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著名语录(曾国藩语录二)

曾国藩著名语录(曾国藩语录二)(1)

◎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 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不强人所不胜。 ◎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成。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一使气,但坏事。 ◎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 ◎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 做当今一个好人,须壁立千仞。 ◎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时放。 ◎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浅深。 ◎ 纵与人相分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非止有伤长厚己也。◎ 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 习气不除,如何了道。……有物过眼必看,有声入耳必听。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惧,皆习气也。◎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 摄生之道,大忌嗔怒。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 骂语谑语,须有分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自处忠厚之道。 ◎ 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园融变化,是德之成也。起处便学园融不得。◎ 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忍者见之,愈生其忍。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有习惯成自然意在。 ◎ 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存忠厚。 ◎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 ◎ 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馁。◎ 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 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独。◎ 君子不能无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进于圣贤。小人不能无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于禽兽。◎ 有过不令人知,是大恶事。然有过辄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讳过三字,把改过功夫,松了一分。 ◎ 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可不忌。 ◎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 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 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 ◎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 ◎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 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知自己矣。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 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 为人所狎与为人所恨,皆己过也。 ◎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 人若少知自爱,岂有营营逐利,甘为商贾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当极力克治。不然,恐流弊无穷。 ◎ 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须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 纵是道成德立,小人终不可近。若自谓他柄在我,不妨兼举竝包,必暗受其损而不觉。 ◎ 小人虽不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 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伤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实据,终属浇风。 ◎ 善所当为,羞谈福报。 ◎ 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 存一念爱异时便是爱己,有一步进德处胜于进官。 ◎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人言果属有因,深自悔责。返躬无愧,听之而已。古人云:“何以止谤”,曰:“无辨”。辨愈力,则谤者愈巧。”  ◎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 ◎ 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 做人念头重,做官念头轻,则祸福不足动心。做官念头重,做人念头轻,则毁誉常足堕志。 ◎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 ◎ 责人者必自恕。 ◎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疾恶太严,当计其所穷。或曰:太严便是一恶。 ◎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 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错乱。 ◎ 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有何趣味? ◎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 止骂所以助骂,助骂所以止骂也。 ◎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 人处财,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与人一事一语,定要相报,便是刻。治罪应十杖,定一杖不饶,便是刻。处亲属,道理上定要论曲直,便是刻。刻者,不留有余之谓,过此则恶矣。或问亲属如何不论曲直?曰:“若论曲直,便与路人等耳。” ◎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无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济务;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议,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毋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敬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