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为何得以持续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何最终走向惨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清王朝还心存侥幸,觉得只是英国运气好罢了,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则带给了清王朝无法抹平的痛楚:他们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与英国之间的差距。

京城被破,咸丰病死,清王朝痛定思痛,终于开始决定改革求新。

既然是“求新”,那这新从何处而来?洋务派认为,清王朝应该学习西方之新,而顽固派则认为清王朝不应该学习西方,只需要自己做出改变即可。为此,双方还特地进行了三场辩论。

洋务运动为何得以持续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何最终走向惨败)(1)

第一场辩论,是“华夷之辩”。中国人与西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崇尚文化认同,而西方人崇尚血缘认同,而所谓“师夷长技”,恰恰就是对西方的文化认同。认同西方文化,对于清王朝顽固派来说无疑就是放弃了自己作为华夏人的身份,这是不可接受的。

第二场辩论,是“道器之辩”。“道”为制度,“器”为武器。这一场辩论的争论点就在于:洋人来了拿什么抵御?顽固派认为,清王朝应该注重制度,洋人来了用先进的制度折服他,而洋务派则坚持学习西方先进的武器来抵御入侵。

洋务运动为何得以持续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何最终走向惨败)(2)

第三场辩论,是“义利之辩”。古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顽固派眼里洋务派所谓“自强”、“求富”的主张就是见利忘义。不过,也正是通过这一场辩论,皇上和皇太后明白了,国库里的银子不会自己长出来,所以洋务派迅速取得了上风。

洋务派取得了上风,而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就随之开始了。教育、武器、民生、海军,清政府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这一次改革,清政府甚至进行了官员制度上了改变。

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钱成了个大问题,没钱又怎么能深入改革呢?所以到了后期,洋务运动的口号又变成了“求富”。为了“求富”,清政府大力修建民生企业,可惜这些企业的相当一部分利润都被官员中饱私囊,实在是令人惋惜。

洋务运动为何得以持续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何最终走向惨败)(3)

不得不说,清王朝的洋务运动确实取得了很多的成效。西方世界从冷兵器走向热兵器花了几百年,而清王朝通过洋务运动只20年就走完了。不止如此,清王朝还借助洋务运通成功平定了太平天国叛乱,取得了其他一些战斗的胜利。

在教育上,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不过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愿意去外国留学的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而且因为观念问题,真正能够学成归来的人还是相当的少的。

洋务运动为何得以持续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何最终走向惨败)(4)

然而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的美梦还是破灭了。甲午战争期间,明明清王朝的装备已经领先了日本,为何还是会失败?

根本原因上,还是因为清王朝只学习了武器而不曾学习制度与思想,通俗来说就是“换汤不换药”。落后的制度无法驾驭先进的器物,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洋务运动所创办的企业,都是以官办、官商合办为主,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所以这样的企业必然缺乏生产活力,生产效率低下。

洋务运动为何得以持续30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何最终走向惨败)(5)

第三,洋务运动所建造的各个厂位置分散,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例如,造船厂周围没有钢铁厂,而钢铁厂周围则全是学校。这样一来,企业过于分散,还是导致了严重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三,在教育方面,第一个是出国留学的孩子很少,第二个就是学成归国的孩子更少。这两者一结合,洋务运动根本没能改变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上述的几点都是比较典型的几个原因,但其只学器物不学制度思想,换汤不换药,实在是令人惋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