情操和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她在唱腔上以青衣腔为主,适当揉进小生腔。对江姐突出了她的临危不惧,以及对叛徒、对敌人的厌恶;陈铁军则表现她服从组织的决定,向农村转移时那种心潮澎湃和无比兴奋的心情,以及在刑场上举行婚礼,视死如归,为革命献身的豪迈精神。这样各有侧重使两个女共产党员形象不落俗套,不尽雷同。

在传统戏中,李爱梅演出的晋剧《白蛇传》连演200余场,甚至两个剧场同演,她穿插赶场。一位退休女工连看七场“白蛇传”,还托人转告,要求认李爱梅做干闺女。这些感人的趣事,说明李爱梅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所有晋剧名家简历(介绍著名晋剧小生名家李爱梅)(4)

在新编历史剧《宏图大业》中李爱梅扮演冯氏。在导演的启发下,她反复阅读剧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历史人物。冯氏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祖母,她虽然视权甚重,唯我独尊,但不是一个自私自利,不期民生的狭隘之辈,她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她主张改制中兴,又不敢迈大步,唯恐伤害了皇室贵族的既得利益。这样就同勇于革新的拓跋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冯氏亲自抚育了拓跋宏,应该有更多的母爱,所以冯氏不同于慈禧,也不同于武则天。既要表现她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又要赋予她与拓跋宏的祖孙之情,因此李爱梅在表演上既有老旦的宽厚大方,雍容大度,又儒合了青衣优美的身段,仪态端庄。有时借用花脸的手势,小生的道白,须生的喷口,还设计了老旦,小生二者相兼的台步——小生走路不挺胸,老旦行路不弯腰,以腿带腰,在唱腔上不是某一行当的原形唱腔,而把须生、老旦、青衣、小生等唱腔巧妙揉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称的独特风格。于是一个性格鲜明、准确、气质丰满。神态逼真的冯氏出现在舞台上了。在1984年全省晋振原兴调演中,这个戏获多项奖励,李爱梅获演员一等奖,

李爱梅所以受到人民的喜爱,是党和人民为她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自然和她自己勇于追求的拼搏精神分不开。她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打破传统,使传统唱腔、表演程式得以改造发展:才能与时代同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