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

很多宝宝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身上会长有一些胎记。面积小的还好,偏偏有些面积大,甚至还长在脸上,看着就很扎眼,着实不让当妈的省心啊。

胎记虽然让宝宝颜值低了些,但大部分都是无害的!有些胎记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慢慢缩小甚至消失。

但是,也有一些胎记是某些潜在疾病的征兆,宝妈们还是得重视起来哦!

宝宝的胎记五花八门,哪些不用管,哪些要看医生?小元给大家画张图梳理下先。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1)

妈妈们可以对照图片,仔细检查下你家宝宝身上的胎记。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2)

图片来自NHS网站

概率:较为普遍,每100个新生儿就有2个以上有这种胎记。

部位:可长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头部和颈部。

特点:形似草莓而得名,多为红色。出生时可能不太明显,宝宝6月龄前会迅速增长。6个月后开始逐渐缩小。通常在孩子九、十岁之前就会消失不见。

治疗:发现血管瘤后,家长要及时咨询医生,商定治疗方案(也可能无需治疗,只需观察),并定期做好复诊。也不用太担心,大多数血管瘤都无需治疗就可以自己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3)

葡萄酒色斑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4)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5)

图片来自WEBMD网站

概率:少见。

部位:多位于脸部或四肢,也可长在身体任何部位(通常只在身体一侧)。

特点:颜色类似红酒,多为红色、紫色,而且通常会随年龄增长而加深。面积可大可小,成年后斑块可能会稍稍变厚。

治疗:这种斑不会消失,家长发现后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并定期做好复诊。由于它通常在儿童阶段和成年时加重,对外貌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咨询过医生后,可考虑进行激光治疗。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6)

先天性色素痣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7)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8)

图片来自NHS网站

概率:相当普遍。

部位:通常位于头皮或躯干,其他部位也都有可能长。

特点:颜色多为棕色或黑色,面积可小到直径只有1.5 cm不到,也可超过20 cm。斑块处可能会长有毛发。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9)

咖啡牛奶斑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10)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11)

图片来自WEBMD网站

概率:非常普遍。

部位:可长在身体任何部位。

特点:颜色通常是咖啡牛奶混合色(棕色系)。数量和大小可能会随宝宝长大而有所增加,并且不会消失。

治疗:很多宝宝身上都有一两个咖啡牛奶斑,通常无需治疗。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12)

新生儿斑痣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13)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14)

图片来自What to expect网站

概率:最为常见,约50%的幼儿有这种胎记。

部位:多位于额头、眼皮、鼻梁、上嘴唇或脖子后方。

特点:多为红色或粉红色扁平斑块,哭泣时更明显。

治疗:大部分新生儿斑痣都会在宝宝几个月或1-2岁时自行消退。脖子后方的持续时间会长一些。通常无需治疗。

蒙古斑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15)

宝宝的胎记是怎么造成的(危险宝宝的胎记)(16)

图片来自NHS网站

概率:多见于深肤色人种(如亚洲人、非洲人等)。

部位:多位于下背部或臀部。

特点:颜色为棕/灰/蓝色的平坦斑块,看起来像淤青,面积差异也很大。

治疗:蒙古斑对宝宝无害,也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学龄前就可以自行消退。

最后的小叨叨

大部分胎记出现的原因都是未知的。跟遗传、孕期妈妈吃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关系不大。

宝爸宝妈们发现宝宝胎记后,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咨询医生,确定胎记种类(有的要及时治疗,并做好复检)。一旦胎记处出现流血、受伤、发痒或感染等情况,需要立刻就医。

除了生理上的照顾,爸妈们也不可忽视胎记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

爸妈可以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胎记,让他明白胎记就像发色一样,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很正常。

爸妈对胎记的应对态度和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态,所以和孩子一起从容应对吧!

参考资料: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DK家庭医生》

NHS、AAD、Mayo Clinic、Healthychildren、Kidhealth、Raisingchildren等网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