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和症状(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

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血栓,但是知道血栓性静脉炎的人就很少了。造成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有很多,而血栓性静脉炎的症状也不单单只有一种。血栓性静脉炎是如何造成的,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都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血栓性静脉炎的英文名称为thrombophlebitis,它包括了血栓性浅静脉炎及深部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可分浅层和深层静脉炎两类。深静血栓形成深静脉可有以下的局部症状,浅静脉血栓形成游走性表浅静脉血栓往往是恶性肿瘤的征象。

病因

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

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和症状(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1)

临床表现

1.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患肢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累及深静脉,出现患肢凹陷性肿胀,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局部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

2.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具有间歇性、游走性和全身各处交替发作的特点,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合并女性生殖器官及胰腺肿瘤。

3.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壁浅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亦称Mondor病。

检查

1.实验室检验

(1)血常规

根据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高程度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凝血

可有D-Dimer升高等血栓形成表现。

2.影像学检查

(1)多普勒超声

探测局部血流的变化,当有血栓性静脉炎时可表现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或部分缺失,加压后管腔不能压扁。此种检查可发现约95%的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

(2)放射性核素检查

原理为放射性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摄取。可通过观察某一部位放射量的增减,判断血栓形成及演变过程。对小腿静脉丛内血栓形成检出率较高。

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和症状(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2)

(3)电阻抗体积描记

静脉血栓形成时,电阻容积波幅变动小。对于主干静脉阻塞的诊断效果较好。

(4)静脉造影

静脉注入造影剂,通过有无充盈缺损,判断有无血栓形成,同时可明确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情况。为诊断的金标准。

(5)静脉压测定

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测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治疗

1.一般治疗

去除导致静脉炎的病因,如静脉导管等。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下肢病变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时可加用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局部可采用热敷、物理治疗等促进炎症吸收,止痛。

2.药物治疗

外用类肝素软膏、抗炎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等活血化瘀药物。对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对应使用抗生素。

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和症状(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3)

3.手术治疗

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可在炎症期消退后,如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如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浅静脉炎,可于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预防

佩戴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曲张。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四肢、躯干等好发部位的外伤。此外,静脉穿刺过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及使用强刺激性药物。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植入物造成的感染。

结语:看了以上的内容,大家对血栓性静脉炎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应早日到医院观察治疗,这样才能早日康复。在日常生活中孟瑶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