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

在我国古代文人书斋中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外,还有同属文房雅器的文房小九品配套使用,包括笔洗、水丞、砚滴、镇纸、笔架、笔掭、墨床、印盒、糨糊盒。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

其中笔洗是一种传统的文房实用器具。古人用毛笔写字作画,每次使用毛笔过后需立即洗净余墨,以免笔锋粘结折损笔毫。笔洗就是用来盛水洗刷毛笔的器皿。除实用功能之外,其质地多样、形制丰富、外观精美雅致,或点缀书案或赏玩自怡,赢得了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的青睐。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2)

在众多的传世笔洗当中,大部分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制作笔洗所用的材质种类很多,并且经常选用名贵材质,如瓷、玉、玛瑙、珐琅、象牙、犀角等;其中,数瓷制笔洗和玉制笔洗最为常见,二者相比之下,传世数量则以瓷制居多,玉制次之;这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玉洗。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3)

玉制笔洗又称玉洗,是传统玉器素活中的题材之一,其器型是由钵盂演变而来的,且形制各异、形象生动逼真,历朝历代的玉洗都是敞口浅腹的居多,器型则以扁圆为主,造型多如繁星,如桃式洗、荷叶洗、梅花洗等。玉洗的特色便是一洗一模样,没有雷同。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4)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5)

玉洗的出现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考古发现,汉代玉制的文房用品显著增多,目前所发现最早的玉洗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螭龙纹玉洗》。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6)

宋代时期的瓷制笔洗较为常见,而玉洗的传世量并不多。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7)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8)

元代时期,玉洗则以植物花纹雕琢居多。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9)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0)

明清时期,玉洗的雕琢样式更为繁复,有葫芦洗、荷叶洗、海棠洗等,且大多的题材都取自于自然景色或花卉动物。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1)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2)

自古以来,玉洗就以其巧妙的构思、优美的造型而深得文人墨客喜爱,将珍贵的玉洗安置于书桌之上,不但能实现其实用价值,还能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将静谧雅致的氛围渗透于生活。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3)

难怪古代文人都将玉洗视为心头好,尤其对贵族阶层来说,美轮美奂的玉洗更是文房书斋的标配。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4)

玉洗并非普通日常生活用品,属于珍玩之列,因此在制作的工艺手法上更加追求精益求精,加之玉雕师的设计汇聚了古代文人的艺术审美理念,所以玉洗的艺术性远超其功能性。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5)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6)

百年玉器字号“济兴成”的玉洗作品《白玉双耳活环玉洗》,便是在继承传统玉文化的同时,又融会贯通了时代创新元素雕琢而成的。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7)

《白玉双耳活环玉洗》的器型沿用了青铜器皿元素,材质温润而洁白,洗池整体呈盘式,薄巧且通体玲珑。由于薄胎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所以不难看出这件玉洗的制作工艺难度之大,手法技术性之强。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8)

该玉洗外壁浮雕上的缠枝花纹精细而繁密,能在视觉上形成了浮凸的反差感,以此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于口沿左右的镂空雕花工艺精湛,纹饰沿用了痕都斯坦风格,增强了这件玉洗作品的异域色彩。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19)

这件玉洗作品出自于“济兴成”创始人高济川先生的设计,作为中国一代相玉大师的高济川先生,年少时期便天资聪颖,且对相玉、玉雕设计悟性奇高。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20)

他善用自身的创新思维,在其玉洗作品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皿的器型、线条、纹饰等元素,甚至结合了外域制玉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突破性地拓宽了玉器素活中玉洗的题材、类别、形式,促使这些传世玉洗的艺术价值能够远超于实用价值,从而提升了其收藏价值,进一步将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扬光大。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21)

通过认识和了解这些传统玉器中的玉洗,不仅能让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解读古代文人对玉器品位与高雅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他们的审美意趣,同时也能折射出传统玉文化的历史悠久与丰富内涵。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22)

由此可见,玉洗这种集朴素无华、文雅庄重感于一身的传统玉器,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更是传统玉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外观雅致精巧且纹饰各有千秋的玉洗,有着卓尔不群的收藏价值与赏玩价值,所以时至今日,依旧是众多收藏家的猎取对象。

传世玉器的包浆特征 玉器素活中的传统题材洗(23)

以上部分图片源自台北故宫博物院Open Data专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