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

01 引言

"只"字是一个常用字,它的繁体字写法很多、很乱,我来帮大家捋一捋。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

当"只"字作为量词,读"zhī"时,它的繁体字为"隻";作为语气词时,直接写作“只”;这两个很简单,略去不谈。下面主要来说一说当"只"字作为副词,读"zhǐ"时,它的繁体字怎么写。

在《现代汉语词典》、在线新华字典和"新华字典"APP中都认为,"只"字有三个繁体字:①"衹";②"秖";③"祇"。在书法中还经常见到第四种写法④"秪"、第五种写法⑤"祗"。还有在右上方再加一点的,"氏"字右上方再加一点在书法很常见,加不加没有什么区别,略去不谈。

02 辨析

如果我们通过"以观书法"APP、书法字典网等书法工具查"只"字,就会查出来很多这样的字形。下面,我结合这些字和"以观书法"APP中的释文,逐一探讨分析。

一、"衹"字

在诸多碑帖中找不到这个字!很奇怪。结合下面的例子,我认为古人都把"只"字写作"秖",而不写作"衹","衹"字疑为后人误传。

二、"秖"字和"秪"字

例1 颜真卿《乞米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

释文:"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报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例2 傅增湘跋陆机《平复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3)

释文:"第此帖自宣和御府著录后,只存徽宗泥金签题六字,相传有元代济南张斯立、东郓杨青堂、云间郭天锡、滏阳马晌诸人题名,亦早为肆估拆去。"

例3 赵孟頫《停云馆法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4)

释文:"孟頫窃位与禄,无补明时,今年六十有五,头童豁,眼花耳重,欲告归而未可,只自惭耳。"

例4 王铎《仿太宗书》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5)

释文:"顾惟菲迹,非敢当仁,披览循环,只以增愧。"

例5 王铎《七月写怀》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6)

释文:"又见秋冬至,行藏只独嗟。"

例6 文征明《清静经及老子列传》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7)

释文:"然余挥汗执笔,只觉烦苦尔。"

例7 钱博《钱博楷书诗页》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8)

释文:"只今已喜分禄养,行翰锦敕来褒荣。"

例8 米芾《刘园集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9)

释文:"不禁烟雨轻欺着,只好亭台爱惜看。"

例9 董其昌跋赵孟頫《西成归乐图》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0)

释文:"不是赴家心甚切,只缘残然迫西川。"

例10 沈德潜跋王珣《伯远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1)

释文:"法书珍重只简翰,游心六艺缘依仁。"

小结:上面的众多例字都是"只"字无疑,由此可见,"禾"字旁的"秖"字和"秪"字是古人对"只"字的常用写法。

三、"祇"字

例1 颜真卿《多宝塔碑》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2)

释文:"天祇俨雅而翊户"。这里的"天祇"是"天神"的意思。祇(qí):地神。这个不是"只"字。

例2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3)

释文:"豪疑祇树楼似增"。这里的"祇树"是一个佛教用语,指祇园。祇陀太子所置之园林。后借称佛寺。祇(qí):地神。这个不是"只"字。

例3 王羲之《集字金刚经》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4)

释文:"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里的"祇树"是一个佛教用语,指祇园。祇陀太子所置之园林。后借称佛寺。祇(qí):地神。这个不是"只"字。

例4 赵孟頫《停云馆法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5)

释文:"庶望山灵川只,方隅禁忌亡者,神识冤亲之等,皆沾福利耳"。其中的"山灵川只"为释文错误,应为"山灵川祇","川"与"山"相近,"祇"与"灵"相近。祇(qí):地神。这个不是"只"字。

例5 乾隆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6)

释文:"行云流水参神韵,笔阵传来只白鹅。"这里释文错误,如果理解为"一只白鹅",那么"只"字要写作"隻",而原文中没有这么写,所以这里应该是"祇白鹅",即"神白鹅",是对王羲之书法的夸赞。祇(qí):地神。这个不是"只"字。

例6 守虚子跋葛长庚《足轩铭》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7)

释文:"世传白日飞升之说,本属虚妄,道家丹成,只是炼得纯阳不坏血肉之躯,终须摆脱如白玉蟾之勤,修其精进深,故解脱速岂夭死哉。"

我感觉有点读不懂,就给这段话重新断一下句,改为:"世传白日飞升之说,本属虚妄。道家丹成,只是炼得纯阳不坏血肉之躯,终须摆脱。如白玉蟾之勤修,其精进深,故解脱速,岂夭死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上流传的白日飞升的传说,本来是很虚妄的。(但)道家金丹大成,只是炼得了纯阳不坏血肉之躯,终须摆脱(躯壳,神游太虚)。像白玉蟾(即葛长庚)这样勤修,他的精神已经进入了很高深的境界,所以很快地就摆脱苦恼、得到自在了,(这样境界的人)怎么会早死(不长寿)呢?"

注:葛长庚(1134~1229):又名白玉蟾,北宋时期的道士,道教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他活了95岁,乃是长寿之人。

从文义上看,这个字解释为"只"字是可以解释得通的,如果解释为"神祇"反倒不太通顺。

小结:从上面众多个例子可以看出,"祇"字一般都是"地神"、"神"的意思,读作"qí",只有很少的情况才是个"只"字,疑为误传。

四、"祗"字

例1 赵孟頫《三希堂法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8)

原释文:"且蒙眷记荐有香布之惠,如数只领,深佩厚意,感激,感激。"这样读不通,应释为"如数祗领"。祗领:恭敬地领受。祗(zhī):敬。所以,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2 赵孟頫《李愿诗卷》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19)

释文:"承别纸惠画绢。茶牙。麂。鸠。鱼干。乌鸡。新笋。荷意甚厚。一一祗领。不胜感激。"祗领:恭敬地领受。祗(zhī):敬。所以,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3 赵孟頫《致民瞻书札》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0)

释文:"归璧乞示至。铳子谨已祗领。感激(感激)。"祗领:恭敬地领受。祗(zhī):敬。所以,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4 赵孟頫《三希堂法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1)

原释文:"送至润笔。亦已只领"。这里的释文有误,应为:"亦已祗领"。祗领:恭敬地领受。祗(zhī):敬。所以,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5 米芾《知府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2)

原释文:"属以登舟,即迳出关,以避交游出饯,遂莫遑只造舟次。其为瞻慕,曷胜下情?"

在原帖中"莫遑只造"后面是空的,另起一行"舟次",而"舟"又不需要像敬重"圣上"那样另起一行,说明释文应是断句错误。

全句很晦涩,我也无法读懂,略知其意,其中一句应是"遂莫遑祗造"。"莫遑祗造",同"不遑祗事",其义为"不停地恭敬地做事"。遑:闲暇、空闲。祗(zhī):敬。

这段话是在叙述:米芾邂逅了一位长者,很尊敬,在这位长者要乘舟离去的时候,米芾和他的朋友们恭敬地做着一些什么事。

所以,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6 柳公权《神策君碑》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3)

释文:"序劝贤能,祗畏劳谦"。"祗畏":敬畏。祗(zhī):敬。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7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4)

释文:"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祗植":恭敬地、小心地处身立世。祗(zhī):敬。这个字不是"只"字。

另外,赵孟頫、怀素等人抄写《千字文》都这样写,不再列示。

例8 王羲之《金刚经》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5)

释文:"右臣奉宣,如前者,殊光忽及,祗荷不胜,删缀无堪,心魂战灼,伏以此经梵本达中土者非一,并历代琢磨,分书佛惠"。这里的"祗荷",见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九和》:"祗荷坤德,钦若乾灵。"其中的"祗"和"钦"都是"敬"的意思。祗(zhī):敬。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9 文征明《致华氏手札》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6)

原释文:"嘉仪郑重只,领。"释文错误,应为"嘉仪郑重祗领。"原帖中"祗"字后面另起了一行,应是表示"敬重"的意思。祗(zhī):敬。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10 文征明《离骚》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7)

释文:"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祗(zhī):敬。这个字不是"只"字。

例11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8)

释文:"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这里应该是个"只"字,它与"无"相对,字义上解释得通。全诗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属于标准的绝句,韵律上也解释得通。

如果把"只"字理解为"祗"或者"祇",则此字为平声,韵律不对,且前后文意思对照也够不严密。

例12 王铎《己巳作秋兴八首》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29)

释文:"摇落西风莽自哀,萧条门巷近山隈。人情只觉浮华变,辞赋先愁老鬓催。红树城边蝉欲断,白云天际雁初回。谁知磊块情无限,日暮寒花独酒杯。"这里是"只"字无疑。

例13 安国跋李斯《泰山石刻》

书法作品常见繁体字(书法研究只)(30)

释文:"秦封泰山碑为李斯妙迹。余年前曾得燕人朱育手墨数本,惟他本只见臣斯以下等字,此本存字独多,纸墨亦更古,并有才甫等印。"

这里解释为"只"字是可以解释得通的,即"别的墨本都只见臣斯以下等字,(而)这一本存字却很多","唯"可以认为是个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注:《泰山石刻》,传世以安国本为最佳,存字亦多。

综上,这里是个"只"字。

小结:从上面众多的例子可以看出,"祗"字一般都读zhī,是"敬"的意思。只有少数人写"只"字这么写,现代人也都跟着这样写。《正譌》:祗"从示,氐聲。見神示則敬。"《正字通》:祗"與祇通。郝敬曰:祗从氏下一,韻書別出,其實同。"

新华字典中"只"字的繁体字未收录"祗"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他是想坚持并普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无奈积毁销骨,众口铄金,已经大势所趋,无法挽回了!

03 总结

看了上面这么多字,是不是很熟悉,很多字都见过?其实他们很多都不是"只"字。关于"只"字的繁体字,我是这样认为的:

1.带"衣"字旁的字,古人都不这么写,"衹"字疑为后人误传。

2.带"禾"字旁的字应是"只"字无疑。

其中"秪"字还可以读作dī,是"谷物成熟"的意思。我猜想"只有"和"谷物"之间在古人造字的时候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但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望知道的老师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3.带"示"字旁的字,多不是"只"字。因为"示"是一个会意字,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作为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

"祇"字一般都是"地神"、"神"的意思,读作"qí",只有很少的情况才是个"只"字,疑为误传。

"祗"字一般都读zhī,是"敬"的意思。但是,也有古人这么写,大家也都跟着学,大势所趋,已无可挽回。

4."以观书法"APP、书法字典网等网上诸多书法工具,都把这些字收录到了"只"字中,属于收录错误,我们在学习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辨别,去伪存真。

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实属管中窥豹、井底之蛙,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