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诗曰 姜夔在除夕前五日写下的一首词

过年回家,是我们中国人不变的传统,无论是身在何处,只要到了过年之时,人们都会大包小包地往家赶,这种感情自古皆然。我们总说家是最值得信赖的港湾,这一点几乎每个人都不会怀疑,尤其是那些迫于生计,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回家的感觉异常温馨。

姜夔诗曰 姜夔在除夕前五日写下的一首词(1)

正如南宋词人姜夔。

姜夔可以说是一生布衣,辗转江湖数十年,以清客的身份寄人篱下,到了除夕时不能回家过年,似乎是家常便饭。但是,在宋宁宗庆元二年,却有些与众不同,因为这一年除夕的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驶向杭州,杭州,是他当时亲人的所在,所以等同于回家,这种愉悦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当船经过吴松的时候,姜夔写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除夕归家词《浣溪沙》。

姜夔诗曰 姜夔在除夕前五日写下的一首词(2)

王夫之曾经在《姜斋诗话》中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话不假,但是词中常见的是以乐景写哀情,当然,也有例外,姜夔的这首《浣溪沙》便是,它正是典型的以哀景写欢乐,所以极具特色。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写大雁无声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因为南方在冬天是温暖的,所以在词人看来,未尝不是一种温馨的家庭情怀。或许是因为天空中阴云密布,大雁飞起来比较吃力,故而姜夔用了一个“怯”字,这正是词人以归雁自喻。词人抬头看到的这幅画面,是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

姜夔诗曰 姜夔在除夕前五日写下的一首词(3)

于是词人从大雁想到自己,“画船愁过石塘西”,自己也是在回家的啊!可是词人这里却用了一个“愁”字来形容这只回家的归舟,这又是为何呢?于是词人在下句给出了答案,原来,这是因为“打头风浪恶禁持”,翻滚的巨浪不断打击着船头,似乎在阻挡词人的归路,所以词人感到忧愁,唯恐风浪的阻挠让回家的时间变长。

天上有重云阻雁,地下有恶浪阻船,可是云再重,阻挠不了大雁南归的心,浪再恶,阻挠不了词人归家的心,所以词人即便是用愁来形容,心情想必也是不错的。这从下片中更能感受到。

姜夔诗曰 姜夔在除夕前五日写下的一首词(4)

下片开始写道“春浦渐生迎棹绿”,词境焕然一新,写河水涨绿,浮萍渐生,这正是春意将来的景象,词人写到这里,已经从狂风恶浪,转到了生机一片的春意,词人看临近故乡的河水,都是一片春意,可想而知当时心情是何等愉快!其实乍一读来,上下片似乎不是同一感情,但其实仔细品味之下,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在上片将归心似箭的心情写了出来,到了下片离家更近的时候,自然是更加轻灵飘逸了,感情是不断的,且微妙非常,这正是词人妙手为之,精心布局的结果。

小梅应长亚门枝”,是词人想象的问句,即将到家了,家门口的那棵梅花,应该长到和门差不多高了吧!词人不写其他,只写门口的小梅花树,可见其温柔之情。常年在外漂泊的人,其实都是有这种人生体验的,对于家里的细事、小事,有时倾注的感情更多。王维那首著名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之所以如此感人,便是这个道理。

姜夔诗曰 姜夔在除夕前五日写下的一首词(5)

最后一句,“一年灯火要人归”,更是打入人心,是典型的化浓情于淡笔的写法,好像除夕守岁的灯火,也在催着他赶紧回家,好一起欢欢喜喜过个新年,虽然淡淡的一笔,但是却将家人们的期盼之情,将自己归家的心切,全都表现了出来,此语当真是笔力非凡。

整体来看,这首词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以哀情写欢乐,上片描写惨淡的景象,下片却转写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无论怎样,其实都是体现了自己将要归家的那种喜悦和急迫的心情,确实是一首极妙的除夕好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