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

曹真在《三国演义》里存在感极低。功劳被司马抢了,自己被诸葛亮气死了。高希希说他的的《新三国》说是贴近历史。实际上呢,曹真却演成白痴了。草包儿子却成了英雄。真实的曹真却不是这个样子,要知道曹魏宗亲,最后掌权的是曹真一脉。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1)

曹真,字子丹,其父战死后,曹操将其收为养子(原姓秦),曹真骁勇善战,勇猛刚烈,被曹操授虎豹骑。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参与汉中之战。曹丕继位后,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进封东乡侯。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实际当家人,曹叡登基后,曹真东平河西,北拒诸葛。做到了曹魏最高军事统帅大司马。在曹魏宗亲一号领导大司马曹休病亡后,诸曹夏侯之中,也就只剩下曹真一个人了。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2)

曹操在世的时候,曹真并不露脸,就是一个普通的武将(资历和年龄都太浅),但曹真属于曹操核心的“虎豹骑”之一,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夏侯尚等人,构成了曹魏集团核心的的宗亲势力。就是宗亲势力中的佼佼者、代表人物,俗称“曹魏八虎骑”。他们是早期便追随曹操的顶梁柱,是曹魏政权的建立和稳定过程中的核心力量。从辈分上来说,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5人均为曹丕的叔叔,而曹休、曹真、夏侯尚则是曹丕的同辈。曹真的地位随着战功和年龄而逐渐升高,屡立战功,并且展现出一定的指挥能力,在汉中之战颇为活跃。但不得不说的是,在曹操在位的时候,曹真并没有独立领兵作战的机会。而在曹丕一朝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曹真已经成为曹魏军事方面地位很高的将领,而且自身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3)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真与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曹真的地位仅次大司马曹休,四位辅政大臣两位宗亲,两位士族。在曹叡登基登基第四年,在大司马曹休病亡,诸曹夏侯之中,也就是剩下曹真一个人了。于是在公元230年,曹叡升曹真为大司马,邵陵侯。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并赐曹真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当初有这个礼遇的只有曹操。就此曹真的悲剧就此产生。曹叡登基之后,诸葛亮三度讨伐曹魏,虽然没有给曹魏造成实际上的伤害,但极大地牵扯了曹魏的精力。因此当时统领曹魏对蜀作战的西线战区,总督雍凉地区的曹真向曹叡建议,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也就是多路讨伐诸葛亮。这一提议得到了曹叡的首肯,但是大将军司马懿未置可否(史载默言)。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4)

可以说,曹真对此做足准备,先是从各地征集粮食,囤积辎重。根据曹真最初的计划曹魏三路大军讨伐蜀汉,第一路是司马懿从西城出兵沿汉水出兵西上,水陆并进取汉中,第二路是车骑将军张郃沿子午道南下进入汉中,第三路就是他曹真自己率主力从郿县进褒斜道取汉中,公元230年八月,曹真正式开始行动了。这次曹魏可谓是精锐尽出。大有一举拿下汉中之意,将这份绝密的军事计划上报给了曹叡。但在陈群看来,这份作战计划的最大短板就在于粮食供应不上,只要诸葛亮坚守不战,我军只有退兵。但面对陈群的建议,曹真并没有采纳。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5)

根据作战计划,曹真和司马懿要在蜀汉境界的南郑(今城固县附近)会师。经司马懿提议,曹真让郭淮一路偏师从凉州的武威出发,从祁山道一路收复失地,攻入汉中。四路大军齐头并进,四路大军总计15万,浩浩荡荡杀向汉中。曹真讨伐蜀汉最大的错误就是时间不对,此时正逢雨季,而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都是刻意回避这一时间节点。当得知曹魏犯境,蜀汉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驻守汉中的魏延得知消息之后,一方面集结兵马抵抗,一方面立即报告给诸葛亮。诸葛亮随即让魏延固守,一方面中都护前将军李严率江州两万大军前来增援汉中,一方面亲率主力来到成固县境的赤坂。应该说,赤坂这个地方也是诸葛亮精心挑选的。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6)

曹真大军刚到两军边境就突发暴雨,尤其是在子午道居然连续暴雨30多天,而在此之前,子午道已经是半年没有下雨了,这样天气如何进军,暴雨不仅肆虐于秦岭,还席卷了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甚至包括豫西的伊水,洛水,黄河,也都泛滥成灾。不仅导致运输困难,而且由于河流改道,军需物资也不知道运哪里去了,信息也不畅通。栈道被冲毁根本无法进军。蜀军偷袭营寨,夏侯霸差点做了俘虏。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7)

而司马懿好不到哪里去。司马懿根本没沿着汉水向西来与曹真、张郃会师,而是斫山开道,翻越大巴山南下去攻打巴东去了,但由于暴雨使得司马懿也只能原地不动,而诸葛亮却开始反攻,诸葛亮命魏延放弃汉中直扑陇西,郭淮全力抵御,但不是魏延对手,被魏延杀的大败退回上圭。副将费耀被杀,此时曹真出兵已经一个月,却已经是损兵折将。在这种情况下,司空陈群,太尉华歆等人提议撤军,曹真得到曹叡诏书后,只能无功而返,曹真此次进兵劳民伤财,真的得不偿失。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8)

曹真回朝之后就病了,应该是生气加窝囊,说来也是奇怪,曹真刚刚撤军就不下雨了,而且还是半年不雨,甚至还发生了大旱曹真这真是倒霉透顶。公元231年三月,曹真去世,岁数应该不到60,曹真将才和帅才兼备,能和天下奇才的诸葛亮作战不落下风,实属难得。他是曹魏集团最后一位宗室三军主帅。想想其他曹魏主要将领,曹仁因濡须口之败而亡,曹休因石亭之败而活活气死,曹真因伐蜀无功而逝,一连三任宗亲大司马都因同一原因而亡,不得不说是天意如此。

曹魏最后名将曹真(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9)

曹真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在军中很有威望,每次作战都是亲临一线,与普通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真实的曹真平易近人,礼贤下士,谦逊朴素,深得军心,将士们也都乐意听从他的调遣。如果他不死,司马懿绝对没有揽权的机会。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