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粽子的散文(美文欣赏龙潭坪的粽子)

有关粽子的散文(美文欣赏龙潭坪的粽子)(1)

文/谢德才

一个朋友到乡下去,要途经龙潭坪,还隔一座山,他就拔通熟人的手机,叫他帮买几个粽子,对方却说,要排队,我给儿子买的都还没买到手……

说起龙潭坪,那里确是个好地方。传说是一个五龙捧圣之地,由五条形似龙的青龙垉、水龙垉、来龙垉、白龙泉、龙溪口的小山而围成。

这地方,美女如云。她们的腰肢柔软纤细,眼睛大,很能吸引异性的注意。

龙潭坪是粽叶之乡。放眼望去,山川绵延,无边无际。深山里,白雾缭绕,处处都是粽叶。

粽叶,密密麻麻,一页盖住一页,望不见天,偶有一缕阳光钻缝而下,就如穿针引线,连接天穹和天地。

有关粽子的散文(美文欣赏龙潭坪的粽子)(2)

天气晴好的日子,打粽叶的女人天刚蒙蒙亮就起了床。她们背上几个大袋子、一壶茶水和几个蒸熟的红薯就往深山里跑。极个别的,还会在腰间插上一把镰刀,以备不时之需。

红军村的红军寨,是粽叶最多的地方。除了满山遍野的野生粽叶以外,还有大面积人工种植的粽叶。那人工种植的品种,大概经过了迭代和改良,叶儿更宽、更长、更绿。女人们来到这里,主要去野生粽叶林。她们打满两大袋,挑出山,就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歇歇气,土家吊脚楼里的红军后代为她们端茶倒水,还讲起红军村的故事。红军村的所在地毛垭,是贺龙带着队伍活动的地方。当时,不到一百人的村,就有三十人参加红军。这里的云头山、将军岩是战场,很多红军战士在这里献出了生命。将军岩就是当年十名红军战士舍身跳崖的那个绝壁。而今,这里的粽叶,漫山遍野。打粽叶的女人不怕累,不时还扯开嗓子,唱起桑植民歌:“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

山外的人来到这里,看到的,是满满的绿色;感受到的,却是红色的精神与力量!省军区的扶贫队,曾经在这里定点帮扶多年,所以,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故事。也正因为他们在这里常年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使红军村远近闻名,从贫困村一跃成为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吸引很多人慕名而来,使得这里的野生粽叶和手工粽子都十分走俏。这里的粽子,经常是一粽难求。

粽叶和粽子卖了出去,乡村的新房就多了起来……

有关粽子的散文(美文欣赏龙潭坪的粽子)(3)

为包好粽子,她们选上打回宽而嫩绿的粽叶,在水中浸润得滋柔。一张张碧绿而狭长粽叶,在女人们的手里,翻来覆去。她们用手指朝上向里转动着粽叶,一大一小的粽叶被她们折成一个个的锥形。成串成串地挂在木椅上,那场景,让人留恋往返、跃跃欲试。在折好的锥形里,放上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土家腊肉,或甜枣,或蛋黄,或其他东西,封口,裹实,再抽出一根细细的麻绳,绕着粽子转上几圈。一会儿,身边的盆里,就有了一大堆带有粽叶清香的粽子。

便区别不同的味道,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方形和椭圆形。小巧别致,棱角分明。

她们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倒上水,煮上个把钟头,新鲜粽叶的味道和糯米的味道完全融合。粽子出锅以后,表里如一,那翠绿的粽叶变为暗绿,解开绳子,剥开“外衣”,露出的是糯米的底色。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香味。那一缕缕的粽香,越闻越想闻,令人垂涎三尺。

有关粽子的散文(美文欣赏龙潭坪的粽子)(4)

那粽子的味道确实好,入口的感觉:香,柔,嫩,糯,越嚼越有一股股的余香。若沾点白糖,再一口咬下去,甜蜜蜜的滋味,便由心底涌出!

一个粽子一片情。品尝粽子时,人们也会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粽子,已不简单是一种吃食。它,蕴含了更深更广的文化传统涵义。

因有了粽叶,有了粽子,这里的粽子店慢慢地多了起来,人们的日子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龙潭坪的粽子,妙在一身碧绿、一根红绳、一抹暗香。

[责编:上官智慧]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