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题的人物素材(人物素材适用主题)

爱国主题的人物素材(人物素材适用主题)(1)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青年彭士禄在组织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坚定回答;“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从小就树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


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城市街巷,正是千千万万青年奋斗的广阔舞台。这里走出了23岁就创造新的桥吊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的张彦,走出了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的水稻专家周雷,走出了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砌筑工邹彬,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快递小哥阮海良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机会。”王继才就是一个明证。32年,11680个日日夜夜,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坚持戍守开山岛,只为五星红旗每天冉冉升起。王继才的忠诚,起自于“家就是岛,岛就是国”的家国大义,升华于“旗帜就是阵地,人在旗帜在”的政治品格,成之于“答应了就要做到”的讲信重诺。他用“一朝上岛,一生为国”的奉献坚守,为世人树起大忠大义的榜样。


最慷慨的奉献,往往孕育着最丰厚的收获。从邓稼先慨叹“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到钱学森提出技术科学“要先走一步”;从吴文俊宣示“外国人做的我不做,外国人没想到做的我才要去做”,到袁隆平承诺“给我点时间,我让你地里多长座米山”,一代代科学家埋头苦干、永不言弃、誓争第一,在科学的田地里用心深耕,收获着累累硕果。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无不展现出碧血丹心的爱国之情、舍我其谁的报国之志,在时代洪流中挺立起家国大义。


殷殷爱国情,熔铸于个人价值同国家需要的紧密对接中。黄旭华隐姓埋名专注科研30年,从志在必得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年,只为设计出中国的核潜艇;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用5年时间完成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南仁东埋首技术攻关,24年甘坐冷板凳,为的是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爱国是最高的道德,报国是最大的成功。科学家的事业追求,因为自觉与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相结合而倍显光辉。


拳拳赤子心,展现在人生追求同人民福祉的牢牢相连上。为民是科学的原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心坎里,让科学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袁隆平裤管沾满泥水,成功培育高产杂交稻,重重稻浪筑起粮食安全根基;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太行山上的果实飘香化作生命的持久芬芳。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上世纪70年代的曲周,盐碱成灾,满目荒凉。“一定要治理好北方盐碱地!”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抱着“治不好碱,我们就不走”的誓言,扎根曲周开启一段轰轰烈烈的改土治碱战役。他们用“到农民身边去”的务实学风,论证了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重要旨归;他们用“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风格,回答了“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经典命题;他们用“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薪火相传,树起一座受人敬仰的精神丰碑。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用热血挥洒爱国之情,用奋斗书写报国之志,知识分子就能勇担大任、不辱使命,在时代洪流中书写精彩人生。


“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科技工作者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哪里聚焦。”秉持这样的信念,钱七虎把自己不知疲倦的忙碌身影和奔波足迹留在了一个个大国工程的建设现场。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他迎难而上、不辱使命;面对当时施工风险最大的“万里长江第一隧”,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被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退休后,仍积极为川藏铁路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论证建言献策……钱七虎用驰而不息的奋斗生动诠释着这样的信念: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杜富国面对有引爆危险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最终失去双手双眼。钱七虎怀揣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回国投身现代防护工程建设事业并作出巨大贡献。聂海胜3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航天飞行器控制系统,负责控制航天飞行器的飞行轨迹,被称为飞行器的“最强大脑”。为了提升“最强大脑”的感知和识别能力,让飞行器更快、更稳、更准地工作,工作10年来,陈际玮锚定航天飞行器控制系统研制开展科研,先后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制,圆满完成数十次重大试验任务。陈际玮和他所在团队极大提升了航天飞行器控制系统性能,有力保证了国家航天防务装备的高水平交付。


面对国家发展的需要,广大劳动者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用智慧和汗水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亓传周多年来始终坚守在黄河岸边和水闸管理一线,累计精细化安全供水60亿立方米,放淤改良土地60多万亩,为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面对技术攻关压力,刘书杰潜心研究、反复实践,攻克深水钻完井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成红霞带领团队矢志自主创新,不断地计算、试验、改进、再试验,最终在卫星的核心部件研发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爱国情怀,蕴藏着创造历史、书写奇迹的伟力。立下“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铿锵誓言的钱学森,以卓越的功勋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作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坚定回答的彭桓武,为我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与设计作出重要贡献;抱定“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信念的华罗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事实证明,只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才能更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