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1)

他因“功夫巨星”而被世人熟知,不过,电影之外的李小龙,你知道多少,比如,他的小名,他会跳恰恰……来,请随小编一块扒拉扒拉《参考消息》的报纸堆,看看他的陈年趣事。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2)

李小龙是功夫巨星

“妈妈,我是个东方人”

2003年7月29日就记录了一些关于李小龙的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1。李小龙刚出生时,母亲何爱瑜担心妖魔鬼怪会祸害这个儿子,给他取了名字:细凤(即小凤),并在一只耳朵上扎了眼。后来正式的名字叫振藩,而英文名“布鲁斯”是他所出生医院的护士小姐玛丽·格洛弗起的。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3)

曾是街头斗殴专家

2。他是街头斗殴专家。被拉萨尔书院开除后,他成了街头小混混的头目。李小龙也从校园群架一下参与进了上世纪50年代香港黑帮争夺地盘的大斗殴中。

3。李小龙还是1958年全港恰恰舞大赛冠军,他参赛目的十分简单:吸引女孩并使自己的举止更优雅,的确,女孩们个个都被他有魅力的微笑所俘虏。

4。他通过书本学导演:在香港,李小龙与母亲重逢时,他说:“妈妈,我是个东方人,要想崭露头角,就必须在电影里打败所有的白人。”拍《猛龙过江》时,他买来了几十部与电影导演有关的书籍,独自一人承担起了整部影片的全部工作:自编、自导、自拍,亲自选定拍摄场地,自己挑演员、选服装并担任武打设计。他甚至还自己拟音。有时,他一天内甚至要拍66场戏。

5。他曾拒绝猫王。当好莱坞对他有兴趣时,米高梅公司给了他一个与猫王埃尔维·普雷斯利合演的机会。对这位摇滚歌手来说,这是一个清除其服用麻醉品这一污点的好机会,但李小龙拒绝了这一合作。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4)

《龙争虎斗》剧照,李小龙成龙罕见同框

李小龙的“饭圈文化”

李小龙或许创造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涵盖中西乃至全世界的“饭圈文化”。

在《参考消息》1998年8月7日的报道中,香港《亚洲周刊》给出了强大的“粉李小龙”理由:当下社会上不问是非对错、只在乎“自我感觉良好”的“反英雄”充斥,反智式“无厘头”大行其道,更不要说滥杀无辜的黑社会领袖被崇拜,形成“枭雄硬充英雄”的怪现象。

而李小龙重气节、反邪恶的英雄形象恰好形成强烈反差,一扫道德上虚无的歪风。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5)

李小龙的经典形象

对他的喜爱在日本甚至显现出了反差——“本该恨着却不可自拔地爱上”:李小龙在《精武门》中痛打日本人,竟能赢得日本影迷推崇,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高居日本杂志最受欢迎明星之列”。文章形象描述“三节棍、不断弹跳的脚步、瞬间发拳时吼叫、旋风般连环三腿飞扫、隆起的肌肉、拇指擦擦鼻尖的小动作,这些均是李小龙的特征,记载他的光辉。”

对李小龙的崇拜甚至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几乎成为世界各地华人的英雄,马来西亚的华人也不例外,纷纷把小孩命名为小龙,可见李小龙的魅力真不简单”。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6)

《参考消息》刊登题为《俄罗斯的功夫小子》的文章

李小龙的粉丝并不仅限于亚洲,在俄罗斯也不乏追随者。2001年3月1日《参考消息》刊登题为《俄罗斯的功夫小子》的文章,提到年近12岁的“赫列布尼科夫,自幼习武,熟练掌握了中国的各种拳术、棍术、刀术。他10岁时在俄罗斯全国武术锦标赛上施展拳脚,击败众多年龄超过自己的对手,一举获得少年组冠军。而因为武艺高强,人们都称赫列布尼科夫为俄罗斯的‘李小龙’”。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7)

波黑“李小龙”

2005年11月28日的《参考消息》还记载:路透社报道,位于波黑南部的莫斯塔尔市当天为世界上第一尊功夫传奇人物李小龙的塑像揭幕,以此向该国各族人民的这位偶像致敬。这尊真人大小的青铜塑像高168米,被安放在莫斯塔尔的中央公园里,靠近波黑1992年至1995年的内战前线。

在2003年7月22日的《参考消息》报纸中,更是记载了美国影迷纪念李小龙的风潮:“据美联社报道,许多拜访维尤湖李小龙公墓的人说,他们对李小龙的崇拜远远超过他作为一位电影明星的名望。俄勒冈州波特兰市29岁的迈克尔说:‘他从未让任何事情阻碍自己前进。他从未限制自己。如果有一个障碍物挡了他的道,他会找一条道绕过它。’”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8)

在香港的李小龙雕像

世人对李小龙的崇拜不限国界和文化。《参考消息》2001年1月17日的一篇报道称“东方武术倾倒英伦”——李小龙开启的“东方功夫潮”让武术馆瞬间门庭若市。标榜功夫、柔道或空手道的影片,譬如《卧虎藏龙》、《霹雳娇娃》在过去的4个月里已经使得英国的东方武术迷增加了20%。

尽管李小龙的种种由于他的“不在场”也留下了颇多争议性,比如他的死因,肖像、名字的版权等,但至今“李小龙效应”还在激发着中国武术热潮(譬如周星驰就是铁杆粉丝)。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9)

李小龙在采访中谈论“水的哲学”

李小龙著名的“水的哲学”如此说道:摒除思绪、你无形态、无形状,像水一样,你把水倒进杯里,水便成为杯的形状,你把水倒进瓶子里,便成为瓶子的形状,你把水倒进茶壶,水便成为茶壶的形状,水能流动亦能冲击。因而李小龙既柔似水,却亦硬如钢——他在美国的白人世界中,并不以自己是亚洲人为憾,反而要把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撑”得满满当当。

钢铁硬汉的脉脉温情

在李小龙众多的书信里,最打动人的无疑是他写给爱妻的一系列家书,不仅数量多,情感也最为饱满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为丈夫、父亲对家庭的拳拳热爱、对妻儿的细心呵护。

李小龙写给妻子琳达的信,内容丰富,情绪悲喜皆有,有照顾狗、关注航班等日常琐事,也有两人你侬我侬的柔情蜜意——为度蜜月的多次规划,关于家庭与事业未来的畅想,甚至还有房贷如何还、影片在美国与中国香港怎样拍才能挣到更多钱的精打细算等,可谓事无巨细。

他写给琳达的每封信都堪比情书。此处仅举他所写第一封约会信(1963年10月20日)为例,因为这不仅是两人爱情婚姻家庭之旅的开始,更因为这封信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颇具文采,简明扼要。

琳达:

人生在世,略具薄资则知足则止;慕高雅而远奢华,慕精纯而远潮流,求杰出而非体面,求富足而非富有;勤学、默思、逊言、端行;悦纳万象,有勇有为,静候天时,决不冒进。换言之,且任本心天性,于平凡中自在生发。

李小龙

此信也可见出译者李倩的别具匠心。她在本书中很少用到如此富于中国古风文采的译体,多是明白如话的书信体。想必是缘于此信系李小龙夫妇爱的肇始,因而译得格外信达雅。通篇富于诗意与文字的洗练美,展现了李小龙硬汉表面下十足的柔情。正是这种真挚的情意,打动了爱尔兰裔美籍姑娘,两人喜结连理,婚后育有一儿一女。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10)

李小龙全家福

李小龙夫妇彼此深爱,相互敬慕。在李小龙得病或养伤期间,琳达曾短暂打工养家。这让李小龙非常痛苦,他认为养家糊口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随着演出费的增多,养家还贷终于不再是问题,他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欣慰的笑容终于绽放。书信里的李小龙,与为生活奔波的大众何其相似。他以执着的精神等到了辉煌的那天。我们同样可以像他一样,做命运的主人与生活的强者。

友情助力下的追求卓越

在李小龙众多的友人与弟子中,严静海不仅是帮助他在功夫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得力助手,还是年长20余岁关怀呵护他如同兄长的角色。严静海也是这本书信集里除了李小龙之父外,唯一提到的先于李小龙去世的重要友人。

读严静海与李小龙的往来书信,仿佛看到一对挚友彼此扶持、友爱的生活画面。严静海应该是第一个了解与见证李小龙创立截拳道从念头到实施全过程的重要人物,李小龙在给他的书信中说:“我的那套功夫体系已略具雏形——这一体系的主干是咏春拳,另外又结合了击剑和拳击。至于训练,我还有其他的练功方法。等我全部构思完毕后,会通通写下来。天呐,我自创的拳法就要成形了!”

李小龙学功夫的故事(功夫之外李小龙鲜为人知小故事)(11)

李小龙

可以看出,在挚友面前,李小龙展现了自己最为真实可爱的一面,对即将取得的成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急于与对方分享。他们是兄弟、朋友、师徒,也是武学方面最为要好的知己。严静海对李小龙的帮助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传授的肌力训练法。严曾是举重运动员,于肌肉训练颇有经验。李小龙依法苦练不辍,使本身已然非常强健的肌肉愈加发达,抗击力和爆发力更为凶猛。所以说,若无严静海的帮助,李小龙那强劲威猛的身手及铁铸般的身体很可能会打些折扣。毕竟,当李小龙脱下外衣展露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健硕肌肉时,那种霸气威猛的神威气势瞬间压服了对手和无数的观者。

所以,当读到1973年1月李小龙写给严静海弟弟的书信时,想必无数读者会和我的心情一样:“走笔至此,悲不能书。”更令人唏嘘不已的是,仅过半年,李小龙便追随这位大哥而去了。

璀璨夺目的演艺之路

1967年,李小龙开始接触影视业。自此,他的来往信件中关于影视与功夫结合的内容越来越多,他的功夫已步入巅峰期,出演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可谓水到渠成。

当然,如同他初到美国谋生及开设武馆一样,他在影视业最初也遭遇西方大电影公司的傲慢无礼,比如拿不到主角、没有台词、薪酬偏低等。对此,李小龙早有预料,踏实肯干,在美国发展不顺利,便借香港影视机会崛起。他在信中说:“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一个人的心灵造成了何种影响……成功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终点。”此话如同哲理格言。李小龙也切实践行了对成功的注解,他不断将武学修为运用于影视剧。随着经验的增多与名气的提升,他开始组建自己的电影制片公司,并且参与剧本故事的撰写。

他关闭武馆,全身心投入影视业。但在关心徒弟方面,他依然谆谆教导,提醒他们务必注重武学的实践,因为诸多弟子此时也是授业师父了。

李小龙在书信里细致讲述了他回归香港从遭遇不待见到一步步取得辉煌成就的行程轨迹。他在美国多年的打拼并非白费功夫:“其一,我从美国电影业内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二,我对武术自有一番见地。”他积累了诸多表演经验,对武学修为也有了独特看法。正是缘于此,当他和徒弟遭遇人生的坎坷不平时,才能说出令人感佩不已又颇具共鸣的肺腑之言:“相信我,欲做大事、成大业,总难免遇上一些大大小小的阻碍。这些障碍本身无足轻重,唯有你应对障碍的方式最为要紧。除非你自认失败,否则根本就不存在失败一说,但请万勿坐以待毙到如此地步……请视之为挑战与机遇,你完全有能力凭借自身的才能与干劲取得相应的回报。”

李小龙还写了许多催人奋进的诗,同时将欧美诗歌翻译过来,将这些原创与翻译作品寄赠友人。其实,李小龙一生都在振奋激励自己。由于多年习武导致伤病困扰,即便以顽强毅力克服,伤痛一直伴随着他的余生,甚至他的猝死正是因为服用止痛药过敏而导致脑水肿发作。

随着《盲人追凶》《唐山大兄》《精武门》等一系列影视剧热播,李小龙终于时来运转,成为港岛第一明星,受到最尊崇的待遇。他在写给琳达的信里快乐地分享了这些:“配有专用的化妆品、休息椅,就连舒洁纸巾都是独备一份。没错,我有强烈的预感,我定能在香港成为史无前例的大牌影星。”

没错,他的影片一次次刷新香港乃至亚洲的各项纪录,欧美电影大亨也对他重视起来,片约不断。他和家人享受到了最顶级的贵宾待遇——往返头等舱机票,顶级食宿安排等等。

他在给华纳兄弟影业董事长泰德·阿什利的信中说:“最为重要的是我的演技确已日臻精湛,而作为一个逐梦者,我的付出终将助我达成所愿。”李小龙还在信中总结了自己取得这些辉煌的原因,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他既引以为傲,又始终有着警醒的态度:“自《盲人追凶》后,我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表演经验,因为我不仅承担了扮演主角的责任,更开始执导自己的电影了……我已成了华语影坛头号影星,喜事接连不断。无论以哪里的标准来衡量,我都算得名利双收……我反复探索过自己的内心,发现在心灵深处我最珍视的是品质:以负责任的态度和一流的技艺竭力做到最好。”“……如今我已能不着痕迹地运用表演技巧真实、有效、巧妙地表达自我。简而言之,个中诀窍没有人能比我领悟得更透彻。”

阅读李小龙信札的过程,如同伴着他一起成长:他通过不断努力迎来人生的辉煌——他在表演中学习并全面成长,他总结的一系列经验正是他在人生晚年取得华彩的法宝。

李小龙是华人影星中在西方第一位取得杰出成就的武术家,对宣扬中华武术甚至重塑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形象认知都起到重大作用。通过他的电影,大量西方人改变了“光头、长辫、旗服”等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很多西方影视里再次出现中国人时多作为武术高手,以致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个个会功夫,甚至远来中国学武。李小龙也非常满意自己在西方获得的成绩:“纵然我现已涉足新的领域(演艺),但回首过去十年,发扬中华武术一直是我奔走的主要重心。而我在武术方面的成就也最令人满意,三位全美自由式空手道冠军如今都师从于我,为此,‘中国人’这三个大字也在武术界内威名大振。”

李小龙始终未忘自己中国儿郎的本色,以拳拳爱国之心在生活中在影视里处处体现——踢碎“东亚病夫”牌子、打遍前来挑战的邪恶势力,匡扶正义,嫉恶如仇,再现了中华大丈夫的英雄本色,让无数西方人见识了中国人不可欺的正气凛然模样。至今,李小龙和他塑造的影视形象依然令无数人心生敬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