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1)

一个远嫁台湾的恩施女儿的故事,成就了一部话剧的诞生。

2013年5月,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率团赴台湾开展宝岛文化交流之旅活动,看望了部分湖北籍大陆新娘。听了她们在台湾的打拼过程。李鸿忠听后非常感动,当即叮嘱省有关部门打造一部反映大陆新娘感人故事的大戏。

多个团队,历时两年,前后十易其稿,话剧《台北新娘》终于在2015年9月掀开神秘面纱。

10月23日,《台北新娘》在恩施上演,“回娘家”了,至今,已在全国巡演了60多场。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新娘,怎样的一个故事,让大家看得热泪盈眶?

10月23日至24日,由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多媒体话剧《台北新娘》全国巡演恩施演出共3场。10月23日下午3点、晚7点30分,10月24日晚7点30分分别在州文化中心恩施大剧院演出。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2)

10月23日下午3点,《台北新娘》在恩施大剧院上演,开启了该剧全国巡演恩施之旅。州直各单位、各县市观摩团等近1000人观看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人气火爆。

当晚7点30分,恩施站第二场演出,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州委副书记、州长刘芳震,州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瞿赫之,州委常委、统战部长谭文骄,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尹达观看演出,并于演出结束后与演职人员握手交流。湖北省演艺集团有关领导一同现场观看。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3)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4)

州委统战部机关全体干部、8县市台办负责人观看演出。《台北新娘》原型、建始籍大陆新娘陈露的父母等亲属,州内台胞台属台商代表,恩施州党、政、军、民、学各方代表共1000多人受邀观看演出。

10月24日晚7点30分,《台北新娘》全国巡演恩施站第三场,恩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亚妮与现场1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

因为剧中田露的原型是我州建始籍姑娘陈露,人们慕名观看。23日、24日晚上,许多在州文化中心广场上锻炼的恩施市民,得知恩施大剧院将要演出的话剧《台北新娘》主人公原型是本地姑娘,也放弃锻炼进剧院观看。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5)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6)

随着波澜起伏的剧情发展、激情热烈的情感碰撞,观众不时为诙谐搞笑的桥段而捧腹,又不时为角色面临的窘境而扼腕。丝丝入扣的LED内容、绚烂夺目的灯光设计、情真意切的台词设计、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全场观众,掌声四起,许多观众感动得流下泪来。

市民热议《台北新娘》

23日晚,恩施市民王小姐看完《台北新娘》后说,“这是我头一回看话剧,没想到现场感染力比电影和电视强多了,很有力度。

恩施市民周先生说:“我从这部话剧中看到了大量的土家元素,作为恩施人,感到非常亲切。

演出结束后,好多观众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剧院大厅展板前进一步了解话剧的剧情介绍和编创人员介绍。

演出结束后,记者采访到陈露的弟弟陈雷。他说,“姐姐陈露嫁到台湾后,努力创业、自强不息,积极融入台湾的家庭和台湾社会,并且尽自己的力量为大陆新娘维权,为两岸交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姐姐为原型的话剧《台北新娘》情节起伏,视觉震撼,意义深远,反映了“一家两岸,两岸一家”的主题。

“台北新娘”热议《台北新娘》得知《台北新娘》在家乡巡演,远在台湾的陈露十分感动

感谢家乡的领导这么用心,我们只是一群远嫁台湾的女儿,你们却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耀!感恩我生活在这个时代,能够为两岸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两岸和平统一,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必须的。我相信历史也一定会记住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在两岸和平统一的纪念碑上看到我们这些曾经付出过努力的姐妹的名字。再一次谢谢娘家的亲人们。

另一位台北新娘、恩施市屯堡姑娘郑芳,24日在台北通过网络看到了《台北新娘》在恩施巡演的消息后,一时间,激动得在台北的恩施姐妹中奔走相告。

我们这些嫁过去的大陆女孩儿,有的丈夫是跟随国民党去到台湾的第二代,有的是台湾本土居民。因为有了我们的融入,因为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在生活、个性等方面相互包容,诸多台湾本土人现在也已经从内心接受大陆人民,毕竟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脉,他们渴望两岸最终走向和平统一。

专家谈《台北新娘》欧阳逸冰(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

《台北新娘》的出现,体现了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两岸必定会走向统一。戏中出现了西兰卡普、和草,两个家庭各自走出阴影,心与心连在一起,体现了决定历史趋势的是人民的愿望,真正的民族的融合是文化的融合。

该剧有四个艺术特点:第一,生动地塑造了田露和林文杰这对当代青年的形象,他们身上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第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全剧的根,根就是那个爷爷,爷爷的命运昭示:隔离会使千家万户产生悲剧,只有融合、统一,民族才会有希望,有前途。第三,有很强的观赏性,三次大波折,引人入胜、悬念迭起;第四,有诗意的营造,包括灯光布景和一些重要道具的设计。尤其是编织西兰卡普的彩线,是土家族的艺术珍品,是文化的象征,同时又编织美好生活,成为牵动母亲和子女、大陆和台湾人民心灵的那根线。

赓续华《中国戏剧》杂志主编

这是一出以情动人的戏,让人感受到湖北人的深情。选材好、角度新、样式美。

以往写两岸情的戏,以老兵较多,当台湾老兵逐渐远去,两岸民众的情感隔阂会越来越大。事物是有代偿的,台湾新娘就是代偿,重新缝连了大陆和台湾的亲情。她们的孩子,就是两岸共同的孩子,这种联络,是最自然的血肉相连。台湾和大陆,更需要的是一种亲情的勾连。

这部戏从小处入手走进一个台湾家庭,又从大处着眼,托起了两岸割不断的亲情。情意浓浓,是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一台戏。

台北新娘的幸福生活 陈露1978年出生于建始县花坪乡石马管理区西山村三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7)

陈露一家

多年以后,已经成为台北一家服装厂老板的陈露回想起自己嫁到台北的经历,从卖快餐的小工做起,风风雨雨,辛苦打拼,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总会想到大陆湖北老家的一句古话:“一蓬草总会有一滴露珠养!”

1997年

陈露初中毕业后到当地的石马小学当语文代课老师。一年多后,她进入建始卷烟厂当技术员。后来,她去深圳一家外贸服装厂做服装代理。

2002年

陈露筹集资金在武汉司门口开了一家餐馆。成为“台北新娘”的故事即从此开始。

经常跟陈露一起玩的一位闺蜜是早期的“大陆新娘”,丈夫在台湾办企业。由于不习惯台湾的生活回到大陆,丈夫候鸟一般“飞”到武汉探望她。

2002年底

闺蜜的丈夫带好友彭尹儒来武汉游玩,陈露与彭尹儒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恋。

阿儒追陈露追得辛苦,为了跟陈露在一起,从台北到武汉,到恩施州建始县,每次都要从香港转道20多个小时,用过的长途电话卡有足足两纸箱,阿儒深沉的爱深深感动着陈露。由于考虑路途太遥远,陈露父母亲属反对两人在一起,不过最终被这位真诚的台湾小伙子深深打动。

阿儒长陈露5岁,台北新北市人,原是台湾曲棍球队队员,现为银行职员。阿儒父亲原是国民党军官,重庆人,母亲是台湾本土居民。

2004年7月

在建始陈露家,两人按土家族习俗举办了婚礼;11月,陈露告别双亲,放弃自己在武汉的生意,正式到台北居住。

陈露闲不住,她想能早日融入新环境。女儿出生后不久即开始找工作。但大陆新娘要取得工作证得两年以后,陈露先后在速食店、超市、夜市偷偷上班。两年后,陈露与阿儒一起考察市场时,发现整个台北只卖男衬衫,极少有女衬衫卖,而陈露有在珠海干服装推广的经历。看准了这个商机,陈露筹资请台湾一位颇有名气的资深服装设计师,按照她对女性衬衫的理念设计。从此,陈露在台湾有了自己的事业。

如今

陈露的服装厂经营得风生水起,拥有一对儿女的陈露家庭幸福,每年,夫妻俩都会带着一双儿女飞回大陆,飞回那永远的故乡——湖北恩施。

“大陆新娘”是一个群体。除了陈露,还有许许多多的恩施姑娘上演着动人的故事——陈艳1976年生于恩施市新塘乡马尾沟。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8)

陈艳夫妻

微信语音聊天中,陈艳爽朗的笑声表明她大大咧咧、豪放幽默的性格,几年的台湾生活,她浓郁的新塘方言明显夹杂了台湾口音,这是一个能给人带来笑声的、感染力极强的女孩。

在南京做建材生意时,陈艳住在一家台资企业附近,爱人李牧家当时就在这家台资企业台湾本部上班,常来南京出差。一来二去,两个认识了,周末经常一起拼车出去玩游戏,两年后,彼此找到了“感觉”,4年后,两人冲破家庭阻力走进婚姻。2008年,陈艳随李牧家到台湾生活。

李牧家是台湾本土人,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对于陈艳的到来,李家欢欣鼓舞,一家子给了陈艳满满的爱,婆婆待她超过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去世后,将一切财产都交到陈艳手中。

婆婆和爱人怕陈艳受苦,一直不让她工作和生育。陈艳说:“老公对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负责努力赚钱,我负责努力花钱。”远在台北的陈艳从不觉得孤单,每年全国各地到处飞,做义工,她说,李家信佛,她现在也成了佛教弟子,师父是星云大师的高徒。

去南京之前,陈艳在恩施城开过电麻、出租车,经营过店铺,身体不好,生活困难。自从遇到了李牧家,她身体健康了,生活幸福了,“估计我是大陆嫁过来的最好玩、最幸福的新娘了!”陈艳从不低调。

龙艳娟是一个相对沉静的女孩,1980年出生于建始县业州镇。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9)

龙艳娟一家

上世纪90年代末,她中专毕业后由学校安排去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实习,之后进入另一家公司工作,公司老板是台湾人。这一步,使得她最终成了台北新娘。

当时,龙艳娟婆家的姐姐在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美国公司工作,两人工作上常来常往。后来,“把龙介绍给你的弟弟做女朋友。”美国客商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婆家姐姐当了真,随后将弟弟从台湾带到东莞与龙艳娟见面。

对此,龙艳娟心里没底,也不热心。在进一步的交往和了解中,龙艳娟发现对方“实在”、真诚,于是,同样冲破了家庭的阻力后,2006年10月,两人在建始龙艳娟家举办婚礼,2007年3月,龙艳娟随丈夫魏士翔去台北生活。

入乡随俗,从此一切都靠自己。如今已有两个孩子的龙艳娟每天的生活安排得紧紧有条。工作以外,她精心抚育孩子,完成繁琐的家务,利用午休的时间去孩子学校图书馆做志工(义工),上英文课,每年暑假全家回大陆老家。

郑芳1975年出生于恩施市屯堡乡。

湘西土家族哭嫁舞台剧(话剧台北新娘恩施火爆上演)(10)

郑芳夫妻和小女儿

2000年在广州工作期间,认识了在同一栋写字楼里上班的老公甘品洋,2003年结婚。甘品洋是台北市人,父亲是江西人,上世纪跟随国民党来到台湾,母亲是台湾本土人。

2008年,郑芳与老公放弃广州的工作回到台北,之后,老公办起了自己的半导体公司,全职太太郑芳照料两个女儿,兼任老公公司的会计。

郑芳家境宽裕,住在台北市内太吵,夫妻俩在台北市郊海边购买了别墅。宽敞的别墅成了恩施同乡姐妹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大家经常在一起排解思乡之情。郑芳说,她与陈艳彼此互为娘家,在台北的同乡姐妹们比胜如亲姐妹,她笑呵呵地说:“有这些好姐妹不孤单,也不那么想家了,就是总想吃恩施的腊肉啊。”

据恩施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杨泽坤介绍,最新统计,目前,恩施州共有140余位人士与台湾联姻,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嫁去台湾的女孩子,她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陆新娘”。

同样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同样吸吮着中华文化旳汁根在情就在,这就是大陆与台湾“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母同胞情

两岸一家情,浓浓中华情,她们为两岸的和平交流作出了贡献,话剧《台北新娘》叙写她们的故事,历史,将记住她们。

(来源 恩施发布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