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鉴赏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赏析

2019年台州中考作文材料分析与解读(附范文)

雨童/文

原题呈现:

同一条路,有时觉得路很长,有时觉得路很短;同一件事,有时觉得很有趣,有时觉得很无趣。有时候觉得可以做到一切,有时候觉得什么都不想做。

以上的话带给你什么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中考满分作文鉴赏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赏析(1)

台州这个作文材料,思辨性很强,命题者显然是想与高考作文无缝接轨。换句话说,这个材料给到高考生,也同样需要斟酌半晌。所以,从难度上讲,这是目前浙江各地中考已知作文题中最难的一个。

所以,为台州考生捏一把汗。

回到材料上来。

考生乍看到这几句话,会感觉很绕。但肯定心有所动。因为,材料中所说的那份体验,是很能引发共鸣的。问题是,切入点在哪?如何立意?怎么选材?选什么文体恰当?这些问题都需要考生在考场短时间内快速解决。

让我们先来审审题。

材料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觉得”。这意味着,路的长与短,事的有趣和无趣,以及“做到一切”和“什么都不想做”,都是基于心理层面的一种判断和行为。说白了,就是不同的心境滋生不同的判断和行为。

我们不妨对这几句话做一个具体的解读:

同一条路,有时觉得很长,有时觉得很短。这很好理解,譬如,同一条路,当你第一次走,因为陌生,前途“叵测”,心中没底,就会觉得很漫长;但当你走了很多次,一路风景烂熟于心,甚至何处是坑,何处有坎,皆心中有数,这时路对你来说就变得很短。

觉得路长时,我们就心怀敬畏,一步一个脚印,用心享受上下求索的乐趣;觉得路短时,我们就心怀坦荡,不妨感受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轻松快意!

同一件事,有时觉得很有趣,有时觉得很无趣。这更好理解。就拿喝酒来说吧,有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时却“借酒消愁愁更愁”!譬如做游戏,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玩,就会很有趣;如果朋友不在,和一群陌生人玩,就会感到无趣。心境不同,兴趣自然有别。

人生难免会遇到“路长路短”“有趣无趣”时,如何面对,完全取决你的心态。

有时候觉得可以做到一切,有时候觉得什么都不想做。这句话应该击中了大部分人的软肋。譬如因为尝到一点成功的甜头就信心爆棚,觉得可以战胜一切;后来又因为遭遇一点小挫折,就灰心丧气,对一切都失去信心,什么事都不想做。自信与自卑,积极与消沉,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情境,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会交织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

这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关键是,我们该如何调节这两种心态。“当我们觉得可以做到一切”时,除了自信之外,是不是应该要多一份沉稳?“当我们觉得什么都不想做”时,除了适当释放低落的情绪外,是不是应该要多一份自励?

总之,人本身就是情绪化的动物。喜怒哀乐,人人有之。喜乐时,一派鸟语花香;哀怒时,处处阴风晦雨。

所以,情绪化管理很重要。心境陶冶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得到一个最佳立意点:做情绪的主人,继而引申至乐观心态,积极人生。无论遇到何种境遇,我们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应对,不改初心。

这其实是比较好写的一种立意,因为很鸡汤,很励志,是孩子们平时屡屡操练的那类文章。

问题是,很多考生可能只是停留在材料字面上,无论叙事,还是议论,都“紧扣”表面字义来写。比如讲述一件“有时觉得路长,有时觉得路短”或“有时觉得有趣,有时觉得无趣”的生活经历。或反复议论为什么会出现“路长路短”或“有趣无趣”的心理?

但如果考生能层层推进,将立意深化到人生观层面,进而演绎为一种乐观向上、从容应对、不改初心、砥砺前行的生命精神,那么,这篇文章在整体格局上就会脱颖而出。

所以,中高考写作,立意深度至关重要。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目需自拟。对于拟题,我们很多同学平时不重视,非常随意。但标题恰恰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死鱼眼”给人感觉就是死气沉沉,令人生厌。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玲珑眼”,顾盼生风,眉目含情。

拟题示例:1、境由心生;2、一路风景,一路歌吟;3、心境,决定人生格局;4、我的情绪我做主;5、率性但不任性;6路长路短人间世,有趣无趣两由之。

中考满分作文鉴赏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赏析(2)

境由心生

某考生/文

智慧是一种心境,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再进一步讲,拥有大智的人,不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胆气。

我曾惊叹于朱耷的《墨鱼图》。那只翻着白眼的鱼诉说了怎样的智慧心语?不言而喻!我十分敬畏明朝遗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间……

如果说朱耷的智慧是一种气象,那么,庄子“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智慧便是一种至镜。超脱于生命本相的空灵之境,乃是禅与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镜止水叹澄心,霁月光风以待人,便禅一般地诠释了朱耷的气象和庄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万物,故能在圆寂之前,叹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通往智慧的空灵之境,是没有捷径的,需要全身心地领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时,可学一学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于大自然中,领略融身于天地之间、放眼于银妆世界的寥廊与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场锻炼,智慧便是那最终的升华。修一颗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于生命无悔,于本心无愧。

中考满分作文鉴赏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赏析(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