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

丁真很帅吗?有点帅,但离型男还差得很远。丁真很有故事性吗?有那么一点点,但离《三国演义》的一页纸都还差十万八千里。

但不管怎样,丁真是真的出名了,就连我这个从没有过多关注他的人,也知道他是如何暴红的了,没办法,连央视都隔三差五地报道有关他的消息,你真没办法回避他。

丁真的走红,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有人说他的走红是其无邪笑容:一双未经过奥数考验的眼睛,就像是羌塘草原的蓝天那么澄澈。

不过丁真的走红也没什么不好的,起码他那个甜野男孩的称谓能让人回归原乡。

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1)

丁真红了,连带着他的故乡也红了,甚至于他所戴的同款耳环也成了热门货。这还真不是玩笑,笔者就是一个开网店的小网店业主,在写这篇文章之时,顺手查了下X宝网上的数据,各家店的销量还真不错,且宣传词正是“丁真同款”,大有秀场“X冰冰同款”的味道。

估计买这些耳环的人少不了和丁真差不多年龄的青少年。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大多能人接受少数民族的男孩戴耳环,理解成人家的民族习惯,但若是汉族家庭能接受自家的男孩戴耳环吗?

笔者斗胆猜一下,估计百分之九十的家庭会把自己的孩子破口大骂一场。

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少数民族男孩戴耳环会把他当成非常正常的事情,而认为汉族男孩戴耳环就离经叛道了呢?

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2)

说到底,汉族相对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保守拘谨一些。我们习惯了看到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同胞载歌载舞,在穿着打扮上也自然随性一些。我们无数次在镜头中看到他们又唱又跳,感叹咱们汉族缺少艺术细胞,其实是忘记了汉族也曾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是诗歌,词是歌词,说到底古典中国是一个歌的国度,既然古典中国是一个“歌”的国度,那么自然不会缺少舞,因为还有一个汉语词汇叫“歌舞”,你无法想像只有歌,而无舞。

最原初的汉族,也和今天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一言不和便载歌载舞,那时的我们同样奔放,同样敢于表达,同样彰显自我。悲伤也好,喜悦也罢,说唱就唱,说跳就跳。

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3)

一首《关雎》,字数没多少,“窈窕淑女”四个字却回环往复,最初的华夏族,没那么多遮遮掩掩,代表先秦文学的《诗经》,无数名篇也都是这种对生活直抒胸臆的表达。

楚汉相争,项庄舞剑时,相信我,他舞的剑肯定不是单纯的武术表演,而肯定是有不少舞蹈成份的。那时候的普通百姓,歌舞肯定是日常生活,不然垓下之围,汉军怎么可能用四面响起的楚歌就让项羽的兄弟们意志受到严重的打击。

刘邦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这个勇武信义的四百年两汉时代,最终赋予了我们这个民族骄傲的族名“汉”!汉是汉子,汉是星汉(银河),我们曾经有多么开阔的胸襟。

刘邦作为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让我们来看一下南朝梁·萧统将其《大风歌》选入《文选·卷二十八》杂歌类的原文:

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4)

“高祖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开国皇帝尚且击筑而歌,四百年两汉的百姓又怎么可能在生活中委曲求全。

每当考古发掘一座汉墓,壁画中的人们总是唱歌跳舞,女人跳、男人跳、小孩跳、老人跳,两汉时代,是一个快乐奔放勇敢的时代。

他们的精神延续到了东汉末的三国时期,纵使那个时候三国相互攻击,把好好一个华夏打得像个筛子一般,也没见有外人能侵略华夏一寸土地。可以想见彼时的华夏人武力值有多高,但千万别以为他们只会打仗。

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5)

诸葛亮“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上演一出空城计的好戏,吓退司马懿麾下十余万大军。“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曲有误,周郎顾”的这位音乐大师征战之余和妻子小乔携手调曲跳舞。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时,曹操观着沧海,便“歌”以咏志,抒发豪情。

三国的人们,语言和性格的表达都是直接的。所以诸葛亮才会在阵前骂死王朗,在江东舌战群儒。

从曹魏手中夺权的晋,创造了一个历史名词:魏晋风度。

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6)

虽然社会大动乱,但那些名士们养成了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于礼。

“竹林七贤”们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活脱脱一群像丁真一样的率真大男孩、老男孩。

星移斗转,没多时大唐闪耀登场,陪着他的是唐诗的盛世。那位曾经伟大过的唐玄宗对唐朝音乐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他自己谱曲、演奏多种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无一不通、无一不晓。别责怪他宠幸杨贵妃,因为杨玉环不仅是一个美女,也是那个时代的音乐家和舞蹈家。甚至当你追究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也会发现大胖子三百三十斤重的安禄山能在唐玄宗面前像旋风一样把胡旋舞跳得飞天遁地也是原因之一。

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7)

皇帝如此,在唐诗飘荡于大唐各个社区的大环境之下,谁要觉得李白、白居易、杜牧这些人K歌水平比我们差,那显然不尊重历史。这个时代的汉族人,对生活的表达依然是直抒胸臆的,没那多花花肠子。也正因如此,杜甫暴露大唐阴暗面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才看得到。

五代十国作为唐诗和宋词之间的过渡期,这时人们的性格同样像今天的草原民族一样外显和张扬。后周太祖郭威的外号就叫郭雀儿,皇帝的颈上就纹着一只飞雀。

郭威去世后没几年,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大宋王朝建立了,刺青纹身成了普通百姓的一种时尚。于是我们看到鲁智深的一身花绣,史进的外号更是叫“九纹龙”。那时的男人还分外爱打扮,在头上插个花什么的成了常态,还是说水浒,职业是刽子手的蔡庆平时居然也戴一枝花,所以搏了过“一枝花”的绰号。和大宋朝的汉族子弟相比,丁真这小伙子戴个耳环简直就不值得一说了。

作为一个把古典中华文化演绎到顶峰的时代,宋词是其最好的代表,不管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宋人都在用歌声咏唱着自己的生活。

直到崖山一战后,蒙元最终统一中国,也最终给唐诗宋词画上了句号,由于采用不平等的民族政策,甚至汉族人必须几户人家才能共用一把铁制菜刀。很难想象,这种统治下的百姓还能像《诗经》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样无拘无束地歌唱生活。

当蒙元垮台后,代元的明及后来的清却变得一样保守。那个曾经载歌载舞的汉族就这样变样了,“箫鼓追随春社近”,每遇悲喜事,曾经一言不和就唱歌跳舞的汉族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唐诗宋词消失的那一天,也便成了载歌载舞汉族的终点。

如今的汉族感叹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却忘记了自己也曾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如今的汉族感叹丁真是一个甜野男孩,却忘记了曾经的汉族男孩子的眼神也是那么澄澈。那么原生态,那么没有污染。

丁真四川人为啥是藏族(汉族男孩也像丁真那样戴耳环父母如何应对)(8)

突然想,要是我家男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想也像丁真那样戴个耳环!”

作为父亲的我将如何回答,我想我的第一反应是守住大门说:“好,但我俩从此断绝父子关系!”

是的,宋朝离我们已经741年了,赶快背英语单词去,虽然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他所学的英语和所做的奥数题在他今后的人生中毫无用处!

如今各地都在宣传今后中考要增加体育的分数,但若只是增加体育的分数,而不从其他学科中减负,我们的孩子将会更累。

我们只能在梦境中期待自己孩子的眼神像羌塘草原的蓝天那么澄澈,而在现实中目睹他们的近视程度从300到400到500到60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