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卢沟桥作为中国古老建筑,不仅见证中国各个时代的发展,其中也留下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奇闻。

比如,卢沟桥上石狮子的数量。

有人说,上面的狮子有458只,有人却说有443只,还有的人说是481只。

就连清朝乾隆皇帝当年经过卢沟桥时,也分别数出了409只、438只、451只三种不同的答案。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1)

一个人数错是误差,可这么多人都数错,就非常让人疑惑:难道卢沟桥的石狮子经过岁月磨砺真的“成了精”?每当有人想弄清它们的数量时,这些石狮子就会“动”起来?

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卢沟桥的石狮子到底有多少只?

独一无二的卢沟桥

大家都知道,“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展开八年全面抗战的起点。

其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当天晚上,驻扎在卢沟桥的日军以“一名日军士兵失踪”为由,向宛平和卢沟桥发起进攻。

作为北平当时对外的唯一交通要道,卢沟桥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这正是修建卢沟桥的初衷。

1189年,即金大定二十九年,为了加强集权统治,更有力的控制华北地区,金章宗颁发修建卢沟桥的旨意。

石桥修建完成后,被命名为“广利桥”,因其横跨卢沟河,当地人们都将其称为“卢沟桥”,这个名称便随之流传了下来。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2)

卢沟桥全长266.5米,其中桥身长213.5米,宽9.3米,桥两侧的雁翅呈喇叭状,各长26.675米。

整座桥全部用白石建造,非常牢固。

其中独具设计的“船形”桥墩,可把迎面而来的水砌呈分水尖,尖端部位又加注了三角铁柱,可抗洪和春冰,有“斩凌剑”之美称。

两侧桥栏则由279块石雕栏板组成,上面设有140根望柱。为了体现整座桥的威严,每根柱头都又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共有627只。

既然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有明确数量,可为何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人能数得清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接着回溯历史。

卢沟桥建成以后,很快就成了名震北京的“燕京八景”之一,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卢沟晓月”。

黎明之际,斜月西沉,天上那轮明月倒映在水中,整个卢沟桥又在明月的映衬下,犹如端庄自持的大家,沉静内敛中透着别样的威严和霸气。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3)

这幅美景历朝历代得以延续,直到1698年,康熙皇帝下令重修卢沟桥时,在桥头立下亲笔题名的“卢沟晓月”碑。

13世纪,著名意大利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看到卢沟桥的美景奇观时,也不禁赞叹:“这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

从此,卢沟桥闻名于世界,无数人希望能亲眼目睹它的风采。

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开始对望柱上的石狮感兴趣,随着每个人数出石狮数量的不同,卢沟桥也开始变得愈发神秘。

其实,关于卢沟桥上的石狮,从明朝时期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一数不清。”

这则歇后语背后,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4)

有位新上任的北京宛平县县令,早就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充满好奇,他一上任,就命算数极好的县衙师爷亲自去卢沟桥数一数,上面的石狮子到底有多少只。

第一遍,师爷数出了458只石狮子。

为了确保准确性,师爷数了第二遍。

不成想,第二遍竟数出了443只。

师爷当即急出了一身汗,为何两次的数量不一样?执着的他又从头认认真真数了一遍。

这次,他又数出了481只石狮子。

就这样,他从早上一直数到晚上,也没数出来到底有多少只石狮子,因为每次的数量都不一样。

暮色降临,天渐渐暗了下来,师爷只得垂头丧气返回,将真实情况告知了县令。

县令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数石狮子。

第二天,天刚佛晓,县令在百名官兵的簇拥下去卢沟桥数石狮子。

可无论他怎么数,都和师爷得出同样的结果:每次的数量都不一样。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5)

气急败坏的县令又命百名官兵一起数,始终没能确定石狮子的数量,最后只得“无功而返”。

晚上,县令翻来覆去睡不着,石狮子又不会动,怎么会数不清楚呢?

不甘心的他披上衣服,提着灯笼去了卢沟桥。

晚上的夜空繁星点点,月光如银,卢沟桥也散发出一种静谧之美。

县令赞叹了一番卢沟桥,便开始数石狮子。

可他数来数去,依然没有答案,眨眼的功夫,他竟然看到,桥上的石狮子径自动了起来,在他身边跳来跳去。

县令惊呼一声,转身撒腿就跑回了家,从此以后,再不纠结石狮子数量一事。

石狮子数量成迷这件事,也历朝历代传了下去。

就连清朝乾隆皇帝,也数过卢沟桥上面的石狮数量。

石狮数量不定的原因

1736年,喜好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出巡经过宛平时,去了大名鼎鼎的卢沟桥。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6)

乾隆当即命3个太监上前数一数石狮子有多少,可3个太监均给出了3个不同的数值。

这令乾隆十分恼怒,决定亲自数。

第一遍,乾隆从桥北往南数,数出了409只石狮子。

见和3个太监的数量均对不上,乾隆又从桥南往桥北数了一边,却得出了438只石狮子。

乾隆紧皱眉头,不相信的他又仔仔细细,用马鞭一个一个挨着点数了一遍,这次却数出了451只石狮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乾隆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悻悻而去。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为何没人数得清?这个世纪难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渐渐得以沉淀,有了以下几种说法:

一、历朝历代的雕刻工艺不同

金元时期雕刻的石狮子,整体身躯瘦长,头比身大,且面部较窄,嘴巴呈现一种假的张开,下巴也不丰满。石狮的腿也较短,前腿上有鳞状的盔甲纹。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7)

到了明朝时期,对石狮进行修缮时,工匠们又将石狮的身躯修成粗短状,或在大狮身上雕刻小狮。石狮的嘴全部呈张开状,舌头向上翘。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8)

紧接着,到了清朝,石狮又被修成“张嘴突胸”的形状,小狮藏于身上后前腿之间,脖颈上还系有系带,卷毛雕刻精细,眼睛拉长,眯缝着眼,看起来栩栩如生。

由于各个时期的雕刻工艺不同,石狮形态各异,大狮身上的小狮更犹如活的一般,有的藏于大狮身下,有的挨在大狮身旁。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9)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查错或记混。

二、岁月侵蚀,石狮隐化

自金以来,虽然每个朝代都会对卢沟桥及其上面的石狮进行修缮,但仍然经不过岁月的磨砺。

很多石狮子在一个又一个世纪变迁中,被严重风化,特别是那些小石狮,形态本就小,经过长时间风吹日晒后,几乎识别不出它的样子。

而每个人的细致程度不同,观察仔细的人能看出石狮模样,有的人则看不出。

三、角度不同,数量则不同

由于卢沟桥的石狮是立体雕刻,再加上每个朝代的工匠手艺不同,有的大石狮身上则有数量不等的小石狮,还有的从不同角度看过去,一个狮身上则有好几个狮头。

综上,时间久远、工艺差异和人为观感上的不同,导致了每个人都能数出不同数量的石狮。

计算不出石狮的真实数量,正是历史带来的厚重感。

然而,承载着厚重记忆的卢沟桥,却在1937年被日军的侵略毁于一旦。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10)

卢沟桥,历史之桥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的侵略计划。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后,就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6年,经过几年时间,日军已经从东、西、北三面,将北平(北京)作为囊中之物包围起来。

到了1937年6月,在丰台驻军的日本侵略者一直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最终于7月7日晚以一个莫须有的理由挑起争端,全面抗战就此爆发。

当时,北平已经四面楚歌,北面是关东军;东面,则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约有17000人的伪保安队;西北面是伪蒙军的8个师,约有4万人;南面的丰台也被日军占领。

唯一能和外界联系,并可以作为突破口的,只有卢沟桥。

为了守住宛平城和卢沟桥,我军29军战士以血肉之躯为挡,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11)

其中,219团团长吉星文更是立下了军令状:即使战死在卢沟桥,国土一寸不让!

战士们壮志凌云,英勇无畏,可现实却令人汗颜。

日军侵略者手握坦克大炮,还有空中战机时不时轰炸,而我军士兵除了一把汉阳造步枪,再没有其他武器。

战事很激烈,很艰难,无数战士和国人血洒卢沟桥,就连平日里看起来憨态可掬的石狮,也在一声声凄厉的呐喊中,变得孤苦可怜。

如果一个国家不够强大,除了人民会被侵害被奴役,国土上的一草一木也会被破坏、糟蹋、毁之一炬。

多年战事,让卢沟桥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曾经的“卢沟晓月”再也不复往日光景,桥上的石狮,有的狮头被摧毁,有的狮身消失不见。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12)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才对卢沟桥进行了新一轮的修复。

其中,91根望柱被更换,164只石狮得以重新雕刻。

1962年,为了对历经百年卢沟桥进行重点保护,北京文物局将每一根望柱进行编号登记,望柱上的石狮也被一一清点。

截止到此刻,据有关数据显示,卢沟桥雕刻的石狮共有485只。其中大石狮281个,大狮子身上的小狮子198个,华表上4个,顶栏上2个。

可到了1979年,当有关部门对卢沟桥石狮再次进行复查时,数量又变成了501只。

只是,如今经过了岁月变迁和数次修建的卢沟桥,无论上面的石狮数量如何变动,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中华民族之风骨,都改变不了它是“历史之桥”“艺术之桥”“英雄之桥”的事实。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小学课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13)

据最新消息,2022年12月1日,北京市文物局已经完成了对卢沟桥的最新保护及完善规划。

卢沟桥将在一代又一代国人手中传承,永垂不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