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民族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对祖国的忠诚,让一些原本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今天我们文章里介绍的这个人物,就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能够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获得五四奖章、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还是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那么他该做出了怎么样的光辉事迹,才能获得这样的荣誉?

事实上,以上种种荣誉,都属于一个名叫丁晓兵的军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1)

而要了解丁晓兵如何获得了这些荣誉,他又在背后默默付出了什么,就要从丁晓兵的履历开始说起。

丁晓兵生于1965年,他人生的前18年并没有什么波澜,与其他同龄人一样,他十分想要进入军队,报效祖国,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终于,在1983年丁晓兵18岁时参军入伍,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

而就在丁晓兵参军入伍一年之后,检验丁晓兵实力的时刻到了。

1984年,丁晓兵所在的部队被选派前往中越边境,参加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

从他参加任务的时间来看,丁晓兵所在的部队应该是作为“轮战”开往边境的

在这场军事行动中,丁晓兵是侦察大队的“第一捕俘手”,这个名称背后就透露着凶险。

抓住俘虏,还得把活着的俘虏带回来,其难度可想而知,因为俘虏是不会乖乖听你话的,敌人的炮火也势必会对我方进行狂轰滥炸。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2)

事实上,这一任务太过凶险,上级本来是没有打算让刚刚参军一年多、年仅19岁的丁晓兵参加的,分配任务的时候优先考虑党员和老兵,丁晓兵的优先级被排得很后。

那时候的丁晓兵既不是党员,更不是老兵,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面对未知的敌人和敌情,丁晓兵展示出了军人的热血。

他积极请战,就是要上一线,就是要和战友们抓俘虏。

上级也被丁晓兵的精神给打动了,因此破例批准丁晓兵参加此次军事行动。

此次行动,上级要求丁晓兵他们采用秘密潜入的方式,去敌方一处前沿阵地“抓舌头”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3)

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消息,行动开始前一天晚上,丁晓兵和三名战友一起秘密潜伏到了敌人的前沿阵地附近。

凌晨时分,他们四人趁着敌人最放松的时候,成功潜进了敌人的阵地。

得益于他们高超的军事素养,初期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丁晓兵一行几人潜进敌人阵地时并没有被发觉,顺利抓到了一名俘虏而且抓捕敌人的过程也没节外生枝,敌方士兵三下五除二就被丁晓兵他们打晕在地戴上手铐。

然而就在负责这次行动的老班长下令撤退时,变故却发生了。

敌方侦察队还是发现了丁晓兵他们的踪迹。四十多个敌方士兵,在三个高地上向丁晓兵一行人开枪射击,丝毫不顾丁晓兵手上的俘虏。

在敌人密集的火力覆盖下,原本撤退的路径已经被封死了。患难时刻方见英雄本色。

丁晓兵他们并没有畏惧敌方的炮火,反倒一面还击一面撤退,一时间敌人的火力甚至出现了一丝停顿。

不过,对面的士兵也算是“身经百战”了,对我军的战法显然相当熟悉,没多久就反应了过来,开始了新一轮的射击。

此外,他们甚至还无视了丁晓兵手中的俘虏,往丁晓兵所在的位置扔了一颗手榴弹。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4)

如果说运动中的人难以被子弹所命中,那么范围杀伤的手榴弹就不是能轻易躲过的了,这颗要命的手榴弹该怎么解决?

事实上,我们在这里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在现实中,压根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让人思考到底怎么处理这颗手榴弹,全凭当事人的下意识反应。

丁晓兵在这一危机时刻,体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镇静和大无畏精神,压根就没经过思考,下意识地就捡起这颗即将爆炸的手榴弹,准备扔向远处。

然而丁晓兵并没有那么幸运,对面的敌人显然也是身经百战了,他们掐好了手榴弹爆炸的时间,压根不给丁晓兵一点时间窗口

丁晓兵刚刚把手榴弹扔出去,这颗手榴弹还没飞走,就在他手边爆炸了。

甩出手榴弹的右手因为离得最近,当场就被炸掉。

准确来讲,丁晓兵的右手肘关节以下全部被炸弹粉碎,肘关节以上到肩膀这一段只剩下骨头,大臂也仅仅剩下了一点点皮和身体连着。

同时手榴弹破片还命中了丁晓兵的身体,瞬间,丁晓兵晕了过去,倒在了自己的血泊之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丁晓兵在激烈的交火声中醒来。刚一睁眼,就发现俘虏准备逃跑。

丁晓兵一个前扑,就将俘虏压倒,正当他准备拿右手按住俘虏的时候,丁晓兵一个踉跄身体失去了平衡,右臂杵进了土里,丁晓兵这才发现自己的右臂就剩下那么一点了

危急时刻丁晓兵来不及叫疼,连忙换了左手按住俘虏。

赶过来的战友们也发现了丁晓兵的情况,他们先是给俘虏打了个背铐,然后又用止血带给丁晓兵止血。

但是止血带根本止不住这种大创口的血,丁晓兵的血还是在一点点地流。

时间不等人,再不撤退就将全军覆没。丁晓兵现在已经对手臂上的疼痛麻木了,一行四人带着俘虏急忙向我方阵地撤。

然而这条撤退的路并不好走。

中越边境基本上都是高山密林,撤退的时候也不可能从大路上走,丁晓兵一行人基本上就是从原始森林里硬走出来的,速度自然不可能有多快。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5)

而在撤离途中,丁晓兵的右臂虽然已经断了,但是仍有部分组织和肩膀连着,密林的树枝不断划过伤口,那种钻心的痛苦,光是想象,就令人毛骨悚然。

而为了行动方便,丁晓兵一狠心,拿出了匕首将右臂上的组织彻底割下来,考虑到后方医院或许能把断肢接上,丁晓兵将剩余的右臂别在了腰上。

就这样,丁晓兵一面扛俘虏,另一面别着自己的右臂,坚定地朝祖国的方向走去。

撤离的道路总共才三公里,若是放在平地上,这甚至都用不上半个小时,然而丁晓兵他们足足花了四个小时才走完这三公里。

这三公里每一米都有丁晓兵流下来的鲜血。

路上,丁晓兵一度挺不住了,带队的老班长一边走,一边掐住丁晓兵的人中,希望能用这种方法让丁晓兵挺住。

大量失血会导致人直接休克,而成年人失血1000毫升左右就已经算是大量失血了,丁晓兵失血的数量远超1000毫升,普通人面对这样的情况,甚至连站起来都做不到

但是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在于他能完成常人不能完成的任务,战胜常人不能战胜的苦难。

丁晓兵愣是凭借自己完成任务的信念和求生的本能挺住了,坚持住了这三公里,和接应的部队接上了头。

丁晓兵一直绷紧着的弦断了,在冒着炮火翻山越岭、流了大量鲜血之后,丁晓兵倒在了来接应他们的人面前。

接应的战友看见丁晓兵光秃秃的右臂和他腰上的胳膊,瞬间一切都明白了。

他们急忙奔向倒在地上的丁晓兵,但是丁晓兵的伤情实在是太重了,在场的人已经不抱希望了,战友们纷纷围在丁晓兵周围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这样的场景很快就被医疗队发现了。本来医疗队是不会来到这么危险的位置上的。

丁晓兵此时的位置离营区还很远,但是医疗队当时正好路过这片地区,丁晓兵马上就接受到了救治。

因为丁晓兵失血过多,当务之急是输血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6)

常规的从手臂输血的方式已经来不及了,医疗队情急之下切开了丁晓兵的大腿,找到动脉血管,强行向丁晓兵注射了2600毫升的血浆

要知道一个成年人的血量大概也就4000毫升,这也可以从侧面推测丁晓兵到底失去了多少血液。

除此之外,医疗队几乎用上了他们所有的急救手段,并且抓紧时间把丁晓兵送到了后方医院。

当时罕见的心脏起搏器、强心针等医疗器械都用上了,这才保住了原本已经被认为必死无疑的丁晓兵的生命。

经过医生们夜以继日地救治,丁晓兵在昏迷了三天之后,终于从鬼门关爬了回来。

然而医生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丁晓兵的右臂,丁晓兵成了一名独臂战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这句诗来评价丁晓兵,再合适不过了。丁晓兵的事迹也传遍了全军。

事后,丁晓兵收获了太多的荣誉,除了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当年的“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共有100枚,且评选工作都已经结束了。

在听到了丁晓兵为祖国做出的惊人贡献后,评选委员会破例为丁晓兵又授予了一枚,成为绝无仅有的第101枚奖章获得者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7)

英雄的事迹并没有就此止住,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荣誉,丁晓兵并没有沉迷于其中,而是活出了一个奋进不息的人生,完全没有躺在自己功劳簿上的想法。

提干后不久,丁晓兵前往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造,最后以全优的成绩毕业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既然读了军校,就不要再下基层了,安安心心地在机关工作不也挺好的吗,更何况自己的身体已经难以适应部队的生活了

要知道,部队的训练强度是很高的,身体健全的人尚且十分吃力,更不要说一个少了一条手臂的人了。

丁晓兵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英雄,还丢失了一条手臂,他选择留在机关单位没有人会不理解

但是丁晓兵还是面对周围人诧异的目光,选择前往了基层连队

从军校毕业后,丁晓兵在武警某个连队当了指导员

对他来讲,几乎部队里的一切训练他都要重新适应。

连平常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打背包,对独臂的丁晓兵来讲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他不得不重新学习起来,最后练的嘴唇都咬破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8)

不过,丁晓兵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什么困难是他克服不了的,如果有困难,就通过夜以继日地练习来克服。

举例来说,练习端枪的时候,战士们通常练习半个小时,枪上面吊两块砖

丁晓兵则自己选择吊三块砖,练习45分钟,最后左肩肩膀都磨出血了,这还只是丁晓兵训练时的一个情况。

虽然在基层连队的生活对于丧失右臂的丁晓兵实在太过困难,但是丁晓兵还是顽强地挺了过来

最后连队射击考核的时候,丁晓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令战士们钦佩不已。

例如,在射击这项考核里,丁晓兵五次射击打出了总成绩47环的好成绩,让战士们惊叹不已。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9)

据统计,丁晓兵在这个连队当指导员的四年时间里,该连队荣立了一次集体一等功,还有一次集体二等功

毫无疑问,丁晓兵的举动不光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那些战士们。

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压根不需要多说什么,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战士们纷纷把丁晓兵当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就这样,丁晓兵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岗位,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军人本色,激励着一个又一个战士。

2003年,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大的一场洪水,连着30天,淮河水系附近区域的降雨量都超过400毫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10)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丁晓兵所在的部队奔赴最危险的地方抗洪救灾。和19年前一样,丁晓兵主动请缨,再上“战场”。

当时已经是团政委的丁晓兵身先士卒,不顾危险,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去,哪里需要人手就往哪里去。

在洪水最湍急的时刻,丁晓兵纵身跳入滚滚江水之中,用自己的身体充当立柱,把沙袋沉入水中,其中风险可想而知。

丁晓兵的身影就像一座丰碑,在场的官兵无不为之动容。最后,丁晓兵所在的团被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

也就是在这场洪水中,丁晓兵的右臂伤口因为遭到长期浸泡,伤口溃烂,上次受伤时未取出的弹片居然刺破皮肤裸露了出来,这种疼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这还仅仅是丁晓兵军旅生涯的冰山一角,还有太多的贡献我们不知道,太多的付出我们无法详查。

2015年,丁晓兵被任命为武警广西总队政委,晋升少将军衔,他也是全国唯一用左手敬礼的将军。

当丁晓兵义无反顾地将手榴弹扔出去以保护战友的时候,当丁晓兵流尽鲜血仍然奔赴祖国的时候,当丁晓兵在每个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的时候。

他并没有把上级的嘉奖或是他人的称赞当成自己奋斗的目标,他的心里只有国家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11)

(丁晓兵与战士们谈话)

当一次英雄已经是九死一生了,部队里有句话,叫做一等功拿命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丁晓兵在战场上用自己的生命建立功勋,活下来已经属于是极幸运的事情。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不如安安稳稳地过完这一辈子,更何况自己还没了一只手臂。

但是丁晓兵不光是战场上的英雄,还是生活上的英雄

随后在人生的几十年里面,丁晓兵并没有止步不前,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挑战险峰,又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有谁能从他得到的那些荣誉里想到这位是一个险些丧命、只有一条胳膊的人吗?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12)

(丁晓兵与战士们谈话)

丁晓兵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了。

纵观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便可以发现,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明星正大行其道,低俗低劣、毫无底线的娱乐正粉墨登场,贪图安逸、醉生梦死的风气正四处开花。

以至于许多人不知道谁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事迹,不知道该崇拜什么,该学习什么,以至于把错误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

丁晓兵的事迹正是对这些趋势的最好回击。

过什么样的生活?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过有价值的生活,做敢为人先的成绩。

丁晓兵身上这种克服困难,咬牙硬上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褪色。

对越自卫反击战用刺刀杀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忍痛砍断右臂)(13)

(丁晓兵与战士们谈话)

也正是因为有丁晓兵这样奋不顾身的人的存在,我们才有现在和平稳定的生活。

当男男女女漫步在街头享受生活时,请记住这些为了我们奉献出一切的英雄,他们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

没有他们为中华民族流下的血泪,就没有我们幸福安稳的生活。

参考资料:

共产党员网 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丁晓兵

中国军网 惊险、热血!3名军队五四奖章获得者鲜为人知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