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的自然景观介绍(三清山特殊气候孕育东亚最大华东黄杉群)

三清山的自然景观介绍(三清山特殊气候孕育东亚最大华东黄杉群)(1)

华东黄杉是松科黄杉属下的一个品种,常绿乔木类,树皮灰色,并有不规则块片状开裂,小枝淡黄灰色或淡灰色,是国家二级保护渐危植物。

华东黄杉主要生长在我省,并在与我省交界的安徽与浙江边界有少量分布。在我省三清山地区,华东黄杉常有大面积分布,并在局部形成优势群落。目前已发现华东黄杉在三清山的分布面积达上百公顷,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存有华东黄杉群落面积最大的区域,并且可能是一个珍稀孑遗群落。其中最大的一棵高约24米、胸径达1米,树龄已逾300年。

因为三清山坐落在我省偏北部,呈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且具有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气候特点,最高温在32~35℃之间,最低温在-9~-16℃之间,土壤为红壤与山地黄壤,pH值在5.5~6.5之间。这些条件都正好符合华东黄杉较高的生长要求。

在三清山中广泛分布

为东亚已发现最大种群

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山体呈荷叶形,东、南、西三面陡峻,北面稍缓,海拔为200~1816米。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山中生长着大量具有华东地域代表性的植物,华东黄杉就是其中之一。

据江西师范大学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晓燕介绍,华东区域是我国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就是拥有较多的古老植物,有的植物甚至在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初期就在华夏古大陆地区起源了,至今约有2.5亿年历史。

据了解,华东黄杉属于松科,是黄杉的一种,因其主要分布在赣北上饶及零星分布于皖南歙县、浙西临安的交会处,因而得此名。

在三清山海拔1200~1650米的区域内,华东黄杉常形成大面积分布态势,并在局部山体上形成非常少有的优势群落。据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吴金火介绍,华东黄杉主要长在三清山“神龟探海”景观与庐泉井附近,越向西长势越好。目前三清山分布的华东黄杉面积达上百公顷,是迄今发现的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面积的华东黄杉群落。

果实形似菠萝

树龄最大超过300岁

据了解,华东黄杉为常绿乔木类,高度通常在10~20多米间,树干直径在1米左右,树皮为浅灰色,还有不规则的小树片在树干上呈开裂状,树枝则是在淡淡的灰色中夹杂着一丝浅黄。

华东黄杉在冬天开始发芽。树芽就像一个带尖的褐色或红褐色卵钉。华东黄杉的叶子通常有1.5~3厘米长,而宽仅约2毫米,是典型的针叶,细长带尖。叶子背面还有2条细细的白色线条,是气孔带。叶子排列成两列在主枝上以辐射状向外伸展,有的为笔直的状态,有的则稍稍弯曲。

华东黄杉的果球就像一个缩小的菠萝。在过去,由于科学水平有限,人们缺乏相关的植物常识,便把这种长有“小菠萝”的华东黄杉称为“异萝松”。华东黄杉的果球长5~6厘米,与树枝相连的部分较为宽大,顶部渐渐变小,带有白色粉末。果球通常在4月开花,10月成熟结果。

据吴金火介绍,2007年前后,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省内多名生物学专家在三清山考察时发现了一棵高约24米、胸径达1米的华东黄杉。这是三清山已发现的最大华东黄杉。据专家推测,其树龄已经超过了300年。

热带向温带过渡气候

为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据介绍,华东黄杉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一般只长在海拔600~1500米的丘陵、山坡与谷地上。并且华东黄杉属于中性树,对土壤要求高,需要红壤和黄壤的混合土壤。在其生长初期,幼树不易过多接受阳光照射,更为喜阴,但到了壮龄,又需要大量阳光才能茁壮生长。

因为三清山地处我省偏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域,具备一定的温带针叶林的生长条件,又呈现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具有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春秋漫长、冬季寒冷的特点。其年平均最高温度在32~35℃之间,最低温度在-9~-16℃之间,相对湿度在90%左右。山体多被红壤与山地黄壤所覆盖,土壤的pH值在5.5~6.5之间。山体还长有大量低矮灌木与草甸,正好能为幼树遮阴,但又不影响壮树采阳。

这些自然因素都为华东黄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三清山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华东黄杉群落生长地。

或为孑遗植物

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如今,我国的华东黄杉数量已非常有限,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渐危树种。

据刘晓燕介绍,华东黄杉树形雄伟壮丽,看上去气宇轩昂,并且树干端直,侧枝发达,枝叶稠密,整体树姿优美,可用作庭园绿化、装饰。

同时,华东黄杉的木质也很优良,树干中心为褐色,有光泽,周边为浅黄色,区别明显,不会串色。其木材纹理直,结构细,易于干燥,刷上油漆后能长时间保存,是建筑、家具的理想选材。其树干纤维长,可造纸。其果球还可入药,能温脾肺,通气止咳,还能改善大脑功能,对治疗脑供血不足有很好的作用。

如此多的功效让华东黄杉倍受人们青睐,也使其遭到了过度砍伐,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华东黄杉树种资源更是急剧下降,现仅在三清山等山区才能见到较大直径的植株。加上它可能是孑遗植物,更新能力弱,数量越来越少。

据了解,孑遗植物就是人们常说的“活化石”植物,通常起源于二叠纪与三叠纪期间,但因地质、气候的变化,只在很小范围内生长,几近灭绝。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性。

近缘种群大多已灭绝

自然繁殖率低

作为孑遗植物,好的一面就是它保留了植物的原始性,有助于人们对远古植物、环境、地形进行探究。不足的一面就是其近缘种群大多已经灭绝,所以比较孤立,进化上也较为缓慢,无法快速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导致不能大范围生长,极易灭绝。

据介绍,现在人们很注重保护银杏、银杉等一些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濒危树种,对华东黄杉这类植物关注得较少。因为华东黄杉所结的种子中空壳居多,有果无实。就算有种子的果实种下后能发芽的也只有一小部分,种子可孕率极低,所以光靠其自然繁殖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可以采取保护母树,提高种子产量,促进其天然更新以及筛选优良种子秋收春播的方式来扩大种植面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