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考试试卷(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c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 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wèi)临人间。

C.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D.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kuàng)。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陵镜。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盛气凌人。

B.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C.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D.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 为了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要重视开展学校的法制教育活动。

C.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D.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D.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6.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 马致远,号东篱,宋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C.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家君”“贤弟”“鄙人”“寒舍”都属于谦称。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7. 下列词语词性全部是名词的一项是( )

A. 鸣蝉 长吟 云霄 B. 泥墙 趣味 斑蝥

C. 弹琴 黄蜂 珊瑚 D. 按住 烟雾 缠络

8. 下列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作者着重强调了“单是”后面的内容。

B. 作者在本段中详写了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略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C. 作者通过对园中各种事物的描写,表现了文中的“我”对百草园的喜爱。

D. 百草园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说,是探索的宝地,是自由自在玩耍的乐园。

9. 下列对选文第二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静物,后一个“也不必说”由低到高写动物。

B. 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都是“我”对昆虫语言的好奇想象。

C. 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

D.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生意盎然,目的在于表现“我”童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0. 下列对选文第二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结构上是按先整体后局部顺序来安排的。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整体的描写,“单是”则是局部性的描写。

B. 选段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多种修辞手法。

C. 文中拔“何首乌”一事主要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热衷佛教。

D. 这段的景物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与后文写到的冬天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陈太丘/与友/期行

C. 白雪/纷纷/何所似 D. 撒盐/空中/差可拟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B. 期日中 吾日三省吾身

C. 公欣然曰 悠然自得

D. 去后乃至 胜败乃兵家常事

1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雪天寒冷,谢安举办家庭聚会,给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解一些诗文。

B.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C.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呀!与人约定同行,却舍弃我离开了。

D. 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

14. 下列对选文(一)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B. “公大笑乐”是嘲笑兄子胡儿的文采不如兄女,认为其比作“撒盐”是无道理的。

C. “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D. 文末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诗以对偶句开始,“客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诗人对故园之思流露于字里行间。

B. “风正一帆悬”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景色表现了出来。

C. 岁暮腊残,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作者还飘泊在外。

D. 颔联写诗人在岸边所见的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16.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B.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 颈联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伤感哀怨的复杂感受。

D. 尾联紧承三联而来,见雁思亲,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思,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II卷(表述题 共102分)

五、(18分)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飞《满江红》)

(9)有德者必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0)子曰:“贫而无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8. 阅读下面的图文内容,按要求做题。

下面是一则《呵护》的讽刺漫画,请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并写出寓意,共80字左右。

七年级上学期考试试卷(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1)

19. 你的同桌是一位小说迷,他(她)觉得《朝花夕拾》故事性不强,所以不太有兴趣阅读。你将向他(她)做推荐性介绍,下面是其中一个片段,请按要求将下面篇目的选项填在①②对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狗·猫·鼠》;有详细写出他“弃医从文”动因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能把一位纯朴善良但又迷信愚昧的农村妇女写得活灵活现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藤野先生》 B.《父亲的病》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阿长与<山海经>》 F.《琐记》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20.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谓君不善学 (2)王生不说曰 (3)居五日 (4)择善而从之

21.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22. 翻译下面句子。

(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2)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23. 结合文章,谈一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氲,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⑫一直看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⑬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24. 根据文意,在表格中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李东给“我”送糖

(1)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

惭愧

(2)

赞赏

25. 品读文章第⑧段画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表达作用。

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

26. 第⑪段中画线句子一语双关,含义深刻,表面上写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际上指李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个怎样的孩子?

(2)从李东问老师自己是否出彩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个怎样的孩子?

八、写作(50分)

28. 有时,别人的一句话会让你改变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会影响你的心情,甚至会让你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的话对你产生过重要影响呢?是妈妈?老师?同学?……

请以“___________的一句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写完整。②叙事清楚,感情真挚。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套写、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