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闺蜜跟我聊了一下她的烦心事,她说她家的孩子小宇现在特别厌学,都不想去学校,怎么劝都劝不动,之前去学校回来也是闷闷不乐的。

闺蜜问其原因原来是小宇受到了学校同学的嘲笑和孤立,同学们嘲笑小宇是个小胖墩,还说她的儿子丑,还被同学排斥,小宇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打击,焦虑、自卑、耻辱让小宇难以忍受。

现在闺蜜特别苦恼的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儿子在学校里的问题,毕竟她也不可能去学校把那几个孩子骂一顿吧,然后闺蜜一直在安慰儿子,但是怎么安慰都没有用,小宇就是不想去学校。

其实孩子被嘲笑真的是很难受的,这种现象是经常常有的事,加上还要遭到同学的排挤,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伤,所以即使家长安慰也是没有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有用。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1)

为什么孩子会被嘲笑?

一.外观

科学研究发现,外表是孩子被嘲笑最多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个时期孩子的对人的外观的差异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常常将重心放在观察别人的外表上。通常会嘲笑外观的身高、体型、外貌、是否有残疾、衣着等。

二.能力

除了外观,孩子往往会很关注自身的能力,比如学习上的能力,比如玩游戏的能力,比如表达能力,能力的强弱是孩子被人嘲笑的很重要一个原因。

一个孩子说话结结巴巴,反应迟钝,老师让起来回答问题,回答不上,其他孩子就哈哈大笑,甚至说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好笨的大笨蛋。

能力强的孩子也会因为很优秀遭到他人的嫉妒,转而被同学嘲讽,比如说是老师的马屁精什么。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2)

三.举止

是人怎么也会有些不良行为习惯,更何况是小孩子,有些小孩子也许吃相不好、挖鼻孔、尿裤子等一些行为,也遭到了同学的嘲笑。

比如有个男孩子喜欢抱着熊娃娃,经常把熊娃娃抱着去学校,同学就会嘲笑一个大男孩还喜欢抱着熊娃娃,真是个怪人。

四.性格

有些男孩子文文静静,生的瘦弱了些,也不善言辞,就被人嘲笑是娘娘腔,“你怎么走路跟女生似的”“你的动作好女生,真的好娘”,那些偏见和嘲讽的话就像一把刀,深深扎在孩子的心口。

性格总是多样的,而孩子常常会排斥跟自己性格不一样的,如果那个孩子凶了些,就会嘲笑对方是一个母龙,如果那个孩子比较安静,就会嘲笑对方做作,有时候,不管孩子是什么性格都会遭到嘲笑。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3)

什么样的孩子最容易被嘲笑?

心理学家分析总结了有两种类型容易成为被嘲笑的对象。

“忧虑型”的孩子:这类孩子一般都比较焦虑、没有安全感、自卑、内心敏感脆弱,这类孩子一般是经常忍受别人的嘲笑,最后达到忍耐的极限,就会难受的大哭或者发脾气,他们一般身体瘦弱,性格温和,不会去怎么嘲笑别人,但是却能成为孩子嘲笑的对象,也不理解幽默和玩笑的区别。

“挑衅型”的孩子:这类孩子在性格上会比较暴躁,烦躁不安,一旦有人笑话他就像导火线一样,一点就着,暴跳如雷,读不懂社交信号,甚至反向为主,去嘲笑别人,行为容易过激,分不清是善意的玩笑和恶意的嘲笑的区别,把事情弄得特别糟糕。

其实这两类孩子都有相同的一点,就是分不清嘲笑的区别,有些嘲笑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甚至只是善意的调侃,而他们往往分不清,又比较玻璃心,敏感。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4)

在神经系统学有个词叫“匹诺曹综合征”。

德国蒂策博士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并提出,很担心自己“被取笑”的人,会在生活中用大量时间来观察周围的环境,用全部的精力去寻找被嘲笑的蛛丝马迹,当环境出现莫名其妙的笑声,他们就会以为是在对自己进行嘲笑,从而变得焦虑不安、惊恐、不安,肌肉紧张,就好像变成失去了情感的木偶。

“匹诺曹综合征”最大的特征是无法辨别什么是友善,积极,笑是幽默的、善意的、还是讽刺的、奚落的。

“匹诺曹综合征” 的产生往往过度要求严格,受到精神上的羞辱和嘲笑,他们的天性被束缚,行为被压制,就这样,笑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在他们眼里,笑就是不愉快的,甚至代表着着奚落和讽刺。

瑞士苏黎大学的研究小组针对“匹诺曹综合征”进行了一项实验,被试人群分为“被笑恐惧者”及“被笑不感到恐惧者”。

实验中这两组会听各种笑话的录音片段,他们需要在听完以后,分析各种笑声代表着什么含义和背后的动机,实验发现,“恐笑者”会更容易把愉快的笑声当作是不愉悦的,在他们认为那就是假笑。

然后他们又做了一个实验,将笑分类成“善意的笑”和“故意的嘲笑”,结果发现,“恐笑者”很难分辨这两种嘲笑,甚至他们会觉得这两种笑都是“故意的嘲笑”,产生羞耻、敏感和过激的行为。而“被笑不感到恐惧者”却能分辨出两种笑的不同之处。

陈奕迅《孤独患者》的歌词里写道:“笑越大声,越是残忍。”这大概就是“恐笑者”最直接的写照了吧。

但是如果能够轻松看待嘲笑,区分嘲笑的区别,那些嘲笑话甚至可以变成自嘲、暖场的用途。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5)

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嘲笑?

一.区分善意的嘲笑以及恶意的嘲笑

1.读懂社交信号

很多时候,同学的笑并不是嘲笑,而却把它当成是嘲笑,其实是没有很好的区分什么是善意的笑,什么才是恶意的笑,很多孩子很较真,对于一些无意识的笑话或者鸡皮小事都过度计较。

无法正确的领悟社交信号,是一种社交问题,因此最好是让孩子读懂肢体语言、明白不同语言、语气代表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领悟社交信号,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在孩子面前反复的演练,让社交信息变成潜意识的一部分。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6)

2.对嘲笑的话语进行分类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区分嘲笑,把嘲笑者的反应罗列出来,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列下面这样的清单,并和孩子讨论如何应付。

骂人:死肥猪、丑八怪

贬低:“你的衣服好丑”

取笑:“你怎么傻傻的!”

抬高自己:“我的都做完了,你好慢哦!”

模仿:模仿行为动作和语气

窃窃私语:悄咪咪的在耳边说话

让你尴尬:找别人说话的时候别人没有回应

恶作剧:在桌子里放毛毛虫

让人难堪:“你喜欢夏一吧,快去跟她表白!”

成群结队:所有孩子都哈哈大笑

冷嘲热讽:“哇!也太好了吧”

跟孩子通过实际情况分析以后,就可以看出,比如模仿、取笑等就属于善意的嘲笑,而骂人、贬低就属于恶意的嘲笑。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7)

二.保持幽默感

凯西·科恩说过:对于深受嘲笑困扰的孩子,即使是善意的嘲笑也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威胁。

成年的世界里嘲笑就很多了,小孩子也难免会遇到很多恶意的嘲笑,善意的嘲笑的友谊的润滑剂,而恶意的嘲笑真的很能摧毁一个人。

但是如果让孩子拥有幽默感的心态就容易有效的化解嘲笑。

比如我的儿子收到礼物特别开心,在家里手舞足蹈,并且告诉了朋友,他朋友看他那样反而笑话起来:“你是不是疯了。”而我家儿子不以为然还非常幽默的说:“我们一起疯好了。”然后我儿子把礼物分享给朋友,玩的特别开心。

其实有什么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我儿子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生气是不值得的,自己生气还会导致别人生气。

负面的思想太多就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胆怯,如果用乐观幽默的方式看待嘲笑,那么嘲笑的话也会烟消云散。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8)

三.冷处理

心理研究表明,对让自己感到不快的事情可以进行冷处理,无视它,就容易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

可以教孩子学会成冷处理,完全用不在乎的态度,这样嘲笑者的力量就会被减弱.其实让孩子完全不在乎有点难。

所以要不断的让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真正强大起来。

可以给孩子练习一些自我暗示的句子,这样面对别人嘲笑的时候才能进行冷处理。

比如可以是这些句子:

他只是开个玩笑,不要当真,不要当真

没关系,只是小问题

放轻松,不要在乎这些话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9)

四.语言反击

1.问不相关的问题

如果有人故意的嘲讽,就可以问对方一些其他的问题,转移话题和嘲讽者的注意力,等到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就离开不用再继续谈话。

比如我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在聚会上被别人的孩子嘲讽问道:“我看了你的成绩,是在倒数哎,这成绩也太差了吧。”然后朋友家的孩子回了一句很绝的话:“你的裤子粘上了泥巴。”

正当那个孩子下意识去看他的裤子的时候,立即走开了,但其实那个孩子的裤子并没有粘上泥巴。

2.直接指出对方的不当行为

如果对方挑衅你家的孩子,或者直接拿起孩子的成绩单等动作加以嘲讽,那么就加上严肃的表情,直接指出:“不要拿我的成绩单。”

不带任何批评的直接指出,既可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生气了,停止挑衅的行为,还给足了对方面子。

3.直接戳穿嘲笑

一般嘲笑别人的时候并不会当面说,他们会坐成一团,背着嘲笑别人,这个时候,可以教孩子大胆去问他们在议论什么,对他有什么意见可以当面说。

这样一般就会阻止当时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需要胆子大,所以孩子可以在家里多多练习,甚至让孩子多说一些反击的话,这样就容易临场发挥。

怎么帮孩子脱离彼得潘综合征(孩子被嘲笑闹情绪)(10)

稻盛和夫说过:“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是否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也不要被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孩子被人嘲笑了,一定要加以重视,只是语言上的安慰是不够的,也要让孩子能够独立面对嘲笑,可以和孩子在家里多练习,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使面对嘲笑,也不畏惧且乐观。

这样一来孩子也能有良好的社交,更加快乐的成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