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一种树的文言文及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

描写一种树的文言文及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①家君②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③天下重名?”

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④。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⑤之时,桂树焉⑥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1. 足下: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下称上。
  2. 家君:1、用称人父,在前面多需加敬词,如“贤”、“足下”等。2、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3. :承担,担负。
  4. 阿(ē):转折、弯曲的地方。
  5. :此,这。
  6. :岂,如何。
译文

有个人问陈季方:“您的父亲陈太丘有什么功业和德行,能够担负起天下这么高的名望?”

陈季方说:“我对于我的父亲,就好比一棵桂树生长在泰山的山腰上。上面有万丈高的山峰,下面有不见底的深渊;树冠被甘露浸润,树根被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情况下,桂树如何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有没有功德啊!”

描写一种树的文言文及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2)

文言知识

描写一种树的文言文及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3)

说“荷”:“荷”的本义是植物名,即莲,读hé

“荷”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动词,读hè,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承担,担负”。如上文中的“荷天下重名”。又如“不胜负荷”。
  • 指“用肩扛或担”。如《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又如“荷枪实弹”。
  • 用于书信中,表示感谢或客气。如“感荷”,“为荷”。
人物故事

上文中的陈季方就是陈谌,季方是他的字。

陈谌的父亲陈寔(shí),字仲躬,是东汉时期官员、名士,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因为曾经是“太丘”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

描写一种树的文言文及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4)

陈谌是陈寔的第四子,陈寔的长子是陈纪,字元方,就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那个镇静沉着、义正辞严的儿童。

陈寔与两个儿子陈纪、陈谌都是以德著称,名望很高,在当时并称为“三君”。

下面讲述一个与陈纪和陈谌有关的故事。

难兄难弟

陈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陈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

有一天,长文和孝先在一起谈论父亲的功德,都认为是自己的父亲品德高尚,为此争论得不可开交。

于是二人去找祖父来裁决,陈寔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们兄弟二人实在是难分高下啊!”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了成语“难兄难弟”,这里的“难”读nán,指不容易。

“难兄难弟”本来的意思是说两个兄弟都非常优秀,实力相当,难以分出高下。后来多反用,比喻两个兄弟都非常坏,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

“难兄难弟”中的“难”读nàn时,就成为了另一个成语,指彼此共同患难或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启发与借鉴

描写一种树的文言文及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5)

陈季方面对不怀好意的提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自己与父亲比作桂树与泰山,用泰山之高、深渊之深来衬托父亲的德行之高和学问之深。同时指出自己这棵桂树,正是由父亲的高深学识和德行滋养而成的。

陈季方的回答不卑不亢,看似“不知有功德与无也”,实则早已将父亲夸赞了一番,而且让对方无话可说,让人拍手叫绝。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