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六科的形成(公共基础知识之明代)

明代六科的形成(公共基础知识之明代)(1)

一、六部六科制的形成

洪武十三年( 1380),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制度,分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使六部的权力扩大。朱元璋担心六部的权重威胁皇权,对谏官系统进行了改革。洪武十五年(1382),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至此六科给事全面走进了大明的官僚制度中。

二、六部六科制内容

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即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自隋朝时期正式确立,作为中央尚书省机构而存在,历代皆有延续,明代时品级提高,又下设六科作为监督部门。

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各设都给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人(从七品),给事中4至10人不等。官职虽小但权力极大。六科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

给事中的职名,就表示他们还是皇帝身边的近待,即所谓给事于(宫殿)之中。六科给事中的职责是“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六科给事中可对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制敕进行复核,如有发现其中有不妥之处,可以封还并奏报。这有些类似隋、唐的门下省,是为皇帝妥善处理政务服务的。对京城内外上奏给皇帝的奏章,六科要根据分工分类抄出交给各部,如发现有违误,并可提出驳正的意见。吏部尚书选任文官,要与吏科都给事中一同报告皇帝请旨,官员赴任,亦应先赴吏科在文书上签署同意。其他五科对各部的监察制约亦大体相同。正因为六部是全国最高的行政管理部门,所以六科以对它们的监察作为主要职责。

明朝的六科给事中不光可以核查监督南北两京的六部工作, 还肩负着弹劾两京大臣失职行为的职责,如果六科给事中有失职隐瞒的情节,自身也要受到处罚。明朝的六科给事中通过封驳与注销,监督控制六部的全部工作,强化了对六部的监督机制。

三、学习指南和试题展示

六部六科制在考试中不常见,常作为干扰选项出现,但是需要大家掌握六部六科制大概内容,方便在做题的时候选出正确答案。

下列我国古代国家行政机构不具有行政监察职能的是:()

A.太常寺 B.御史台 C.都察院 D.六科给事中

【答案】A。解析:太常寺属于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之一,其在秦代称为奉常,汉改太常,北齐始置,掌管宗庙陵寝祭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等事务,清末废。故太常寺不具有行政监察职能。因此,选择A选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