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

最近关于火箭的新闻尤其多,先是淘宝主播薇娅在直播中卖掉一颗价值4000万的火箭,后有space x发射了第一艘民用载人飞船。

再到b站,也要发射火箭了。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1)

据说b站的视频卫星会在6月下旬发射,届时,b站将会直播火箭发射升空,果然“后浪”们的目标都是星辰大海。

参考发射卫星都得放放歌的传统,我觉得b站的卫星升天以后啊,可以对着无垠宇宙播放一首“处处吻”或者”千本樱“作为b站献给群星的礼物,和对卡兹的深切怀念。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2)

当然,B站发卫星也不止是为了放个超大礼花直播给你们看,据说这次是一颗遥感卫星,上天后卫星会利用遥感技术侦测地面信息,并获取高清视频和图像,这些影像会对b站的用户开放。

作为一个从小吃着喜之郎果冻的小小太空人,我不禁生出了大大的疑惑:为什么忽然之间,全世界都开始和巴斯光年一起:“飞向宇宙,浩瀚无垠”了呢?

说起“飞向宇宙”的民间带盐人,就不得不谈到那位大名鼎鼎埃隆马斯克,这个被无数人奉为硅谷钢铁侠的新时代科技偶像,和他旗下的SpaceX一同构成了后宇航时代人类探索宇宙的肇始。

如果你不知道Space X,那你一定知道马斯克,如果你不知道马斯克那你一定知道特斯拉,如果你连特斯拉都不知道,点个赞出门面壁去

2002年就创立的SpaceX,已经在航天领域深耕18年,这18年中,SpaceX从十几人的小作坊 逐渐成长为 全球航天技术的引领者之一。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3)

SpaceX成立

马斯克从一个完全不懂行的码农,到变成半个火箭专家,不断地同各种航天专家交流,一次次参与火箭发射实验。

中间最惨的时候,三次连续发射失败,关键工程师出走,一亿美元融资全部烧光,公司破产在即,2012年,马斯克在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时光时,对着镜头不禁落泪,并承诺决不放弃。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世界上都没几个国家能做到的事,你区区一个商人凭什么?

美国最负盛名的军火制造商、同样制造火箭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头号说客在国会山轻蔑地称SpaceX为“小不点”。波音称它的火箭是用“自行车零件”造的,还向纽约时报嘲笑:“他们怎么也得发射成功证明下自己嘛。”

但最终,Space X憋出的大招还是打了那些hater的脸, 自从2008年,第一次成功将猎鹰1号送入太空轨道后,Space X就一路开挂,第一家成功研发和发射液体运载火箭的公司,第一个研发出火箭回收技术的航天公司,有史以来第一家将人类送入太空轨道 的私营企业。

在实现了一系列不可能后,今天的SpaceX在商业航天的地位就如同,苹果之于智能手机,不仅开启了一个行业的新世代,还成为了整个行业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4)

当然,一个新商业时代的开创,固然要靠个人的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除了马斯克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的执念,美国对于商业火箭项目的有意扶持也是推动商业火箭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自从冷战结束以后,nasa的战略地位一落千丈,地位低了,分到的钱就少了,“阿波罗计划”那样的烧钱模式不能再继续了,于是美国开始寄希望于用可重复飞行的航天飞机来降低航天成本。

但成本没降下来,nasa反而停止了载人航天计划。自从2011年最后一艘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退役后,美国就没再进行过载人发射任务。

在30年的美国航天飞机发展史上,共耗费3000多亿美元,完成115次发射,换算下来,航天飞机的单次发射成本在1.5亿美元左右。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5)

除了没降下来的发射费用,航天飞机的安全性也备受质疑,”哥伦比亚号“和”挑战者号“的两次失败不仅让任务失败,飞船爆炸,还葬送了14位精心训练的宇航员。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航天飞机没了还能再造,但培养一名宇航员的可要比培养一个总统难多了,更别提发射失败让人们对航天事业蒙上了一层悲伤的阴影。

nasa陷入航天飞机退役后无无机可用的窘境,只好去找他们的老对手俄罗斯。

俄罗斯别的不说,继承自前朝的航天事业那是冠绝全球。俄罗斯这边也挺高兴,老对手有求于自己,除了卖卖航母,又可以增加一笔不菲的外快收入。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6)

只不过俄罗斯这边发现钱还挺好赚,坐地起价,越来越贪婪,一开始每位宇航员的费用还只有2000多万美元,到最后价格已经暴涨到将近9000万。

从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美国宇航局已经向俄罗斯支付载人航天费用超过35亿美元。

nasa这边心理也是真的苦呀,航天竞赛烧钱就算了,搞了个航天飞机还烧钱,现在去租别人的还被坐地起价。这一波烧钱三连下来,美国不得不将目光放到了民间,寻思起了商业火箭计划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7)

美国开始有选择地扶持民间的宇航公司,space x作为商业火箭的引领者自然就被列入了白名单。

而彼时的SpaceX正好在找能买火箭的客户, 两者一拍即合,淦!干他丫的商业火箭。

实际上,从08年开始,SpaceX就陆续开始接受nasa的订单,也正是在一笔笔数亿美金的订单中,SpaceX才能撒手开干,载人飞行,星际移民,各个项目相继上马。

所以说真正开启火箭大商业时代的,其实是俄罗斯···咳额,其实是各方合力的结果。

据说SpaceX一度抢占了俄罗斯商业火箭的垄断地位,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每年的损失可能超过2亿美元

俄罗斯宇航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就醋意十足地隔空"炮轰"马斯克,SpaceX在太空发射领域的定价策略是倾销,挤压了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甚至还一度有传言,俄罗斯当局要暗杀马斯克。

最后,俄罗斯火箭不得不七折甩卖,看来任何市场都需要有竞争呢。

如今商业火箭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只算得上方兴未艾。

比如,虽然SpaceX已经是目前成本最优的火箭发射方案,但6000万一次的发射费用仍然距离马斯克 20万的目标相距甚远。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8)

尽管马斯克的SpaceX已经实现了火箭的重复利用,但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更别提相关的太空旅行,空间实验,甚至是移民火星了。

距离真正”普通人“也坐得起的火箭,也还差大概173个财富密码那么远,希望”拼多多“也考虑下火箭业务。让我们这样的韭浪也能享受得到航天事业发展带来的福祉。

那我们有国内版的SpaceX吗?

这就不得不提到国内商业火箭的发展了,国内商业火箭开始发展的时间呢,相对美国要晚一些,但发展速度很快,马斯克用18年将SpaceX打造成为三百亿估值的火箭龙头企业,国内从15年开始,至今不到5年时间,已经培养出超过百亿的行业规模。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9)

2015年开始,中国开始推动军民融合的政策,火箭发射的大门忽然就开始向民间开放。

如果你把2015年作为一个节点,会发现正是那一年开始,有很多投资机构进入了航天市场,这其中不乏顺为、经纬中国、IDG等中国一线投资机构。

从15年开始,也有不少技术人才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这样的体制内走出来,加入了民营航天企业,就像90年代一大堆国企事业单位职工纷纷下海寻找他们的财富密码,从前几乎没什么选择的航天工程师们终于也有了下海的机会。

资本和人才都相继涌入中国的商业火箭领域。对于任何产业来说,这两大要素集聚的作用都是十分明显的。一堆民营火箭拔地而起,蓝箭、零壹等第一批民营航天公司相继成立。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卫星互联网列为新基建内容之一。

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投入这一领域,国内火箭也开始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

目前来说,商业火箭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政府单,帮忙完成一些运载任务呀,科研任务之类的;另一种就是来自民间的订单,我们熟悉的薇娅卖火箭,小破站的的视频卫星,也都是这一筐的。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10)

但是什么事情,一变成生意,就不那么酷了,哪怕是发射火箭这种听起来就倍儿牛逼的事。

2019年7月,中国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这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民营航天卫星发射服务能力的国家。

本来是个挺振奋的事,但永不眠的资本永远有办法把一个事变得油腻起来。这个火箭名叫“双曲线一号遥一“,虽说名字官方,学术了点,但也还能听,但是商业火箭,要恰饭的嘛。

你们猜猜中国第一颗商业运载火箭叫啥?

长安欧尚号!

作为对比,中国在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叫 东方红一号,中国的载人卫星叫 神州,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卫星叫嫦娥……都是充满中国传统元素又不失信达雅的名字。

就是这样一个神似90年代村土企业家回乡开的拖拉机的名字,构成了中国商业火箭的伟大开端。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11)

其实b站发射的这颗视频卫星也是走的冠名路线,大多数爱好者一眼就能看出这颗卫星实际就是长光的吉林一号,b站买的是卫星的数据服务和卫星。哔哩哔哩视频卫星虽然简单直白,但相较神州天宫,这些名字也还是俗气些。

可见火箭商业化也不全是好处,至少在名字的帅气程度上,就远不如国家队了。

毕竟,盈利是一时的,但帅可是一辈子的。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12)

总体来说,国内的火箭公司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于已经风雨兼程了18年之久的space x,中国的火箭公司不过成长了4年,不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还远说不上成熟。

2015年—2019年,四年时间,与商业航天相关的投资金额也只是刚刚超过百亿元。和动辄数十亿估值的互联网造梦神话相比,这点融资金额简直不值一提,毕竟,套上个互联网的外皮卖个咖啡都能上百亿市值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13)

上世纪末的时候,社会上都流行这样一句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如今造火箭的不如卖咖啡豆的,中国的商业火箭行业虽然正飞速发展,但仍处于早期阶段,更别提出现一个像马斯克一样的白日梦想家和商业火箭英雄了。

不过我想,即便如今的商业火箭还难以实现马斯克让人类成为“星际公民”的愿景,也不能实现太空旅行这样的美好幻梦,但商业火箭出现以及兴起的确降低了人们探索太空的门槛,让火箭这种在以前只能由庞大国家机器来研发运转的工业机器,成为承载更多人探索太空梦想和激发人类进取精神的媒介。

也正是有了这些商业火箭公司,像B站这样的内容公司才能“仰望星空,想象未来,探索宇宙”。

世界火箭的发展历史(商业火箭发展简史)(14)

就像b站在他们的火箭宣传片中说的:今天,我们沉浸于科技带来的便利与享乐,在虚拟世界里流连忘返,是否还记得,人类追求进步的初心,是向外探索更大的世界。

这是属于我们的大航海。去找吧,财宝都在这星辰大海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