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

导读: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够从“九子夺嫡”事件中脱颖而出,获得康熙皇帝青睐,并最终接过康熙皇权,登基为帝,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大智近妖”的“智囊”——邬思道。自从被皇四子胤禛从扬州带回以后,邬思道在数次关乎夺嫡胜败的关键对决中,凭借着对康熙皇帝内心的精准把握,每每都能给予皇四子胤禛极具合理性、前瞻性的指导意见,为其赢得康熙皇帝圣心、夺嫡最终胜利增加了相当程度的加分。

但是,如果对数次皇子对决过程详加分析,认真揣摩,邬思道对于皇四子胤禛而言,似乎并没有如此重要;甚至,皇四子胤禛在表面接受了邬思道的建议后,每每都有自己另外的具体打算和实施计划。

两人之间的关系在是否请领审理“刑部冤案”中,得到了全面、彻底的展现。从皇四子胤禛一句“我好后悔,我怎么就言听计从了呢”,可以看出,他已经对邬思道生出了怀疑乃至断不可委以重任、视为心腹的真实想法。可直到其登基为帝,却为何始终保持着对邬思道的信任有加,仍然保持着言听计从的恭敬态度呢?

或许,在皇四子胤禛对邬思道奉若上宾、言听计从的表面之下,似乎隐藏着其不可告人或者更深层次的打算和整体夺嫡安排。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1)

对于邬思道在皇子夺嫡事件中的具体作用,笔者给予几乎全盘否定,或许不会被众多的“雍迷”们认可,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九子夺嫡”事件尘埃落定、皇四子胤禛接过康熙皇权之前的数次皇子对决中,邬思道的具体所言,和皇四子胤禛具体所行,便能一目了然。

从私自清查户部账底,到主动请缨前往江南募捐赈灾修堤,邬思道尚未出现,可是皇四子胤禛却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认可,得到了第一顶郡王帽子的加封。

关于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面对皇四子胤禛“照先生的意思,这个差事我不能接?”的发问,邬思道如此回答:

“不!一定要接!这么多阿哥,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接这个差事呢?是他们认为国库的欠款不应该追回吗?不是!他们是抱着这么样一个心思,不愿意得罪人,更害怕得罪了人,也追不回欠款。如果王爷您也不愿意接这个差事,那么皇上不是连一个愿意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对于邬思道的指导建议,皇四子胤禛用一个哈欠给予了不置可否的回应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2)

对于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早在朝阳门码头,诸王公大臣前往迎接时,皇四子胤禛就给予了具体的态度:

“皇阿玛的意思,想派我追比户部欠款的差事。这个差事,我现在还没有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上上下下牵扯到太多的人,这中间只怕是还有我的兄弟;有从小抱过我亲过我的老臣。追急了,碍着手足同僚的情面;可是追不回欠款,就是上负皇恩,无法交差。倘若你们大家都能够自觉的把欠款还了,不要让我当这个差,坐这个蜡,我今天就是就是喝的烂醉如泥,我心甘情愿!”

皇四子胤禛的几句话,明确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他能接也得接;不能接也得接。

也就是说,不管邬思道给予何种建议,皇四子胤禛都会在康熙皇帝面前给出一句:儿臣愿意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事,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康熙皇帝在正面评价了皇四子胤禛“甘为孤臣”的决定后,如此发问:

“听说,你这次从江南就带了一个孤臣来?”

皇四子胤禛如此回答:

“要说孤臣,田文镜确实是个孤臣!这个人心里只有朝廷,而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儿臣保举他为追比国库欠款的帮办,望皇阿玛俯准!”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3)

皇四子胤禛从江南带回来的而并非田文镜一人,还有一个影响力更大、存在感更强的邬思道呢?那么,康熙皇帝口中所说的“孤臣”,到底指的是田文镜,还是邬思道?

从邬思道之前的获罪之由,和其几年的牢狱之灾来看,他似乎更符合康熙皇帝对“孤臣”的定义。而且,皇四子胤禛在为皇十三子胤祥请功时,康熙皇帝为何以“朕想让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为由,予以了拒绝呢?

这说明了三个问题:

1、康熙皇帝已经明确邬思道的存在,而且,通过对田文镜的认可,表示了对皇四子胤禛蓄养邬思道的认可。

2、经过“江南募捐”的考验和请领追比国库欠款的举动,康熙皇帝已经将皇四子胤禛纳入皇储人选的考察范围。既然是考察,就必须公平公正,以真实情况应对。此时的皇四子胤禛已经有了一个“大智近妖”的邬思道,在加上一个带兵阿哥出身的皇十三子胤祥这一文一武的鼎力相助,其夺嫡胜算会大幅度增加,而且对于其余皇子势力集团也极为不公平。所以,康熙皇帝要进行平衡和制约。

3、通过对皇十三子胤祥的明确压制,对皇四子胤禛进行一次有目的、有针对的敲打。既然“甘为孤臣”,就要抛开所有辅助,凭借一己之力赢得夺嫡胜利。

我们再来看下,康熙皇帝对于皇四子胤禛追缴国库欠款失败的处罚: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4)

对于田文镜:

“做官和做人一个道理,做事固然要认真,但总有怀一点仁恕之心。为了一两银子,挖苦刺骨百般羞辱斯文,圣人教你的恕道呢?革去田文镜户部核查处的差事,到陕西以知县任职,限三日离京。”

对于皇四子胤禛,康熙皇帝则完全采纳了皇八子胤禩的意见,给予了处理意见:

“胤禛,你都听见了!凡是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的人,朝廷自然不会委屈他!但是,做错了就不能不罚,罚你免去一年的俸禄!”

而且,在此之前,康熙皇帝给予了皇四子胤禛“你这人一向以精明自诩”的评价,在此之后,却对皇四子胤禛的门人年羹尧破格提拔为四川提督。

康熙皇帝命皇四子胤禛追缴国库欠款的正是目的何在:第一,追回欠款,充实国库;第二,考察胤禛“甘为孤臣”的实际情况。

可皇四子胤禛根据邬思道对欠款三类人的分析,予以了不同手段、不同策略的追缴,已经严重违背了康熙皇帝的真正意图。对于田文镜的处罚,就是康熙皇帝明确表示对皇四子胤禛倚重和信任邬思道的不满;充分采纳皇八子胤禩的意见,给予皇四子胤禛具体处理意见,给予年羹尧具体的提拔恩赏,就是要告诉皇四子胤禛,识人不明、为人不正,就会让其余皇子势力集团有钻空子、挖墙脚的机会。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5)

而对于皇四子胤禛“自请革去郡王爵位”的请罪,康熙皇帝为何以“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为由,并未准许呢?

就是因为在接到邬思道的指导意见之前,早在朝阳门码头,皇四子胤禛就已经明确表示了对追缴差事的态度,明确表现出了“一心为公”、“一心为朝廷”的真实想法。

在康熙皇帝处置胤禛以后,邬思道有一段让弘历、弘昼认真背诵康熙皇帝文章的演绎,做出“背不出就不许吃饭”的严格要求,甚至连四福晋、皇十三子胤祥的面子都不给。而皇四子胤禛对邬思道的做法,似乎非常理解,甚至无动于衷。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邬思道在惩罚自己,在通过这种方式惩罚自己对于康熙皇帝内心真正意图的不明确、不清晰,一直于让其和皇四子胤禛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裂缝和信任危机。

而后,就是轰动朝廷,让康熙皇帝震怒的“刑部冤案”。注意,在接过皇十三子胤祥的消息后,皇四子胤禛甚至连邬思道的意见都没有问,就直接让其上报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才会及时赶到刑场,救下了张五哥。

这说明,对于康熙皇帝的真实意图,皇四子胤禛已经明确,而且也已经开始了具体的改变。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6)

对于“刑部冤案”的差事,邬思道以“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最终将不容于皇上”为由,建议皇四子胤禛拒绝接受此项差事的意见。可在第二天,皇四子胤禛却主动请缨,向康熙皇帝提出了接下审理冤案的请求。

我们来看下这件事接下来的发展:

邬思道因为皇四子胤禛的“言不听计不从”,而大为生气,甚至决定离开四爷府。

对于邬思道的举动,皇四子胤禛并不惊讶,只是惊讶于“谁走漏了风声”。这个“风声”自然是自己在康熙皇帝前面违拗邬思道意见,主动请缨的消息。

皇四子胤禛用一场人为制造的伤寒重症,“巧妙”的躲过了这件会“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最终将不容于皇上”的差事,邬思道和皇四子胤禛之间的关系“重归旧好”

对于邬思道得到消息的渠道,我们已经另行成文予以了明确说明,泄露消息的就是康熙皇帝,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刻意挑拨皇四子胤禛和邬思道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探知面对邬思道的阻拦或者离开,皇四子胤禛到底能不能坚持本心,甘为孤臣?

事实证明,皇四子胤禛违拗康熙皇帝意思而行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康熙皇帝生生的将原本应该按照邬思道发展的案件处理结果,全部改变。既没有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又直接将接下差事的皇八子胤禩予以郡王爵位的加封,并在热河狩猎途中,对其百般恩宠,俨然一副新任皇位继承人的模样。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7)

于是,就有了皇四子胤禛“我也好后悔,怎么就言听计从”的感慨。自此,皇四子胤禛对邬思道失去了仅剩的信任和希望,开始了对其边打压、边敲打,边利用的复杂利用。

那把代表着皇储身份的如意,被康熙皇帝赏给了皇四子胤禛,按理说,这是邬思道的教诲之功,但皇四子胤禛是如何反应的呢?

在赏赐了年秋月以后,皇四子胤禛又给予了其一个特殊的恩赏:

“从现在开始,你就不再是奴才了!抬旗,我给你们一家都抬旗,回京后,我就到宗人府去换宗牒。”

邬思道有功,皇四子胤禛为何要对年秋月如此重赏?

皇十三子胤祥的回答,给了我们一个表面的回答:

“傻丫头,你伺候邬先生这么好,就是最大的功劳。四爷赏你的,你就收着吧!”

可是,似乎已经明确了其中内情的年秋月,却如此回应:

“我是一个奴才,伺候邬先生是我份内的事儿。主子这样做,不是打奴才的脸吗!”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8)

然而,对于皇四子胤禛这表面针对自己的行为,邬思道一句话也没有,甚至连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这又是为何?

1、在皇四子胤禛未明确夺嫡之心,未公开参与到皇子夺嫡事件中去之前,邬思道就讲自己的儿子弘历当成了自己夺嫡的工具。弘历虽然在康熙皇帝面前出尽风头,甚至得到了代表着皇储身份的如意,但这势必严重破坏了皇四子胤禛隐忍不发、曲线夺嫡的整体路线,过早的将自己的夺嫡之心暴露在了康熙皇帝和诸位皇子之前。

对于邬思道不经商量甚至毫无征兆的自作主张,皇四子胤禛必须予以敲打和警告,这份警告就是年秋月所说的“这就是打奴才的脸”。邬思道虽然贵为四爷府西席,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尚且够不上奴才身份的豢养门客。对于奴才,皇四子胤禛可以一句话改变其身份和地位,对于够不上奴才等级的邬思道,皇四子胤禛更是一句话就可以定其生死。

对于年秋月,皇四子胤禛实际上是奖赏的其安于本分,认真完成主子交付的差事,绝无其他关碍。这恰好是对不安本分,敢于逾越皇四子胤禛擅自行事乃至犯下大错之邬思道的敲打和警告。

2、皇四子胤禛将年秋月抬旗的真正目的何在?

邬思道教导弘历有功,让其在康熙皇帝面前出尽风头,不管怎么说也和伺候邬思道的年秋月毫无关系才是!所以,对于年秋月的封赏,皇四子胤禛有着更深层次的打算,那就是利用这次不可多得的机会,利用年秋月拉拢年羹尧,以终结邬思道和年秋月之间的情愫暗生,从而中断邬思道和年羹尧这一文一武之间的结盟可能。

对于皇四子胤禛而言,邬思道和年羹尧是其夺嫡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也是必须予以防范的危险人物。对待这类人物,首先要予以警告和安抚,再者就是必须防止他们之间的结盟,防止一切危及自己的可能出现。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9)

试想一下,如果邬思道和年秋月结成连理,年羹尧和其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本质上的变化,到那时,皇四子胤禛再想控制这对文武组合,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了!

3、皇四子胤禛对年秋月封赏,并且明确说明是因为年秋月伺候邬思道如此好,才有了弘历的优异表现,就是为了说明平台和物质条件的重要性。

对于邬思道而言,纵然有“大智近妖”的特殊才能,但如果没有皇四子胤禛这个极具潜力的平台;如果没有皇四子胤禛对其奉若上宾,始终以礼相待的恩赏待遇;如果没有皇四子胤禛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得力的丫鬟侍候;邬思道恐怕连完整的活下来都是一个未可知的事儿,更别提能够贵为当朝皇子府上的西席了。

皇四子胤禛此举就是要告诉邬思道,忠诚侍主、感恩回应、实心辅佐才是其唯一的生存之道。

那么,既然皇四子胤禛已经逐渐失去了对邬思道的信任,已经明确康熙皇帝对邬思道的存在意见,却又为何在随后的的数次事件中,始终对其以礼相待,事事请教,在表面上对其言听计从呢?

这就是皇四子胤禛的聪明之处,也是其应对康熙皇帝最为有效的办法。

那就是,将邬思道当成挡箭牌,当成自己办事不利、判断失误乃至违拗康熙皇帝内心真实意图时最为合理的解释和回旋余地。

康熙皇帝既然已经明确邬思道的存在,已经数次提醒皇四子胤禛要时刻注意乃至必要提防邬思道给予的指导意见,这说明康熙皇帝对皇四子胤禛有过的办事不力、判断失误都已经有了一个定位,那就是这全部是邬思道的错,全部是邬思道擅自揣度上意的结果。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能独善其身(邬思道几乎步步是错)(10)

也就是说,如果皇四子胤禛依然“痴心不改”,依然对邬思道“礼敬有加、言听计从”,所言所行如果顺应了康熙皇帝的真实想法,皇四子胤禛可以解释为领悟了康熙皇帝的警告,用自己真实的办事方式、脾气秉性做出的真实表现;如果所言所行,严重违背了康熙皇帝的意图,让康熙皇帝失望了,又可以将全部过错归结到邬思道身上,将邬思道当成自己的挡箭牌。

也就是说,只要邬思道还在,只要自己礼敬邬思道的做法,还能被康熙皇帝掌握,皇四子胤禛怎么做都不会错,都不至于被斩断继位可能。

这才是邬思道的真正作用所在!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