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驸马又怎么称呼(公主称谓的来历)

说起公主,没人会陌生,小说、电视剧里无论古装、宫斗,还是言情、武打、穿越之类的都少不了这个角色。

公主,传统意义上就是指皇帝或国王的女儿。并且公主这个称谓也并非一成不变的。那么国家或部族最高统治者的女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公主的呢?之后又有过哪些称呼?以及为什么会叫公主?本文带您细细分解。

公主的驸马又怎么称呼(公主称谓的来历)(1)

“公主”称谓未被“发明”之前,国君的女儿称什么?

首先说时间,这个称呼是在周王朝战国时期才有的。那么在此之前,人们如何称呼国君的女儿呢?

我们知道,夏是传说中的王朝,而商代同样有案可查的文献不多。因此,我们最早只能在周朝文献中,查到周天子的女儿被称作“王姬”,夏、商两朝却不可考。

至于为何叫做“王姬”,有人说是因为周王姓姬,故称王姬。证据出自《诗·召南·何彼襛矣序》:“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这首诗歌是描写天子女儿出嫁的情景。襛(nóng):意为衣服穿得厚。孔颖达注释:“王姬者,王女而姬姓。”说实话,我也没搞懂为什么天子姓啥,女儿就得叫王啥。

或者说是因为《诗经》中这首民歌,首次以“王姬”称呼周天子女儿,至此才形成这个传统吧。

公主的驸马又怎么称呼(公主称谓的来历)(2)

无独有偶,北宋有个最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就是徽宗赵佶。他仿照周天子女儿叫“王姬”的传统,而宣布自己的女儿一律从称“公主”改为称“帝姬”。我怎么觉得不对呢?按照这种称号的来历,徽宗的女儿应该叫“帝赵”呀!

所以,徽宗的手一挥,挥到金国那边儿去了。“帝姬”这个雅称也就烟消云散了,皇帝女儿恢复称为“公主”。

后来的清朝,我们看小说或电视剧,皇女一般都称作“格格”。所以认为“格格”就是公主的意思,其实不对!满清不仅皇帝女儿称“格格”,诸王的女儿也都可以叫“格格”。因为“格格”在满语中就是小姐的意思,是对有身份女性的普遍称谓。

其实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就曾明文规定尊汉制称呼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并且按地位不同将嫡女封为“固伦公主”,庶女封为“和硕公主”等。

公主的驸马又怎么称呼(公主称谓的来历)(3)

“公主”称谓的来历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就说说“公主”为什么叫公主,而不是“母主”,或其它名称呢?

首先看“公”这个字。《说文解字》注:“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可引申为公平、公共等,这是公的本义。显然,公主的“公”与此无关,公主不是被公平地分出去的主子。

“公”还有个意思,就是小诸侯国之主。也就是周朝爵位的称呼之一,王之下为公爵,依次还有侯、伯、子、男四爵。公主之“公”就是打这儿来的。

据《春秋·公羊传》所载:

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诸侯嫁女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

就是说天子要嫁自己的女儿给诸侯,碍于身份,不能亲自主婚,只能由同姓的诸侯代理主婚。而诸侯的爵位是“公”,由“公”来主婚。因此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作“公主”了。“主”就是“主婚”的意思。

同理,诸侯嫁女儿,也不方便自己主持婚礼,只能受命于同姓的大夫主持。这个就不是公主了,不一定什么主。

公主的驸马又怎么称呼(公主称谓的来历)(4)

但是,前文也说过,“公主”的称谓开始于战国。而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地位已经衰微。因此各诸侯国主也都敢于僭越,称自己的女儿为公主。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说的是战国时期,魏之国相公叔痤,取魏武侯之女为妻。魏武侯乃侯爵,按照礼制,不可称作公主。因此北宋高承编撰的类书《事物纪原》中评价此事说:“僭天子之女也。”意为魏武侯称女儿为公主是僭越行为。

公主一般自称为“本宫”,今天满大街都是“本宫”,这可也是僭越?一笑。


※ 本文由薛定谔的文艺猫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