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的风风雨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郑国江老师是香港乐坛与顾嘉辉,黄霑齐名的著名填词人,自幼喜爱粤剧,粤曲,在小学当了三十一年全职教师直至1996年退休。曾以郑一川,江羽,江上风为笔名,共有词作两千余首,产量颇丰。郑老师喜好绘画,在师范学院读书时也修读美术,后获中文大学平面美术设计文凭,油画,国画都有学习,美术和粤剧的滋养赋予郑国江的词清丽委婉的风格,郑国江老师给哥哥的词虽不如林夕的那么惊艳,但正如香港歌词研究学者所说“郑国江擅长以简单的文字塑造出适当的意境,情怀是淡淡而不深入,却又反而最适合用于表达少男少女的情怀。郑国江永远给人一种纯真的感觉,并无一丝非分之想……没有深入的描写,没有痴情的呼唤,甚至没有奇特的写法,一切都是那么平易近人,真的就像澄明的湖水,清澈地倒映出年少情怀的单纯。”这段文字倒是容易让人联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水仙花少年,临水照影,澄澈的湖水倒映出美丽的倩影。如果用古诗词来形容,郑国江给张国荣《最爱》的歌词颇具五代冯延巳的风格,文人气息很浓,清丽多彩,委婉含蓄。

谒金门

作者:冯延巳 (五代)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张国荣的风风雨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

开篇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千古名句,司空见惯的湖水被富有诗意的表达,尤其一个“皱”字更是以景喻情,把静态的景物写活,用池水吹皱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动荡不安,起伏不定。心似湖水,泛起涟漪。这个“皱”字可谓全词的词眼。

郑国江老师写给张国荣的《最爱》里就活用了这个“皱”字。

若你永远为这一缕爱

为了爱过愿意不再改

这生命只有此梦

一生只想得你爱

共你挽住了握过了

愿你挽住再不放开

千般温柔这纤纤手

万缕热爱在渗透

恨事遗留始终不朽

千金一笑潇洒依旧

对对错错千般恩怨

像湖水吹皱

曾被爱过痛过的我

曾被爱过痛过的你

原为了要我与你遇见

再度分开

要说得偏偏忘掉

我最爱的人

今生只得你

永远也得你

“像湖水吹皱”灵感来自“风乍起 吹皱一池湖水”,同样的也是整首歌的高潮所在,张国荣唱到这里时,唱出了水波跌宕所代表的感情递进,用一位路人的话来说“粤语词更高一筹,而张国荣也能捉住最有意境的吹皱湖水,通过缓缓的一波高过一波但却最终又沉寂(沉寂非常重要如果拉高音必然破坏意境)的吟唱将这个意境完美构建。由此可见歌词的重要性,但有几个歌手能将歌词理解得如此透彻?我相信这首歌要唱出感情很多人做得到,但唱出吹皱湖水的意境那可就难了,这不仅要文学素养,还要美学素养,不是有唱功就行的,正好这两样东西是张先生兼具的。由此可见词曲对歌手的重要性,所以收歌也是一门学问啊,且张国荣身上具有一种古典的诗意。

张国荣是个特别精致的人,他拿到台面上来给你们看的所有东西都不是“制作完成”,而是“精雕细琢”,至少要琢到他自己认为是完美的,至于你觉得好不好,八十年代他应对市场,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他已经不考虑这种问题了。就像杨雄杨子云一样,懂我你就来读我,不喜欢或不懂就算了,没有在追求市场,只追求精神上的共鸣。

哥哥的《最爱》有四个版本,一次是收录于1988年《Virgin Snow》专辑,一版是88演唱会现场版,一版是跨越97演唱会《红颜白发》 《最爱》,第四版则是2000年拉阔演唱会上的《红颜白发》 《最爱》。

《最爱》不仅词好,曲也精妙地体现出歌词的意境,通过张国荣的吟唱,是的,我愿意称之为吟唱,用独白诗人样的唱腔唱出了那样具有古典诗意的歌词。他1988演唱会的现场版,配上了中世纪王子服饰,颇有罗密欧的范,让人不禁想起林奕华的话“如果世上有罗密欧,我认为他就是你这样的”。B站这首歌的评论区有人感叹,你看到他仰起了头吗?他是多么美。

张国荣1988演唱会《最爱》

在跨越97演唱会上和2000拉阔音乐会上,张国荣把《红颜白发》和《最爱》串烧到了一起 。这样的安排实在是妙,两首歌都荡气回肠,跌宕起伏,很像一对相恋相知恋人的唱和共鸣,我每次听到这里,都会把这两首歌意象化,多像一对情侣的对唱。张国荣对作品的演绎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李宗盛的曲子也融合了西方戏剧的古典元素,张国荣内心独白式的演唱方式对歌词的意境进行了升华,从八十年代起张国荣对于歌曲的演绎很多时候就超越了歌词原有的意境,这也是为什么张国荣歌曲难以模仿的原因,他的很多歌曲被打上了深深的“张国荣”烙印。

张国荣跨越97演唱会《红颜白发》 《最爱》

细听张国荣的很多歌,越来越觉得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去看他,张实在是一个具有古典美和古典诗意的人,但很多时候他本人和他的作品又体现出西方文化的影响,用中西合璧来形容最为恰当。你永远不可能单从哪一个面去解读他,因为张所呈现出的复杂侧面正如歌中所唱“你清楚我吗你懂的我吗?你有否窥看思想的背面?“感谢如此复杂迷人的张国荣。

注:文中郑国江老师部分来自《香港词人——郑国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