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冬奥做出的贡献(湖北一高校25名学生服务冬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9日讯(记者李玉莹)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河北师大学子袁玮婷代表1.8万名冬奥志愿者发言。就在前一天,4月7日,湖北体育职业学院25名00后大学生结束3周的隔离期,从北京返回武汉。

学生为冬奥做出的贡献(湖北一高校25名学生服务冬奥)(1)

冯博。受访者供图

1月3日至3月13日,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的这25名学生一直为入住北京朝阳区马泉营驻地的涉奥工作人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19岁的冯博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大一学生。2021年年底,看到学校招募冬奥会志愿者的信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国上下一片沸腾,14年后双奥之城的冰雪国际盛典更让人憧憬。”他说。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大一学生龙敏告诉记者:“在冬奥这种大型赛事上,我们但凡能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那是一辈子的荣誉。”

学生为冬奥做出的贡献(湖北一高校25名学生服务冬奥)(2)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学生在北京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1月3日一大早,湖北体育职业学院25名同学坐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与普通的一线志愿者不同,他们是“志愿者的志愿者”,也就是为赛事场馆、奥运村的3000多名工作人员服务。

在冯博看来,“像马泉营这样的冬奥后勤保障组还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在场馆里服务才叫贡献,所有的冬奥工作者,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前台还是幕后,都在为冬奥贡献力量。”

为了保障一线工作者的入住体验,冯博和队友经常拿着核查表格穿行在楼层中,对洗衣机、热水器、电视、马桶等基础设施一个个仔细检查,确保可以正常使用,有的时候工作到凌晨1时许。

在朝阳区马泉营驻地,大二学生马经理的工作实行三班倒,每班八个小时,每天至少要走3万步。尤其是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为保障出入车辆的正常通行,他和其他小伙伴一夜未睡。

学生为冬奥做出的贡献(湖北一高校25名学生服务冬奥)(3)

乔霜菊荣获纪念证书。受访者供图

19岁的乔霜菊是体育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学生占据整个驻地大学生志愿者的1/4。在近100天的保障任务中,驻地实现了“零破坏、零感染、零事故”的目标。“作为1.8万名冬奥志愿者之一,我很自豪,也会继续努力在志愿者服务上发光发热。”乔霜菊说。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学工处相关负责人张新建表示,作为体育类专业院校的学生,能参与到冬奥会这样世界级的体育赛事组织与服务,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眼界和职业能力,也是对专业技能的补充。纵观学生在北京的经历,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巨大进步,相信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一定会感恩这段日子。

【编辑:汪宇瑾】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