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过什么孝敬父母的话(天下父母为什么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

一般地,我们都认为,过去,汉族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制度,而少数民族则实行“幼子继承权”的继承制度,但是,真是这样吗?如果细心观察,即使到了今天,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天下父母都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和许多事情一样,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同样能找到答案。

古人说过什么孝敬父母的话(天下父母为什么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1)

其实,所谓“幼子继承权”是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制早期的一种继承制度。这就是说,在没有真正的民族区分之前,大家都是一样的,,都由最小的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及社会地位。按照我国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重幼子继承;秦国多将王位传次子或幼子。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彝、苗、布依、仡佬、佤、僳僳、景颇、普米、怒、珞巴、鄂温克、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幼子继承权。甚至近代印度和缅甸的一些部落,白令海峡的阿拉斯加人,非洲的巴干达人和英国人,仍行此俗。

为什么会是幼子而不是长子?有人说,这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表现。比方说,游牧民族的一个家庭所拥有的牧场是有限的,养活一个大家庭需要足够多的牲畜,牛羊也需要足够大的牧场,而家庭的放牧范围有限,注定了养不了过多的人口。所以,成年的孩子需要出去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去别的牧场成家、放牧,最终会有自己的一份家业。而留下来的肯定是最小的儿子,由他来继承家业、负责养老,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至于汉族,农耕民族,一小块耕地就可以养活很多人,所以,家庭人口越多,越繁盛。家人之间会在一个地方聚居,年长者生活经验家庭地位都较年幼者高,因而一般都是长子继承。

有道理吗?回答当然是有,但一定不是这么简单。我们先说天下父母为什么都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有人从生理的角度分析认为,父母在生除最小的那一个孩子时,相对精力较为旺盛,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孩子在智力、体力各个方面都强于最小的那一个,作为父母肯定希望一碗水端平,因此,关爱“弱者”也便成了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说法当然有其科学性,但若从历史的角度去讲就会显得更加复杂了。

先以蒙古人为例,其父亲死后,由正妻所生的最小的儿子(蒙古语叫“斡赤斤”,意为守灶者)继承财产,管理家务。《史集》载:“蒙古自古的风俗,(首领)在期生时,遣其诸长子居于外,分予财产、牲畜属众;其作则尽属幼子。”《蒙古法基本原则》一书说:“成吉思汗的大札萨克规定,兄弟分家时财产按下列原则分配:年长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继承父业。”直到现在,蒙古人分家继承财产都是照长子与末子为主的习惯进行的。满族人同样。他们虽然实施父母在世时分家别居,但分家时仍然“习惯”薄于长厚于幼,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皇太极》也说:“满族先人女真,它没有嫡长继承的传统,许多游牧民族是幼子继承。”因为这个蒙古元朝的大汗或者皇帝后来由成吉思汗最小的嫡子拖雷一系控制,而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这个最小的儿子也一度被认为是后金汗位的继承人。

古人说过什么孝敬父母的话(天下父母为什么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2)

这么一说,就有些“兄长争天下,幼子喂马羊”的意思了。在过去那个战乱的年代里,父辈的兄长牺牲的事情时常发生,相对“安全”的幼子也便成了继续家族香火与血脉的希望。幼子继承权也便显得很科学,但并不是没有例外。公元982年9月,35岁的辽景宗病卒。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耶律隆绪就是他的长子。其时,辽室诸王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刚刚30岁的萧燕燕硬是手握一纸“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12岁的儿子,和韩德让、耶律斜轸两位股肱之臣把辽朝的局面给支撑了下来。

古人说过什么孝敬父母的话(天下父母为什么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3)

要说到偏心,非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莫属,述律平和阿保机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926年7月,阿保机在班师返回契丹的途中在没交代自己的身后事的情况下突然不幸病逝,按理说,文武双全的长子、皇太子耶律倍很有理由继承皇位。但是,最终因为母亲述律平的偏心,耶律倍只好无奈让国,做了皇帝的人成了自己的弟弟——耶律德光(辽太宗)。耶律德光做皇帝后,因为弟弟耶律李胡深受母亲述律平的钟爱,不得不立弟弟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更有意思的是,在耶律德光做皇帝的那段时间,征战之事往往还是由他亲历亲为,而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耶律李胡则留守京师。这就是述律平心中的“幼子”,为此,苦坏了长子耶律倍——他最终被母亲逼上了弃国出走的不归路。

古人说过什么孝敬父母的话(天下父母为什么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4)

与述律平的偏心不同的是,在谈“幼子继承权”这个问题时,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即:过去,一些地区则是由于受群婚残余的影响,男女婚前性生活较为自由,为确保父系的直系血亲的继承关系,从而确立了以幼子为主的继承权。如稽胡,关于其婚姻习俗,《周书》记为:“俗好淫秽,处女尤甚。将嫁之夕,方与淫者叙离,夫氏闻之,以多为贵。”意思很明显,少女在待嫁的头一天晚上,才与前男友叙离话别。其婚前的性自由,非但婚后的夫家不嫌弃、不责怪,反而“以多为贵”了。

古人说过什么孝敬父母的话(天下父母为什么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5)

这种“风俗”在其他民族中也是很常见的,又如,东胡的后裔鲜卑,其妇女在婚前都有某种程度的性生活的自由,其另一支后裔乌桓便是“其嫁娶者,皆先私通”。另外,据《三朝北盟会编》卷3载,辽金时期的女真人“富者以牛马为币,贫者则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之”;《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族人“淫秽蒸报,于诸夷中最为甚”,“凡育女稍长,靡由媒约,暗有期会,家之不问”。还有高句丽等民族,均有“男女多相奔诱”之俗。

这就是说,过去人们对幼子的偏爱,或多或少还有对于长子“不信任”的意思,所幸的是,于现代社会这种“不信任”已经不存在了。而今天,一些父母偏爱“老疙瘩”也很正常——有人说,长子因为打拼早,在父母年迈时大多都能独当一面,甚至不少已经拥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由此,一般脾气偏暴躁,多少存在一些自大、不会体贴人等问题。所以,父母选择小儿子对家庭和睦会很有意义,至少小儿子性格相对平和、温顺,这正是父母所需要的。(文/路生)

古人说过什么孝敬父母的话(天下父母为什么相对心痛和偏爱小儿子)(6)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