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一个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五个黄金法则之三)

原创 竺亚君 开心老爸

教育孩子的一个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五个黄金法则之三)(1)

老爸寄语

每个家长都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五个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只要你在生活中稍加应用,孩子的改变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你会发现,原来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最大的受益却是我们的家长!

教育孩子的五个黄金法则第一个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第二个是“欣赏孩子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讲一讲第三个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上不强,因此父母必须负起管教的责任。但这种管束要充满亲情、友情、爱心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毫不顾及孩子自己的想法和人格。

我爱你,但不喜欢你这样做

教育孩子的一个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五个黄金法则之三)(2)

教导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家庭教育之中。孩子从小就受到熏陶,心中有一道道德和法制底线,心中有一个原则,知道越界就会犯法,不能为了迁就亲人而触犯法律,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成人自己都说不清楚后果和危害,光对孩子横加指责就无法服人。因此要教育孩子心服口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将爱孩子和不喜欢这种行为区别开来。

让他感受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管教是因为爱,爱你,所以我要管教你!

管教的结果: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并且让他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我爱你,但我心里非常难过

教育孩子的一个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五个黄金法则之三)(3)

家长必须向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的行为是不满的,说出你里面真实的想法!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孩子犯了错,让他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分析事实。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导致的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我爱你,但你必须明白

教育孩子的一个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五个黄金法则之三)(4)

惩罚和管教的区别最重要的是结果不一样!管教是一个教育和引导的过程,惩罚会适得其反!

管教里面最大的成分是爱!让孩子懂得规则!用爱的方式去规范孩子的行为,孩子才能感受到管教是爱的一部分。

惩罚里面没有爱只有恨!结果让孩子更加反叛,而且没有让孩子了解规则!用惩罚的方式去让孩子体会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的本身。

例如:孩子将你心爱的杯子打碎了。

惩罚是这样:

你怎么总是毛手毛脚,知道不知道这是我从新加波带回的杯子!去去去!中午不要吃饭了!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孩子的心态是:杯子被无意打碎了!有内疚感。

不要吃饭!杯子打碎的结果是不要吃饭。孩子的内疚感消失了,反叛增加了!

内心深处,打碎杯子用不吃中饭抵消了!因为我不吃饭所以我打破杯子,没事!

管教是这样:

孩子,你的手有没有事?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

孩子心态就会有内疚,对这件事进行补救!你再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们整理的时候要小心些!不要毛手毛脚了!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让他懂规则,工作不应该毛手毛脚了!这就是惩罚和管教的区别!

沉默也是一种管教

教育孩子的一个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五个黄金法则之三)(5)

孩子出现问题,我们要注意一定是就事论事,不要因为今天的一件小事,又把前天没有解决的事情给翻出来,这样孩子会非常反感。

我们家长最清楚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假如我们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

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语言的数量,事实上,最让孩子害怕的是你的沉默。

所以,学习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所在或应该注意些什么。你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记住: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管教!

背下这句古老的犹太谚语: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教育孩子的一个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的五个黄金法则之三)(6)

“开心老爸”一直立志于中国家庭教育的普及。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是孩子走向卓越的关键。公司创始人竺亚君博士十年来使很多孩子走向卓越。我们的课程有:《你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我们的产品有:“开心老爸平板”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