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1到5首 跟着古诗过春节

己亥杂诗1到5首 跟着古诗过春节(1)

第八集:甲午元旦

己亥杂诗1到5首 跟着古诗过春节(2)

冯大同:“《甲午元旦》孔尚任/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冯大同老先生朗诵的《甲午元旦》,记述了距今305年前山东曲阜,清代诗人、戏剧家孔尚任与子孙共庆春节的盛景。

己亥杂诗1到5首 跟着古诗过春节(3)

张海龙:“这孔尚任也是特别有名的一个人,他是孔子的64代孙,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桃花扇》”;

和谈:“清朝文人孔尚任他的这首《甲午元旦》,这首诗也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讲了从除夕一直到第二天清晨的这样一种场景”;

张海龙:“孔尚任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66岁,真的是在人间已经活过了一个甲子了,活了一个轮回了,他已经回到老家山东的曲阜。”

己亥杂诗1到5首 跟着古诗过春节(4)

听着著名诗人张海龙和新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后和谈的解读,眼前浮现出一位轻捋美髯的老者形象。和谈教授和新疆文化名人毕亚丁逐句详解:

和谈:“‘萧疏白发不盈颠’,这往往古人越是到了年关的时候,越是到了一年尽头的时候越有这种感慨!‘颠’就是头的意思,他说头上的白发也没几根了”;

毕亚丁:“‘守岁围炉竟废眠’,守岁大年三十,围着炉子,尽管他住在南京那一带,但是冬天还是冷; ‘剪烛催干宵夜酒’,以前蜡烛为了亮一点动不动就把蜡头剪一剪,然后就一杯一杯的喝呀喝呀”;和谈:“‘倾囊分遍买春钱’,我们现在说发微信红包,古人也这么干的,清朝孔尚任它是发压岁钱,‘倾囊’就翻遍自己的口袋,口袋里边所有这些钱啊,铜钱嘛,拿出这些零钱来分给小孩子。”

己亥杂诗1到5首 跟着古诗过春节(5)

诗中前四句记述的除夕之夜,孔老夫子围炉守岁、饮酒宵夜的场景,而后四句则是正月初一的拜年景象。

毕亚丁:“‘听烧爆竹童心在’,小孩外面放爆竹一下子把他童心给他吹起来了”;

和谈:“‘看换桃符老兴偏’这个还是讲老顽童,还是那个‘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对联把它撕掉,然后换成新的对联;‘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当然也可以读成五jing,‘欢笑拜新年’,他这个是住在城里边,天快亮的时候它吹鼓角,有打更的,听到鼓角的声音,听到打更的声音天就亮了,天亮了之后大家就纷纷起来,出门到别人家去拜年,别人也到你们家来拜年。”

毕亚丁先生博闻强记,从“新桃换旧符”到贴春联,这一中国人的春节习俗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

毕亚丁:“ 什么时候有的对联?五代的时候,具体说来应该是公元964年后蜀的皇帝叫孟昶,他吟出了中国的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孟昶皇帝他随口吟出来,于是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在这之前没有对联。”

己亥杂诗1到5首 跟着古诗过春节(6)

读罢孔子后人孔尚任的《甲午元旦》,张海龙萌生感慨,无论年长或者年幼,都需不负春光,活出潇洒与自我。

张海龙:“孔尚任其实这个时候他66岁,应该是脱离官场以后他非常开心。今天的现代人来说,60岁之后很多人说这到了人生的黄金年代了,你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了,你可以转换一个频道了。所以我觉得这首诗可能给咱们今天的人给新的一种方式,就真的是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那么过年也得过出点新意思出来,这个最重要。”

跟着古诗过春节,吟诵孔尚任的《甲午元旦》,让我们收拾心情,扔掉烦恼,走进春光,迎接新的年景。

己亥杂诗1到5首 跟着古诗过春节(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