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讲述了谁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爱情悲剧后面的太守原来是他)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马伯庸又出新书了。

去年,马伯庸着实火了一把。以他原著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的同名网剧,成为现象级佳作。这一次,拥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马伯庸,奉献出新作 《三国配角演义》,把目光对准了历史上最为精彩的那个年代。

不过,他没有去描写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三国的“主角”,而是详尽地讲起了“配角”的故事,比如马谡、刘禅、曹植。在他的笔下,这些“配角”的故事依旧精彩。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马伯庸是如何考探《孔雀东南飞》故事的……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谁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爱情悲剧后面的太守原来是他)(1)

马伯庸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精彩文摘】

孔雀东南飞与建安年间的政治悬案

我对《孔雀东南飞》的兴趣,最早始于陆侃如先生。当时他在做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有考官问他孔雀为何东南飞,陆先生答曰:“西北有高楼。”以古诗十九首对乐府,有问有答,可谓精妙之极。

《孔雀东南飞》这首长诗我很早以前就读过,不过当时只是沉浸在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之中,并未有其他想法。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厌倦了魔兽、看腻了松岛枫,重新从书架上抽出这首长诗,决定陶冶一下情操。

这一次重读,我发现了一个之前未曾多加注意的细节:这篇诗篇虽然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却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建安年间,那正是三国鼎立前最热闹的二十几年,这让我产生了一些考据的兴趣。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谁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爱情悲剧后面的太守原来是他)(2)

马伯庸

《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雀》)的序里提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可见这个故事发生在庐江,而且能称府的,显然是庐江郡的治所舒城,但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皖城。这个后面会有解释。

诗里描述先是县令来向刘兰芝求亲,被拒绝之后,太守派了郡丞和主簿做说客,为自己第五个儿子求亲,所以焦仲卿可能是郡府直属的诸曹掾史中的一员,职位在功曹、督邮、都尉、诸曹掾之下,很可能只是一个上计吏,拿的是最低级的工资——佐史奉,一个月八斛。因此他家境比较贫寒,还得让老婆“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每天织布以补贴家用。所以刘兰芝的哥哥说嫁给焦仲卿和嫁入太守家里相比,是“否泰如天地”。

而这个“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所以欲娶刘兰芝作儿媳妇的太守,是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它是《孔雀》一诗与外部世界连接的一座重要桥梁。虽然诗里没有明确提出太守的名字,但是我们有充分的史料可以找出可能的人选来。

简单地查了一下,建安年间按照先后顺序担任庐江太守的,有陆康、刘勋、李术(述)、孙河、孙绍、朱光、吕蒙——中间其实还有个雷绪,但他只是盘踞,并没正式获得任命,不算在内。

建安年间的庐江太守演变历程大略如下:

陆康灵帝时光和末、中平初被任命为庐江太守,然后在兴平三年,被袁术派孙策杀死。袁术立刻委派了刘勋继任庐江太守,迁治所于皖城。建安四年,刘勋被孙策杀死,孙策派了李术(述)担任庐江太守。建安五年,孙策死后,李术颇有反意,被十八岁的孙权一举轰杀,随即孙河被擢为庐江太守,但很快这个头衔又让给了孙绍(这个孙绍不是孙策的儿子,而是北海人)。但因为雷绪、梅乾、陈兰等人一直闹事,庐江一直无法安定。

曹操派扬州刺史刘馥单骑入皖,空手造出合肥空城,雷绪等人投降。随后曹操又派了朱光来做庐江太守,以巩固皖城一线。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攻下庐江,俘虏朱光,吕蒙拜为庐江太守。从此庐江一分为二。吕蒙转任汉昌太守后,吴属庐江太守,在孙河、孙皎的督管下,空置了一段时间,最后归到了徐盛头上。而魏属庐江太守,则是刘馥的儿子刘靖——不过那都是曹丕称帝之后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娶刘兰芝给自己第五个儿子的太守,应该就是这七人之中的一位。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谁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爱情悲剧后面的太守原来是他)(3)

连环画《孔雀东南飞》

首先,陆康可以排除。他在改元建安之前就死掉了。

其次徐盛也可以排除,他接任庐江太守的时间太晚,算不上建安年间。

通读《孔雀》一诗可知,故事发生的时候,庐江还是个太平地方,老百姓不为战乱所苦,日子过得尚算温饱,大家吵吵嚷嚷为琐事烦恼。太守尚有闲情逸致给自己第五个儿子娶媳妇,婚礼大操大办,十分隆重。

这样一来,吕蒙、孙河、孙绍、三位也被排除了。

吕蒙被拜为庐江太守时,他当时驻屯浔阳,忙着镇压庐陵山贼,紧接着就去攻打长沙、零陵、桂阳,忙得晕头转向,庐江事务恐怕根本顾不上,更别说给自己儿子娶老婆了。

孙河担任庐江太守的时候年方弱冠,别说生不出五个儿子,就是生得出,也没法办婚礼。当时孙权刚接替孙策,立足未稳,急于立威,所以对当时担任庐江太守的李术下了狠手。过程极其惨烈:“是岁举兵攻术于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于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余人。”这种局势之下,怕是庐江城里收尸还来不及,谁还有心思搞这些八卦。

而接任孙河的孙绍,年纪虽然够了,但他面临着南方雷绪等人的叛乱,北方扬州刺史刘馥的制压,焦头烂额,没坚持多少时间就跑了,也没余裕做这件事。

朱光是庐江太守里在位最长的,他建安中赴任,一直到建安十九年才被孙权俘虏,少说也有十年光景。他会不会就是《孔雀》里的太守呢?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谁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爱情悲剧后面的太守原来是他)(4)

《孔雀东南飞》插图

《吴主传》载:“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朱光在任期间,为了防范东吴的军事压力,治下居民尽数东迁,整个庐江只留下一个近乎军事要塞的皖城。

曹操拔汉中数万户,让诸葛亮经营几十年都未能彻底恢复。从庐江等地一次迁走十几万户,这等规模,可见对当地经济伤害有多大。生民救死不暇,又哪里来的《孔雀》中的太平光景。

事实上,庐江那时候已经变成了曹、孙两方势力此消彼长的边境地带,长年处于兵锋之下。朱光就算想给儿子办婚事,也断不会如诗中所说“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这般奢靡。

那么,最后只剩下两个人:刘勋和李术。

也就是说,《孔雀》的故事基本可以认定发生在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之间。

刘勋在任时间是建安元年到四年;而李术在任时间只有短短一年。到底他们两个,谁才是《孔雀》里的太守呢?

看来我们还是要从诗中去找证据。

孔雀东南飞讲述了谁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爱情悲剧后面的太守原来是他)(5)

《孔雀东南飞》插图

焦仲卿回去与母亲诀别的时候,说:“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庭兰就是白玉兰,一般于农历二月中至三月初开花,是以又名“望春花”。焦仲卿所描述的情景来看,正是“乍暖还寒”的倒春寒,大概就是二、三月间,花期则为三月中下旬。

从诗中描述可知,就在焦仲卿说这句话的时候,太守正在高高兴兴筹备着婚礼。《孔雀》诗里说的清楚:“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也就是说,刘兰芝的婚礼,是定在了三十日。结合焦仲卿家的“庭兰”被风霜摧折的情形来看,当为三月三十日。

那一天是太守亲自确定的良辰吉日,焦、刘二人殉情,也是在这一天。

接下来,让我们推算一下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这五个三月三十日的天干地支。年和月份都比较清楚,一查便知:

建安元年为丙子年,三月辛辰;二年为丁丑年,三月甲辰;三年为戊寅年,三月丙辰;四年为己卯年,三月壬辰;五年为庚辰年,三月庚辰。

日子较难推算,因此我设定了一个基准点。《后汉书献帝传》传载:“(建安元年)秋八月辛丑,幸南宫杨安殿。癸卯,安国将军张杨为大司马……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

同一个月内出现了辛丑、癸卯、辛亥、庚申、己巳五个日子。辛丑和己巳一头一尾,两者相差二十九天。按汉历每月都是三十天。换句话说,辛丑只可能是八月一日或者二日。

同传又说“秋七月甲子,车驾至洛阳……丁丑,郊祀上帝……己卯,谒太庙。”

以此为参照,可以确定辛丑当为建安元年八月一日。

接下来就是冗长而单调的推算,从略。总之从建安元年到五年,这五个三月三十日里,唯有建安五年的三月三十日,是符合太守所谓“六合相应,良吉三十”的标准,其他几个日子,按照传统都不算吉日。

而建安五年,在位的庐江太守正是李术……

(节选)

来源:读嘉新闻 作者:马伯庸 图片:永远的海布里提供 编辑:刘艳阳 责编:沈秀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