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最常说的话是什么(语文老师曾经写错的几个字)

汉字很难写,多一笔,少一划,哪里长一点,这里短一点,都可能是不同的字。不要说老外,也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稍不注意也会写错。

这里我给大家说说自己曾经写错的几个字的故事,并试图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些字为什么这样写。

语文老师最常说的话是什么(语文老师曾经写错的几个字)(1)

“周”,这是多么常见的字,小学生都知道。但一次办公室的一位周姓同事问我:你是语文老师,我考考你,我的姓“周”字怎么写?我知道他这么问,必定有鬼,但又实在想不出鬼在哪里,于是在纸上写了一个。他看了,果然得意的大叫:错!哈哈。然后他告诉我,里面不是“士”,而是“土”。我有点不相信,一查,果然如此,真是惭愧。

为什么呢?据有人考证:“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纵横,像田中所植,田言种植之地,圄则指四周四至,两者所指不同,而取谊则近,故《成周戈》,周字直作田。”也就是说,最早的“周”字是指界限分明的农田,田里种满了庄稼。这么看来,里面当然是“土”。

说实话,自己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老师告诉我“周”字的里面不是是“士”,而是“土”。也许那时候的教师业务水平没有那么高,希望现在的小学老师能把正确的写法教给学生。

语文老师最常说的话是什么(语文老师曾经写错的几个字)(2)

这个字以前我一直把它的右边写作“市”,直到有一次学校举行大型教研活动,休息时间,一个我熟悉的政治教研员故意问我“沛”怎么写。我又知道有鬼,但这次变聪明了,知道自己平时的写法不对,只能说明右边不是“市”,于是把右边连起来写。想不到蒙对了,他连连称赞“不错,不错”,其实我心里还是惭愧,惭愧。

后来,我仔细查证了一下,发现“市”和“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偏旁。“巿”,音[fú],连《说文解字》中都有这个偏旁:【巿部】巿 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諸矦赤巿,大夫葱衡。从巾,象連帶之形。有点难懂,总的意思“巿”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一种服装,据说是指古代的一种祭服。现在这个偏旁的字不太多,主要有“肺、沛、昁、杮、姉、芾、馷、伂、犻”,读音也多有不同。

语文老师最常说的话是什么(语文老师曾经写错的几个字)(3)

这个字的写法比较特殊,但我一直没有特别注意。直到某一年的《汉字书写大会》上,一位选手写这个字时跟我们一样,把上面写成“曰”,镜头给了一个一位专家抬头的动作,我心想可能这里有问题。果然,专家说这里其实不是“曰”,里面和下面的一横都不能跟两边连在一起。只不过,这个一般人都不会注意,所以专家最后还是当他写对。

我大吃一惊,找来“昌”字作对比,果然不同,请看:

语文老师最常说的话是什么(语文老师曾经写错的几个字)(4)

我庆幸,又学了一个字的正确写法。原来,“冒”字的上面不是“曰”,而是“冃”,《说文解字》:【冃部】冒,冡而前也。从冃从目。意思是“冒,蒙覆着眼睛前进。字形采用“冃、目”会义。”

也许有人会说这太吹毛求疵,有点孔乙己的味道。确实,这个字如果写行书,我们不必太在意这个,但毕竟体现了一种文化,我们不能不正视。

语文老师最常说的话是什么(语文老师曾经写错的几个字)(5)

这两个字,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一直以为是“九”字旁,其实错了。我也是当年在学打五笔字时,按“九”字怎么也打不出这两个字,才知道自己写错了,你说尴尬不?

原来这里大有文章。这两个字的偏旁是尢’。《说文》:“尲,不正也。从尣兼声。”“尬,尲尬也,从尣介声。”也就是说,“尴尬”二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是“尣”。这个“尣”又是什么东东呢?且看《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而“尢”字《说文》解释为:“跛,曲胫也。从大,象偏曲之形。”看来,“尢(尣)”是一种残疾,“尢(尣)”字旁的字多与人骨骼弯曲之状态有关。

之所以人们不注意这个偏旁,主要是因为这个偏旁的字太少了,而且大多都是生僻字,如“尥”字,算是常见一点了,其余的如尮 duò、尯 kuì、尳 gǔ、尰 zhǒng等,都没有见过吧。

说了这么几个写错字的故事,不是在掉书袋,面意在告诉大家,汉字真的太博大精深了,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去钻研,汉字文化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

您有相类似的故事吗?我是高中语文老师轻上红楼,欢迎关注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