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女子变鬼复仇(女鬼缠住书生致其身染重病)

聊斋故事女子变鬼复仇(女鬼缠住书生致其身染重病)(1)

山东沂州有个书生,姓桑名晓,字子明。他少年时父母双亡,因孤苦无依,就在红花埠朋友家附近,借了一所房子读书。

桑晓为人庄重沉静,而又性情乖僻,和他交往的朋友不多。他不会做饭,就在一位东邻书生家搭伙。每天除两次到东邻家吃饭外,其余时间坐在家里不出门。

一日,东邻书生偶然到他住处,笑着说:“你一人住在这里,就不怕鬼、狐来骚扰吗?”桑晓笑道:“大丈夫还怕什么鬼、狐?要是雄的来,我用利剑对付;要是雌的来,我就开门请她进来。”

东邻书生回去后,决定试试桑晓的胆量。便和一个朋友商量,打算晚上用梯子将一个妓女送到桑晓的院子里,看他究竟怕不怕。那朋友赞成试一试。

当日晚上,东邻书生找来一个妓女,用梯子把她送到了桑晓的院子里。

那妓女来到住房前,举手敲门。桑晓问:“你是谁?”那妓女说:“我是鬼!”桑晓一听,吓得牙齿打架,咯咯作响。

那妓女故意在门外窗下走动一圈,发出种种怪声吓唬桑晓,然后离开院子。次日一早,东邻书生来到桑晓屋里。桑晓便将昨晚见到女鬼的事说了一遍。表示再也不敢住在这里,明天就要回老家去。

东邻书生鼓掌笑道:“哈哈,你为何不开门让她进来?”这么一说,桑晓顿时醒悟。原来昨晚那来访的女鬼是假的。便不再害怕,安居如初。

事隔半年以后,一天夜里,桑晓又听到一个女子来敲门。他以为又是东邻书生派人来戏弄他,便毫不胆怯地打开门,把她请了进来。

他抬头一看,见女子生得花容月貌,便问道:“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那女子说:“我叫莲香,是住在村西头的妓女。”

原来这红花埠有不少妓院,桑晓便相信了她的话,高兴地和她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从此每隔三五夜,莲香就来桑晓屋里住一夜。

一日傍晚,桑晓独坐屋内凝神细想,忽然一女子翩然而入。他以为又是莲香来了,就迎上去说话。谁知近前一看,并非莲香。

这女子年仅十五六岁,头上梳着一条辫子,衣袖低垂,窈窕秀丽,走起路来好像在水上飘浮。桑晓怀疑她是狐女。那女子说:“我是良家少女,姓李,因慕君高雅,特来求见,请垂怜收留。”

桑晓十分高兴。可是一握她的手,惊讶地问道:“你的手怎么这样冷?”李女说:“我从小体质单薄,加上夜间蒙受霜露,当然就冰凉了。”

当晚,桑晓留李女住下。李女说:“我为了爱情,今夜就住在这里。你如不嫌我丑陋,我愿意常来陪伴。你这里还有别的人吗?”

桑晓说:“没有别的人,只有西邻的一个妓女有时到这里来。不过,她也不常来。”李女说:“我和西邻妓女不一样,请不要把我来的事告诉她。我自会避开她,不让她看到我。她来我就走,她走我就来。”

两人说话到次日黎明鸡叫,李女即起身告辞。临行她留下一只绣鞋,说:“这是我穿的绣鞋,你想念我时,就取出来看看,看到它就像看到我一样。倘若有人在这里,你千万不要动它!”

桑晓接过绣鞋一看,刺绣工整,颜色鲜艳,式样美观,爱不释手。第二天傍晚,乘屋里无人,他便取出绣鞋玩弄。就在这时,李女飘然来到屋内,两人依偎着亲昵一番,美美地过了一个良宵。

从这以后,桑晓只要取出绣鞋,李女就飘然来到屋里。桑晓感到奇怪,问这是怎么回事?李女笑道:“这没啥奇怪,不过是碰巧罢了。”

一天夜里,莲香来了,一见面就惊愕地问:“几天不见,你的神色为何如此萎靡不振?”桑晓说:“我自己一点也没有异样的感觉呀!”莲香不再多说,向桑晓告别,约好十日后再来看他。

莲香走后,李女夜夜都来。她笑着问桑晓:“你的情人为何许久不来?”桑晓便将他和莲香十日之约的事说了一遍。

李女笑着问:“依你看,我和莲香谁的容貌更美?”桑晓说:“你们两人都美,可以说是两绝。只是莲香的肌肤比你温和。”李女沉下脸道:“你说两人都美,是对我说的。想必她是月宫仙人,我是不如她的。”

桑晓后悔自己失言,弄得她很不高兴。过了一会,李女屈指一算:桑晓和莲香的十日约期已满。叮嘱桑晓道:“我到时要偷看莲香,你千万不要泄露。”

次日晚上,莲香果然来了。上了床,莲香忽然大惊道:“十日不见,竟如此疲惫?你能保证没有他遇吗?”桑晓询问其故。莲香说:“我刚才按了一下你的脉搏,竟跳动如细丝,可以断定,你得了鬼症!”

第二天晚上,李女来了。桑晓问道:“你昨晚窥看莲香美不美?”李女说:“当然很美。但我向来认为人世间没有这样的美人。”

桑晓问:“你怎么知道她不是人世间美人?”李女说:“昨夜她走时,我在暗中跟着她,亲眼见她走进南山的一个洞穴里,才知道她是狐精变的。”桑晓怀疑李女嫉妒莲香,只是漫不经心地应着。

又隔了一夜,莲香来了。桑晓故意戏弄道:“有人说你是个狐精。但我根本不相信。”莲香再三追问说这话的人是谁?桑晓笑道:“没有别人说过,是我跟你开玩笑而已。”

莲香半信半疑,又问道:“狐狸和人有什么不同?”桑晓道:“如果有人被狐精蛊惑,就要身患大病,甚至死亡,这是很可怕的。

莲香解释道:“你这话不对。看来,已经有人在你面前议论过我,不然,你不会说这样的话。”桑晓竭力辩白,莲香则追问更紧,桑晓只得把那天夜里李女来的事说了一遍。

莲香说:“我本来就感到奇怪,你的精神为何突然变得那样疲惫,现在又突然变得如此瘦弱,那个李女恐怕不是人吧?明天黑夜,我要像她偷看我一样偷看她。你一定不要对她说。”

次日晚上,李女来了。她刚和桑晓说了三两句话,忽然听到窗外有咳嗽声。她害怕被人看到,慌忙逃走了。

李女一走,莲香一闪身进屋说:“你实在危险!刚才我在窗外仔细辨认,她真正是个鬼!你如果只顾贪恋她的美色,而不赶快和她断绝关系,死期就不远了!”

桑晓以为她是嫉妒李女,便默不作声。莲香接着说:“我知道你非常爱她,但我不忍看到你死。明天我要带药品来给你服用,为你解除阴毒。”

次日夜里,莲香带来药品,对桑晓说:“幸亏你中毒不深,用十天时间即可治愈。我愿在这里悉心照料,直到把你的病治好。”说完,将带来的药品调配好,给桑晓服下。

桑晓服下药,顿觉肺腑轻松爽快,精神也好得多了。他虽然感激莲香,但总是不相信自己患的是鬼症。

莲香夜夜同桑晓同榻,用身子依偎着来服侍他。桑晓忍不住要和她做爱,莲香婉言拒绝。

数日之后,莲香见桑晓的病已经痊愈,身体也养胖了,就和他告别,并再三嘱咐他:“以后不要再和李女往来。”桑晓只是假意答应。

莲香一走,他即关上房门,挑亮油灯,取出绣鞋摆弄,寄托他的情思。只有片刻工夫,李女即应念来到屋里。

因为隔了数日没来,李女脸上露出埋怨的神色。桑晓忙说:“请不要见怪。人家连日为我治病,应该感谢才是。只要我爱你,今后我们仍然可以经常见面的。”

李女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桑晓说:“我是很爱你的,但人家总是说你是个鬼!”李女大声骂道:“这一定是那个淫狐造的谣。你不和她断绝,我就不来了。”说完,伏在桌上,呜呜哭泣。桑晓百般安慰劝解,李女才收泪。

李女走后第二天,莲香来了。一进门,她就知道李女来过,不由恼怒地责备桑晓:“你一定是不想活了!”桑晓笑道:“你为何嫉妒别人如此之深?”

莲香更加恼怒:“你得了不治之症,是我设法为你治好,现在又往绝路上跑,不嫉妒者又该怎样?”桑晓故意笑道:“她说我的病是狐女作祟造成的。”

莲香感叹道:“你真是执迷不悟!即使像你说的,万一将来有个好歹,我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今日就此告辞,待百日之后,你病倒在床上时,我再来看你。”说罢,拂袖而去。

从这以后,李女夜夜必来。过了两个多月,桑晓觉得自己精神萎靡,开始并不怎么担忧,但日子一久,身子瘦弱不堪,每餐只能吃一碗稀粥。

他想回归故里养病,但又不忍离开李女。他拖延了数日,病情更重,卧床不起。东邻书生来看他,见他病成这样,便派家人给他送来食品。

桑晓这时对李女产生了怀疑,对她说道:“我很后悔不听莲香的话,以致病成这样!“说完,昏了过去。

过了好长时间,桑晓才苏醒过来。他张目四顾,李女早已无影无踪。

桑晓痛苦地卧在床上,日夜思念莲香来看他。一日,他正思念她时,忽然莲香掀开门帘走了进来。

莲香走近床边,笑道:“你这个田舍郎,我没有骗你吧!”桑晓承认自己有错,哽咽着请求莲香救救他。莲香说:“你已病入膏育,实在无法医治。我这次来是和你诀别,以表明我不是嫉妒。”

桑晓哭道:“我枕头底下有一样东西,烦你替我毁掉!”莲香从枕头底下搜寻到一只绣鞋,拿到灯下反复展视。就在这时,李女忽然闪身来到屋里。

李女突然见到莲香,正欲返身逃走,莲香赶紧拦住了她。李女顿时窘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桑晓很严厉地数落她,李女只是低头不语。莲香笑道:“我今天才能和阿姨面对面地对质,过去你说桑郎是我害的,现在究竟怎么样?”李女连连点头认错。

莲香又说:“你生得花容月貌,应该自爱,难道图一时之乐,以爱来结仇吗?”李女羞得满脸通红,跪在地上痛哭。

莲香把她扶起来,细问她的身世。她说自己原是李通判的女儿,少年早死,葬在这屋子的墙外。虽然如已死春蚕,但总忘不了对人间的情丝。她实在是爱慕桑晓,绝对没有要害他的意思。”

莲香问道:“听说鬼女最希望活人早死,以为死后就可以常和他在一起。是这样吗?”李女答道:“不是这样。因为两鬼相逢,并无乐趣。如有乐趣,九泉之下少年郎还少吗?”

李女反问莲香:“听说狐能害人,你用什么妙术,独能不害人?”莲香说:“我不是这一类的狐精。世上有不害人的狐精,却绝无不害人的鬼!”

桑晓听完两人对话,才知道她们是一狐一鬼!幸而和她们相处已久,早已司空见惯,故一点也不害怕。但想到自己生命垂危,又忍不住失声痛哭。

莲香问李女:“桑郎病成这样,你看怎么办?”李女羞愧地说:“我实在无能为力,请你想个办法吧。”

莲香笑道:“恐怕桑郎强健了,你这个醋娘子又要吃醋了。”李女整整衣襟,跪在地上恳求:“如果有个好医生把他的病治好,使我无负于他,我即永眠九泉,再也不来找他。”

莲香随身带着药囊,从药囊里取出药说:“我早就料到会有今天。离别之后,我即上山采药,历时三月,才把药料采齐。得了痨病的人,服了这种药,就会药到病除。”

转而又道:“桑郎的病是因何人得的,服药时还须用那人的东西作药引子才有效。因此还得请你效力。”李女说:“需要我的什么东西,你尽管说好了。”

莲香说:“只要你樱桃小口中的一点香唾罢了。我把药丸放进他嘴里,麻烦你口对口,用香唾把药丸送下去就好了。”李女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只顾看着自己的双脚。

莲香笑道:“看你羞成这样,大概妹妹最得意的是那双绣鞋吧?”李女红着脸不敢抬头。莲香又道:“这本是你平日惯用的技巧,今天怎么不舍得施展了?”

莲香说着,将药丸送进桑晓嘴里,转身催促李女吐唾。李女不得已,只好跪在床边,低着头,口对口,把一口唾沫吐进桑晓的嘴里。

莲香催促她再唾!李女就一连吐了三四口,药丸即送下咽喉。片刻工夫,桑晓肚里就发出咕噜咕噜如雷鸣般的响声。

莲香又送进桑晓口中一粒药丸,自己口对口地吹气,几口热气下肚,桑晓顿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真是药到病除了。

这时,室外传来几声鸡啼,李女不敢再留,恋恋不舍告别而去。

莲香觉得桑晓大病初愈,尚须调养,让他仍到邻家搭伙似不妥当。便将院门朝外反关上锁,伪装桑晓已返归故里养病,断绝他和邻里的交往。她则日夜守在床前侍候桑晓养病。

李女每夜也来陪伴,服侍非常殷勤。她把莲香当作姐姐看待,莲香对她也倍加爱怜。

精心调养三月,桑晓健康状况已恢复如初。李女遂隔几夜前来看望一次。李女来时,莲香和她闲谈,她总是闷闷不乐,寡言少语。莲香留她住下,她也绝不答应,只和桑晓说几句话,转身即走。

有一次,桑晓追到门外把她抱回来,觉得她身轻如草人一般。李女无法脱身,只得穿着衣服躺在床边,身子蜷缩不到二尺。

莲香对她更加怜爱,暗暗要桑晓抱住她嬉耍。可是桑晓摇动半天,李女总不能醒过来。

时间一长,桑晓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李女早已悄悄地走了。他一连等了十余日,李女竟再也不来了。

桑晓和莲香很想念她,便取出绣鞋摆弄,两人摆弄半天,却始终不见李女到来。莲香感叹道:“像她这样一个美人,我见了尚且怜爱,何况一个男人!”

桑晓说:“以前我摆弄一下绣鞋,她就来了。我心里固然怀疑,但并不曾想到她是个鬼!今天摆弄绣鞋,她却不来,心里实在难受!”说着,泪水簌簌而下。

再说本村有家姓张的富户有个女儿,名唤燕儿,年刚十五,突然患了不出汗的绝症死了。

谁知燕儿死去一夜又苏醒了。她复活后,起身向周围一看,从床上跳下来就向屋外跑。

她父亲赶紧关门不让她走。燕儿忙说:“我是李通判女儿的灵魂。我很感激桑晓对我的眷恋和关注。我的绣鞋还放在她屋里。我要去看他。我是个鬼呵!你们把我关在家里有何好处?”

家人问她为何来这里?她又说不出缘由。她低着头环顾四周,茫无所措。有人告诉她,桑晓早已回老家养病,她却说桑晓仍住在那间屋里。

家人对此非常疑惑。东邻书生也觉得蹊跷:桑晓早已回老家养病,怎会仍在屋里?便跳到桑晓院里,从窗口向屋里一看,桑晓果然正和一个美人坐着说话。

他乘其不备,突然推门进去,那美人却不见了。东邻书生很惊奇,问这是怎么回事?桑晓笑道:“我没回老家养病,是那个美人帮了我的大忙。我早就对你说过,雌的进来我就收留呀。”

东邻书生将燕儿死而复活以及她的话说了一遍。桑晓便将院门上的锁打开,打算去张家看个究竟,但又恐说不出缘由,要被张家责怪。

东邻书生又把桑晓没回老家的事传到了张家。燕儿的母亲更加惊奇,就故意差一个老仆妇去向桑晓索取那只绣鞋。老仆妇来到桑晓屋里,桑晓便将绣鞋交给了她。

燕儿见到绣鞋,十分高兴。试着去穿,绣鞋却比自己的脚小了一寸,怎么也穿不上去。她吃了一惊。取来镜子一照,镜中人又似乎没有见到过。

她忽然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已经借尸还魂了。便把过去的事对家人说了一遍,家人相信了她的话。

李女一走,莲香一闪身进屋说:“你实在危险!刚才我在窗外仔细辨认,她真正是个鬼!你如果只顾贪恋她的美色,而不赶快和她断绝关系,死期就不远了!”

哭了半天,她就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上头,一动不动,端来饭,她也不吃。

她虽然没有饿死,但全身却浮肿了。七日以后,浮肿渐渐消失,觉得饥饿难忍,便恢复了进食。又过了几日,觉得遍身发痒,脱下了一层皮。

她早晨起床,脚上的鞋子会自动脱下来,拣起来再穿,却又大得出奇。她又试着去穿绣鞋,不大不小,正好合脚。不由十分高兴。

她再拿镜子照面孔,只见眉目俏丽和从前一模一样。她更加高兴,便梳妆打扮一番去见母亲。母亲和家人见她变得这样美丽,也都笑着向她祝贺。

莲香听到燕儿变得美丽,就劝桑晓托媒人去说亲。桑晓说:“我和张家贫富悬殊,亲事难成,不去为好。”莲香说:“你何必多虑。即使她母亲反对,只要燕儿相中郎君,亲事也就成功了。”

桑晓觉得有理,就在燕儿母亲做生日那天,带了一大包礼品,混在张家亲戚中前往张家祝寿。

他来到张家,献上了礼品。燕儿的母亲见到礼品单上桑晓的名字,就故意要燕儿站在帘子后面认客。桑晓是最后到的,燕儿一见到他,马上跑过来,扯住他的衣襟,要跟他一道回去。

燕儿的母亲见此情景,将燕儿斥责了一番。燕儿受到斥责,惭愧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里。

桑晓见燕儿确实和李女面貌一样,不由哭着跪在燕儿母亲面前,请求答应这门亲事。燕儿母亲赶紧把他搀扶起来。

桑晓回去后,即请求燕儿的舅舅做媒,燕儿的母亲马上答应了。但坚持要让桑晓到张家入赘。

桑晓回到住处,将求婚的事告诉了莲香。并征求她对今后如何相处的意见。莲香惆怅良久,说:“你到张家去做赘婿,我跟随前往,还有什么脸面?”说完,向桑晓告别,表示再也不来找他。

桑晓大吃一惊,急得哭道:“你不能走。我和你先回老家居住,然后再把燕儿娶到家里。你看如何?”莲香同意了他的意见,再也不说离别的话了。

桑晓坦然地将这个情况去告诉张家,并说明不能入赘的理由。燕儿的母亲听他家中另有妻子,对他大加斥责。燕儿却在一旁为桑晓辩白,燕儿的母亲只得答应桑晓的请求,并和他约定迎娶的日期。

第二天,桑晓即和莲香搬回老家居住。住下没几天,迎娶的日期到了。因为桑晓家境贫寒,莲香只草草地安排了新房,打发桑晓去张家迎亲。

桑晓娶燕儿归来,忽见自家院门直到正堂,铺满大红地毯,千百只灯笼,罗列两旁,灿烂如锦。

桑晓和燕儿在堂前交拜完毕,莲香就搀扶着燕儿进入洞房。燕儿在床前坐下,桑晓为她揭去红绸盖头,两人见面,更是分外高兴。

莲香取来酒菜,她陪着喝起交杯酒来。莲香问起还魂的事,燕儿说:“那天我和你们分别后,心里抑郁无聊,觉得自己是个鬼,没脸再见你们,也不想再回坟墓里去,就随风飘泊…”

“每见生人夫妇很是羡慕。白天,我凭借草木休息,夜里,我则信足乱跑。那天偶到张家,见一少女卧在床上,我就近前依附在她身上,没想到竟借尸还魂了。“

莲香听完,默默地若有所思。两个月后,莲香生下一个男孩。产后忽然身患重病,病情日益严重,直到卧床不起。

一天,莲香握着燕儿的手嘱咐:“我的病恐难治好。我死后,就把这孩子托付给你。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相信你一定能把他抚育好。”燕儿泪如雨下,用好言安慰了一番。

燕儿给她请来医生,她却不让医生诊治。给她送上药,她也不吃。病到快要断气之时,桑晓和燕儿都围在床前哭泣。

她忽然睁开眼说:“你们不要哭!你们乐意生,我却乐意死。如果有缘分,我们十年以后再相见。”说完,闭上眼睛与世长辞。

桑晓和燕儿掀开被子,给她穿寿衣,她的身体竟化成了狐狸。桑晓不忍把她当异类看待,按照习俗把她厚葬了。

莲香所生之子取名狐儿。燕儿对狐儿的抚养如同亲生儿子一般。每到清明节,她必带着狐儿到莲香墓上哭泣祭扫。

后来,桑晓科考报捷,中了举人,家境渐渐富裕起来。狐儿颇为聪慧,但身子瘦弱多病,而燕儿又苦于不会生育,便建议桑晓娶妾再生一子。

一日,一婢女向燕儿禀报:“门外有一老妇人,带着一个年轻姑娘求售。”燕儿想到那姑娘正可给桑晓作妾,便吩咐婢女把母女两人带进来。

婢女将母女带进屋里,燕儿一见那姑娘和莲香一模一样,惊愕地问道:“难道莲香姐复活了吗?”桑晓也惊讶地问老妇人:“这姑娘多大岁数?”老妇人回答:“十四岁。”

桑晓又问:“你要多少聘金?”老妇人道:“老身只此一块肉,只要嫁个好人家,我亦有个吃饭的地方,日后不致使老骨头无葬身之地,也就心满意足了。”

桑晓以优厚的聘金买下了姑娘。燕儿拉着她的手进入卧室,托着她的下巴颏笑着问:“你认识我吗?”姑娘回答:“不认识。”又问她姓什么。姑娘说:“我姓韦。父亲曾在徐城卖酒,三年前死了。”

燕儿屈指一算,莲香恰恰死了十四年。又细看姑娘的仪表神态,处处和莲香一样。便拍拍姑娘的头顶说:“莲香姐!莲香姐!我们十年相见之约,你难道忘了吗?”

姑娘如大梦初醒,豁然开朗,“噢”了一声,两眼直盯着燕儿。桑晓笑道:“今日见到你,真个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啊!你真的是十四年前的莲香吗?”

姑娘流着泪说:“我正是莲香。听我母亲说,我一生下就会说话,父母以为是不祥之兆,逼我饮狗血,以致使我忘记隔世的事。今日想来,犹如做梦一样。”又转脸问燕儿:“娘子莫非是当年耻于为鬼的李妹吗?”

燕儿高兴道:“我正是李妹。”两人便坐在一起,悲喜交集地畅谈前生的事。

转眼又到了清明节。燕儿对莲香说:“年年这一天,是我和桑郎哭你的日子。”说完,备了祭品,夫妻三人同去墓地祭扫。墓地上,荒草丛生,当年种下的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燕儿对桑晓说:“我和莲香是两世交情,不忍再相离,请你把我们的白骨合葬在一起如何?”桑晓听从了她的话,命家人掘开当年李女的墓穴,搬来尸骨,和莲香的狐户合葬在一起。

桑晓的亲友邻里闻讯后,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赶到墓前祝贺。他们事前并未约定,可是同时赶来的竟有数百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