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以五下第一课四时田园杂兴为例)

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以五下第一课四时田园杂兴为例)(1)

关于小学古诗的学习,兴趣为先,背诵积累为主。孩子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当然聪明的小孩子读个五六遍就背下来了。老师也可以用自己的风格进行教学。但不管是学古诗,还是教古诗,可以概括成这几个方面:

1、知作者(了解作者)

2、解诗题(题目是文眼)

3、明诗意(知晓古诗的大概意思)

4、悟诗情(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入诗境(进入诗人创造的意境,有难度,仅作为学习的方向)

下面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为例:

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以五下第一课四时田园杂兴为例)(2)

知作者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以五下第一课四时田园杂兴为例)(3)

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获取知识,变得很容易,随便一百度,几十万条。但是检索很困难,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一个小弹窗,一则小广告就容易让好奇心极强的他们忘记自己要上网干什么。还有的小孩子一做预习作业,第二天交上来十多页打印的资料。我们不是在写论文,所以要训练孩子精准查找,提取信息的能力。诗人的资料,可从生卒年月、字号、雅称,身份地位、著作等概括,百字以内,简单了解即可

解诗题

1、《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学生只需要了解《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诗题的其三十一就理解了,今后遇到《四时田园杂兴》的其它诗,也会迅速为其找到归宿,与已学到的知识整合,内化】

2、多音字“兴”([ xīng ]1.兴盛;流行2.使盛行3.开始;发动;创立4.起;起来5.准许(多用于否定式)6.或许7.姓。[ xìng ]兴致;兴趣)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在诗中读四声。

多音字,我们可以用“以义定音”的方法。建议学生一定要勤翻字典,根据字义判断读音。那么文中的多音字“供”,你知道读几声吗?[ gōng ]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给(jǐ)、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góng ]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以五下第一课四时田园杂兴为例)(4)

明诗意

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理解诗文大意即可,关注昼的意思(白天)和古今异义的字词:儿女(青年男女)】

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以五下第一课四时田园杂兴为例)(5)

悟诗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边读边想象画面,可以借助文中的关键词,想象诗中童孙“也傍桑阴学种瓜”时什么样?或看看书中的插图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想象文中的小孩子不会做农活,但又想帮助大人做一些事情。他们种瓜时生疏、笨拙的动作】

这么一想象,一表达。农村孩子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品格就跃然纸上。作者对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就很好理解了。

入诗境

结合查找的资料,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略有难度,不展开解释。

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以五下第一课四时田园杂兴为例)(6)

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以兴趣为先,多读多背多积累,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以诗为心的气质,为孩子的人生奠基,种下一棵经典古诗文的种子,静待其长成参天大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