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二十八重天详解(佛教二十诸天)

“二十诸天”是一个佛教用语。天,作为简称,在佛教中有三层意思: 一、指天界,二、指天王, 三、指天人。“二十诸天”都是由古印度神话中的人物演变而来的,佛教以天为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去处。

佛教二十八重天详解(佛教二十诸天)(1)

具体是:

一大梵天

大梵天梵文“摩诃婆罗贺摩”,意为“清静”,“梵”在佛经中是“离淫”之意,“大梵天”为色界初禅天之天主,天龙八部中天众之一。他在古印度神话中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盘古”。

二帝释天

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梵文汉译时为了符合汉语语序就将原语序反转,译作“帝释天”。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天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在密教胎藏界外金刚院中,另有神王形象等各种造像。

三多闻天王

为佛教护法之大神,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中的财神。在中国大乘佛教寺院“天王殿”中的伽蓝,一般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慧伞左手握持神鼠——吐宝鼠。

四持国天王

持国天王,藏名:Yul-hkhor-bsrun,“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在大乘佛教寺院“天王殿”中,形态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

五增长天王

增长天王为佛教护法四大尊天王之一,身像常见为青色,穿甲胄,手握慧剑,以保护正法不受侵犯。“增长”在中国僧众解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正法,故名增长天尊王。

六广目天王

梵名为“毗留博叉”,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三千大千世界,护持众生,故名广目尊天王。在中国大乘寺院“天王殿”中通常见到时尊身为红色,穿甲胄,手握一条螭龙。

佛教二十八重天详解(佛教二十诸天)(2)

七阿修罗天金刚密迹

冥界酆都之帝,十殿阎罗之主,密教把阿修罗天金刚密迹作为护世八方天之一的东方守护法神。

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

原系印度教所崇奉创造宇宙之最高主神,佛教视之为色界顶色究竟天之主。

九散脂大将

散脂大将,又译作“散脂修摩”、“散支”、“半支迦”“等,意思是密神,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一些寺院将其与密迹金刚塑在一起,密迹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怒相,他们都是佛门中的大护法,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十大辩才天

大辩才天,是印度教及佛教天神,梵名音译“萨啰丝娃蒂”,因其能言善辩,又称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为主智慧、辩才、福德之天神。

十一大功德天

大功德天即吉祥天女。梵文音译为“摩诃室利”,“摩诃”意为“大”,“室利”有二义,功德和吉祥,合起来就是大功德或大吉祥。

十二韦驮天神

韦驮天神是佛教护法天神,直译意为“阴天”,梵名是韦驮尊天菩萨,又称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韦驮天本为婆罗门教之神,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于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为伽蓝之守护神。

十三坚牢地神

坚牢地神,梵文音译“比里底毗”,意为坚牢如大地,故名坚牢地神,又名“地天”。近代其造像为一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满鲜花的钵或谷穗,所以又为大地神女,她的职责是保护大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灾害。

十四菩提树神

菩提树神即守护菩提树之天女,菩提树本名荜钵罗树,菩提就是“觉”、“智”的意思,菩提树在释迦成佛之前就守护在他身旁,大概要算最早的佛教护法神。

十五鬼子母

鬼子母亦作欢喜母,爱子母,佛教护法神。鬼子母的形象,据佛经记载,是美丽的天女形,身穿天缯宝衣,头戴天冠,耳挂耳珰,白螺为钏,身边有一童儿伴随。

十六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也作摩利支提婆,意为“阳焰”,或“威光”,实际上是古印度的光明女神。

十七日宫天子

日宫天子源于古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苏利耶,作为佛教护法神,又称日天、日天子、日宫天子,异名宝光天子、宝意天子。佛经中称其为观音菩萨之变化身,住太阳内的宫殿里,故名日宫天子。

十八月宫天子

月宫天子又叫月天子、月天、大白光神、野兔形神、宝吉祥等,住于月宫中。月天子的形象本为男性,还有个月天妃为配偶,汉化寺院中将月天子作为女性塑像。

十九娑竭龙王

佛教二十八重天详解(佛教二十诸天)(3)

娑竭龙王又作娑伽罗龙,意为咸海之龙。在中国佛寺中,常被塑成身穿帝王服的龙王像。

二十阎摩罗王

阎摩罗王又作阎罗、阎罗王、阎魔王、焰魔罗王、琰魔等,均为音译,意思为“缚”,缚有罪之人,阎罗本为古印度神话中的管理阴间之王。中国人把阎王和地狱完全汉化,让它们和本土的泰山治鬼等神话传说相结合,再融入佛教“六道轮回”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