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公办小升初学校有哪些(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拟划分10个学区)

瓯海区公办小升初学校有哪些(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拟划分10个学区)(1)

16日晚,南宁市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区制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校分布等情况,采用联盟和集团化办学等模式,将青秀区公办中小学划分为10个学区,每个学区由4—10所学校组成“1 X Y”学区联盟,即以1所龙头学校为学区长学校,X为市区学校,Y为乡镇学校。并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以期破解“大班额”和“择校热”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0个学区的设置

(1)滨湖学区:滨湖路小学、滨湖路小学山语城校区、滨湖路小学长虹校区、滨湖路小学五象校区、民族大道东段小学、埌东小学、埌西小学;南阳镇中心校、南阳镇留凤小学、南阳镇新楼小学。

(2)民主学区:民主路小学、民主路小学观澜溪谷校区、民主路小学佛子岭校区、民主路小学五象校区、民主路小学青环校区、民乐路小学、共和路小学;刘圩镇中心校、刘圩镇良合小学、刘圩镇团黄小学。

(3)南湖学区:南湖小学、南湖小学海茵校区、桃源路小学、沛鸿小学、广西医科大附属小学;刘圩镇那度小学、刘圩镇三籁小学、刘圩镇大里小学、刘圩镇那救小学、刘圩镇那床小学。

(4)园湖学区:园湖路小学、逸夫小学、逸夫小学贤宾路校区、长堽小学、银杉路小学;长塘镇中心校、长塘镇洞江小学、长塘镇定西小学、长塘镇长大小学、长塘镇枫木小学。

(5)星湖学区:星湖小学、东葛路小学、民族大道中段小学、红星小学、中山路小学;南阳镇二田小学、南阳镇施厚小学、南阳镇新光小学、南阳镇雄会小学、长塘镇天堂小学。

(6)桂雅学区:桂雅路小学、翡翠园学校、越秀路小学、三屋小学;伶俐镇中心校、伶俐镇上王小学、伶俐镇石塘小学、伶俐镇望齐小学、伶俐镇那樟小学、伶俐镇王京小学。

(7)凤翔学区:凤翔路小学、凤翔路小学景晖校区、玉兰路小学、月湾路小学、云景路小学、吉祥路小学;刘圩镇那里小学、刘圩镇禄强小学、刘圩镇那烈小学、刘圩镇麓阳小学。

(8)仙葫学区:仙葫学校、林里桥中段小学、彩虹路小学、盘古路小学、百花岭路小学;长塘镇初级中学、长塘镇那舅小学、长塘镇五合小学、长塘镇德福小学。

(9)第十七中学区:第十七中学、二塘小学、新兴民族学校、柳沙学校、红星学校;伶俐中学、伶俐镇独岭小学、刘圩镇槐里小学、刘圩镇谭村小学。

(10)第四十七中学区:第四十七中学、第五十四中学;刘圩中学、南阳中学。

前段时间,小布也关注了南宁部分县区义务教育学区划分情况,点击右方查看:《重磅!你们关心的南宁部分县区义务教育学区划分来了》(西乡塘区、高新区、横县、东盟经开区、邕宁区、经开区),其余县区实施方案也正在加紧制定中,小布也将持续关注。

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在城区教育局与学校两个层级中,增加学区管理层级,组成由城区教育局、学区、学区学校组成三级管理网络(详见以上示意图),实行学区长负责制。

每个学区设学区长1名,原则上由学区长学校校长兼任。设常务副学区长1名、副学区长若干名,原则上由学区学校校长兼任。学区长学校增设常务副校长1名,学区内各学校、乡镇中心校、集团化学校保留原有管理模式,即法人独立,校内行政、财务、人事、后勤、安全、基建等常规工作按原有模式管理。

建立学区管理机构

建立学区长联席会议制度。学区长牵头建立学区长联席会议制度,学区长联席会议为学区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联席会议主要任务:制定学区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制定并完善学区的各项工作制度,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区内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协调安排学区内教育资源等。

设立学区管理办公室。每个学区设立一个学区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学区长学校,办公室主任由学区长学校分管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或工作人员(1名)从其他学区学校协调安排。学区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学区管理各项工作(如课程实施、教育研训、设施设备管理等),负责收集、整理学区管理的各种资料、图片,组织人员定期编辑学区活动简报等。

组建学区学科中心组。学科中心组负责制订教学教研活动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学区集体备课、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活动。各学科组长和组员由学区聘用,聘期两年,实行动态管理,组员一般设4至6人,组长由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

瓯海区公办小升初学校有哪些(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拟划分10个学区)(2)

确定学区长、学区学校职责

学区长牵头建立学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并完善学区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学区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协调、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定期向城区教育局书面汇报联席会议的重大决策内容。

学区学校在学区长学校优质师资力量的辐射和引领下,大胆改革创新、更新办学理念、加大校际间研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水平。

加强学区队伍建设

统筹资源,完善岗位结构。城区教育系统编制、岗位设置由城区教育局、人社局根据“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原则,完善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和职称评聘政策措施,按需进行调整和结构化调整相结合,报城区党委、政府审定后执行。

加强配备,打造管理团队。以学区为单位进行优化,做好人才储备,从学校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选拔任用品德高尚、业务精良、责任心强的干部,配足配强学区管理层的力量,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优化结构,配齐配足学科教师。统筹调配教师资源,盘活编制存量,根据编制标准、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实行学区、城乡统筹和动态管理,提高使用效益。配足配齐各学科合格教师,重点向村小、教学点倾斜。对办学效果显著、社会评价较高的学区,在适当提高教师岗位职数高级、中级教师比例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学区内公办学校增核教师编制。

逐年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各学区要细化完善教师交流工作机制,逐步加大推进学区内教师交流任教,使教师从“学校人”转化为“学区人”、“系统人”。原则上各学区内每年开展轮岗交流、蹲点交流形式的人员不低于学区内所有在职教师总数的10%,结对交流不低于40%。

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政府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学区开展以学区为单位的各类培训,通过共建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坊等方式,统筹培养薄弱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两年轮训一遍,各级各类培训相辅相成,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瓯海区公办小升初学校有哪些(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拟划分10个学区)(3)

建设共享学区资源

加大投入,均衡配置学校资源。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建设学区学校体育场地、实验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等场所,均衡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配套建设教师周转房,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加强统筹,共享学区设施设备资源。学区要着力构建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学区共建共享新机制,建立相关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和仪器设备在学区内学校开放共享。

加大交流,共享学区优质师资力量。建立健全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通过学区内教师轮岗、跨校兼课、支教、走教等方式,开展干部管理与教师队伍学区内交流轮岗,促进学区教师资源均衡化发展。学区要统筹力量培养薄弱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共建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坊等,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加强沟通,共享学区社会资源。学区要建立社会资源共享机制,在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推进条件成熟的学区成立学区家长委员会,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学区建设与管理,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对学区建设、学校教育的监督。鼓励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学区建设和管理,引导各学校将现有的社会资源逐步向学区内其他学校覆盖,促进薄弱学校发展。

全面提升学区教育质量

统一学区课程实施。学区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协作机制,成立学科中心组,加强课程教学实施的统筹及提升,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必修、选修与社团活动相统一的学科课程体系,共建特色课程教学资源,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统一学区教学研究。学区实行学区联合教研制度,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学区内学生差异化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科教学与德育、美育的融合,发挥学科教学综合育人功能。学区要协调高校、教科研机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教学研究新格局。

统一学区教学评价。学区要统一开展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加强学区内学校教学质量监测、综合分析与整改提高。

共育学生核心素养。学区要组建德育工作团队,共同研究学区的德育工作,共享德育资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整合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艺术修养。如加强劳动教育、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作,组织协调开展学区内学校学生共同参加科技、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创学区文化。学区要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学区文化。在传承、提升学校原有文化底蕴的同时,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拓展延伸,加快构建互励共勉的学区文化,形成“一校一特色、一学区一品牌”的良好育人环境。

瓯海区公办小升初学校有哪些(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拟划分10个学区)(4)

强化学区招生管理

科学统筹地段划分,完善机制规范招生。学区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模式保持不变,各校地段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动态管理,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公平的关键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因地制宜通过地段划片(单校划片)方式确定。生源不匹配情况下,学区长统筹学区资源制定方案报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后协调安排。

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各学区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招生,接受社会监督,对违反招生纪律的,坚决从严查处,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推进时间

(一)2018年1--5月为前期筹备阶段,各有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学深学透有关政策文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南宁市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

(二)2018年6月以后准备实施阶段,召开动员学区制管理改革动员大会,部署工作;各学区挂牌成立,制定学区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学区内教育资源,合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

广泛征集社会公众意见

为广泛征集社会公众的意见,将《南宁市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8年3月16日—3月30日,共15天。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可在2018年3月31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qxqjyjjjk@163.com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南宁市青秀区悦宾路1号青秀区教育局1118室,0771-5826379,邮编:530029,并在信封上注明“《南宁市青秀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