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二零九年,此时的秦帝国百姓早已过上了在水深火热的生活,由于秦政府兵伐匈奴、修长城、发开南越、修建阿房宫、修建骊山陵园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和建筑工程,总计动用了大致二三百万人做苦役,导致百姓怨气不断,长期生活在压迫的状态下人民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

公元前二零九年,此时的秦帝国百姓早已过上了在水深火热的生活,由于秦政府兵伐匈奴、修长城、发开南越、修建阿房宫、修建骊山陵园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和建筑工程,总计动用了大致二三百万人做苦役,导致百姓怨气不断,长期生活在压迫的状态下人民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就在此时,秦二世胡亥又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九百多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北京市密云区)。这支农民队伍的屯长就是陈胜、吴广。在陈胜和吴广的带领下,部队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州市东南)的时候偏偏天降大雨,桥冲垮了,路也堵了,陈胜和吴广计算了预计到达渔阳的时间,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计算,就算赶到目的地也已经超过了原定期限,当时秦政府规定,超过期限的,不管什么原因,一律诛杀。陈胜和吴广知道已经是死路一条,为了自救,也为了大家,于是,就铤而走险,杀了这支队伍的司令(将尉,算是督军的身份)。然后召集大家说:“咱们已经超过了原定期限,按政府的律法是超过期限的都是死罪,非杀头不可了。大丈夫就算死,也应该举大事,成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全靠自己夺取!”大家听了都让陈胜和吴广做起义军领导人。

就这样起义军已经初步形成,可是造反总得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啊?眼下陈胜和吴广密谋了很久,都觉得天下人受秦政府的暴政已经是民愤人怨到极点,现在想反秦的人一定很多。他们听说二世胡亥本来就不该做皇帝,该做皇帝的应该是扶苏,二世杀扶苏的事情,百姓很少有人知道。于是,两人决定举事就以拥立扶苏称帝为名,又考虑到现在身处楚地,之前楚国大将项燕曾大胜秦军,楚人一定很怀念项燕,所以就打楚国的名号来起兵。在想好了一切举事前的准备后开始行动,首先设立祭坛,全体盟誓,对外宣称大楚国,陈胜当将军,吴广当民兵司令。

队伍很快就攻陷大泽乡,再攻陷蕲县,在夺取蕲县后,陈胜派符离(安徽省宿州市东北)人葛婴向东进军,一脸攻陷铚县(安徽省苏州市西南)、酇县(河南省永城市)、苦县(河南省鹿邑县)、柘县(河南省柘城县)。队伍一边作战,一边招兵买马,军队越来越壮大。等到了陈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战车已有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数万人。此时的陈县代理县长和军官(尉)都不在,只留守的主任秘书(丞)率军抵抗,开战不久就兵败被杀,陈胜率军进入陈县。城里的张耳、陈余前来接见陈胜,陈胜久仰二位大名,对他们热烈欢迎。陈县的古老子弟都请求陈胜当王。陈胜寻求张耳、陈余的意见,张耳、陈余对陈胜说:“秦政府残暴无道,消灭别人的国家,虐待人民。天下想反秦的人一定很多,你们起兵反抗是为天下除害,而今刚得到陈县,就当国王,岂不是暴露你的私心?此时我们应该寻找六国后裔,帮助他们复国,一方面可以给秦政府增加敌人,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树立盟友。而今在一个小小的陈县当王,恐怕引起人们反感,人心离散。”陈胜最终没有听张耳、陈余的意见,在陈县自称楚王,定国号张楚国。

笔者说:陈胜、吴广起义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事变,虽然起义后很快就被秦帝国政府军和六国复辟势力的夹击吞没,但是确实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意义。这是农民第一次以暴力的方式反抗政府,第一次以破坏性的力量表达了对政府的不满和怨愤,也给华夏后人农民起义拉开了帷幕。后世出现了一波接一波的农民反抗起义。如绿林赤眉起义(西汉)、黄巾起义(东汉)、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每朝都有农民起义事件的发生。

历史再次证明,农民是国家的根,国富民强,要想国富,首先民强,这是根脉相连的关系。历史证实了《荀子·哀公》里“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经典名言。华夏文明五千年,多少英雄出乱世?多少豪杰死于乱世?历史的鉴定让后人增长了智慧,懂得了更多生存法则,每段历史都是血淋淋的教训,都值得后人深思细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