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路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两个重要的科技政策——《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的方面,有“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等新措施26日,省科技厅组织科技界人士参加有关的学习论坛,由参与起草文件的专家汤富强和施筱勇解读以上事关重大的科技政策,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路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路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者)

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路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两个重要的科技政策——《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的方面,有“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等新措施。26日,省科技厅组织科技界人士参加有关的学习论坛,由参与起草文件的专家汤富强和施筱勇解读以上事关重大的科技政策。

新政策破除评价体系的许多框框

前一个文件的主要执笔人汤富强说,科技评价活动中存在一些不符合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问题,比如评审标准“一刀切”、评审质量和效率不高。特别是人才计划多头申报,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现象普遍。他介绍说,新出台的文件规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要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择优委托第三方开展,以独立、专业、负责为基本要求,或根据需要引入国际评估。另外,过去的项目申报对名人有利,而文件指出:将不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荣誉性头衔、 承担项目、获奖等情况作为限制性条件。

文件还提出要科学地设置人才评价标准:对基础研究人才,强调代表作评价;对社会公益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等人才,论文发表数量、引用排名等仅作为参考,不作为限定性条件;对成果转化人才,重点评价成果转化的经济社会效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项目负责人、国家科研基地负责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这些统统不等于人才头衔、荣誉称号。还有,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及欠发达地区的科研人员因政策倾斜因素获得的国家级人才称号及项目等支持,原则上不可跟随人员向东部、发达地区流转。

诚信制度有力惩处学术造假行为

去年,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撤销2012-2016年间发表的107篇中国论文。该出版集团表示,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些文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

“诚信意见”起草专家施筱勇介绍说,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严重失信行为记录信息系统,推进科研信用与其他社会领域诚信信息共享。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者,实行“一票否决”;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者,可终身追究。

法人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和青年学生的学术管理和科研诚信教育,强化导师对学生发表论文和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及实验的可重复性等的审核把关。

【记者】林亚茗

【校对】曹柏英

【作者】 林亚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