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

作者:碣石老人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齐国的国君是田氏。我们在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田忌赛马》。这个田忌就是齐国的宗室。但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在介绍田齐世家时却将篇名命名为《陈敬仲完世家》。

为何不做《田敬仲完世家》呢?因为在古时“田”与“陈”是同音之字。齐国的始祖陈完也做“田完”。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田”、“陈”的字意。

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1)

首先我们来看《说文解字》对“田”的解释

“田,陈也。”《尔雅·释地》“郊外谓之牧”,“牧”又写作“田”。李巡云“田,陈也。谓陈列种谷之处。”取其陈列整齐谓之“田”。古时种菜之地谓之“圃”,种果树之地谓之“园”,而种谷之地则谓之“田”。后来人们进一步说明田是种谷稻之地。

《禹贡》“厥田惟中上”,郑玄解释说“能吐生万物者曰土,据人功作力,竟得而田之,则谓之田”。《公羊传》“凡言田者,指垦土之地。”《经籍纂诂》“田者,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一切经音义》引《仓颉》作“田,种禾稼也。”《释名》“田,填也,五稼填满其中。”

总之,“田”就是人们劳作而能获得收获的土地。

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2)

古代的“田”还有其他一些意思

比如“田”也可用作动词,为“耕作的意思”。如《汉书·高祖纪》“令民得田之”。意思是说让百姓有土地可以耕作。

“田”还有“猎”的意思。《易解》“田获三狐。”《礼记·郊特牲》“唯为牡田。”《左传》“宣子田于首山。”《书·无逸》“不敢盤于遊田。这里的“田”均是“猎”的意思。“田”就是“猎”的别称。因为在田里取禽,故曰“田”。

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3)

古时人们食肉,穿兽皮做的衣服。擒捕野兽与种田同样重要。。故以“田”为“猎”。春夏秋冬田猎都为重要的宗庙之事。春猎曰“田”,夏猎曰“苗”,秋猎曰“蒐”,冬猎曰“狩”。《白虎通·田猎》“四时之田,总名为田,何为田?除害也。”也就是说春天要田猎,为的是除去害虫,让农作物能够好好的生长。“春谓之田何?春,岁之本,举本名而言之。”春天是一年之始,所以春天的捕猎直接称为“田”,以猎的本名而言之。

“田”还有赋税的意思

《国语·鲁语》“田一井也。”韦昭注曰“季康子欲以田赋。”《公羊传》“田谓之一井之田。”《孟子·离娄下》“田,业也。”“然后收其田里。”这里面的“田”都是赋税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陈”这个字

上面我们讲过“田,陈也。”“陈”做陈列来讲。其实这个“陈”字在古时不是这样写的。陈列的“陈”本应写作“敶”。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天田,陈也陈本应做敶,敶,列也,古与田皆曰陈。”“田”与“陈”因叠韵(韵母相似或相同)所以互训。《史记》中的陈敬仲之后为田氏,“田”即“陈”,假借“田”为“陈”。

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4)

以上我们知道了“田”和“陈”古时同音同训。“敶”为“陈”的本字,“陈”是后起之字。

我们分别讲一下“敶”和“陈”

首先来看本字“敶”。《说文解字》“敶,列也。”如《韩诗》“信彼南山,惟禹敶之。”古时用的“敶”字没有左耳刀,如图:

上图的字和“敶”本为陈列字。到后来,人们假借“陈”为陈列之字。“陈”通行后,“敶”字便废而不行了。以至于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敶”这个字了。

“敶”还是军阵之“阵”的本字

“阵”是后人妄造无理之字。“阵”行而“敶”废。古铜印有“陷敶破虏司马”印,足能证明“敶”为“阵”之本意。我们在读《史记》、《汉书》等史书时往往会有“军陈”、“陈于某某地”的字样。亦可知古时无“阵”字。“敶”、“陈”才是两军布兵列战之字。最初,军敶为“敶”的本义,后来假借为铺陈、陈设的意思。

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5)

我们再看“敶”的衍生字“陈”

《说文解字》“陈,宛丘也。舜后,妫满之所封。”由此可以看出“陈”只表示地名,又引申为姓氏。宛丘即今天河南睢阳附近。

丘上有丘谓之“宛丘”。舜帝的后代,妫满的父亲为周武王的陶正(制作器具的官员)。武王很信任他,便封妫满于陈,为胡公。陈的都城就在宛丘。

《说文解字》中,“陈”在左耳刀部下,“敶”在“攵”(读pu一声)部下。这又可以说明“敶”不与地势有关,它的本意是军敶。而“陈”为土山(丘)之意,代表的是与地势有关的地名。后来“陈”被大量使用,代替了“敶”字,便不再只表示地名、姓氏,它的用途就更广泛了。

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6)

我们再来看看“敶”还有哪些意义

1. 《广雅·释诂》云“敶,布也。”

2. 《左传·隐五年传》“陈鱼而观之。”这里的“陈”是张设的意思。

3. “陈”又有“说”的意思。《文选.古诗》“欢乐难具陈”

4. “陈”亦有“示”的意思。如《国语·齐语》“相陈以功。”

5. “陈”还有居住的意思。《史记·龟玆传》“三瓦而居之。”

6. 《素问》“宛陈则除之。”又《荀子·富国》“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这里的“陈”都是旧的意思。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了“田”与“敶”古时同音。古音与今音不同,所以我们不了解田齐的历史为何被司马迁写作《陈敬仲完世家》。

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7)

古今音的不同,在《诗经》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我们今天读《诗经》感觉并不押韵,但是那时候的古人读起来肯定是押韵的。今天的普通话和古代人所说的话是不同音的,我们汉字的读音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们的汉字讲形、音、义。字形经过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等的变化到了今天的楷书;字义也在变化,有些字慢慢引申出了其它的意思;而读音同音也是在变的。总的说来,在三国之前为上古音,两晋南北朝时期语音开始第一次变化,到唐宋时期为中古音,元朝以后为近古音。

古代汉字注音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说古音与今音不同)(8)

我们对古代的语音也是在慢慢认识理解的。南宋大儒学家朱熹那时也是不知道语音是在变化的。在那时人们读《诗经》已经不押韵了,有人就提出了“叶韵”(协韵)的方法来解决不押韵的问题。“叶韵”就是将诗中的韵脚字人为的给它改变读音,使它能够押韵。朱熹就经常这样做,很显然这是错误的。直到明朝时,才由陈第首次提出古音与今音是不同的,不应用“叶韵”人为的将某字改音,用上古音读《诗经》是押韵的。

对古音有系统研究的第一人应该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最巅峰时期是在清朝的乾隆,嘉庆时期。以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人为首的“乾嘉学派”使整个训诂学、音韵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他们的研究将上古音分为若干韵部,从而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人的“普通话”。

关于汉字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形、音、义每一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今天我只讲了语音的冰山一角,以后还会与大家分享它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