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写林黛玉命运(赏析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第五回写林黛玉命运(赏析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1)

赏析:孙玉明;校勘、注释:李虹

原文

赏析:此回回目,各版本间也不太统一。甲戌本为“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云轩”。舒序本、列藏本为“薛宝钗小宴梨香院 贾宝玉逞醉绛云轩”。戚序本、蒙府本为“拦酒兴李奶母讨厌 掷茶杯贾公子生嗔”。戚序本另有眉批说:“此回回目今本作‘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却佳。然作者本意原在点明金玉,特不欲标入回目,明明道破耳。”甲辰本即为“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甲戌本有所谓回前诗为:“题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怀疑此诗亦应属于评语,而非出自曹雪芹之手。

另,戚序本亦有所谓的回前诗曰:“幻情浓处故多嗔,岂独颦儿爱妒人?莫把心思劳辗转,百年事业总非真。”

原文

赏析:虽然这是一段过渡性文字,但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既为第九回宝玉、秦钟的入塾读书及闹学堂作了铺垫,也为第七回玩牌“算账时却又是秦氏、尤氏二人输了戏酒的东道,言定后日吃这东道”一事作了了结,更接续了第七回中贾宝玉自己“异日再亲自来看”薛宝钗的线索,并为此回中亲自探视薛宝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至后日,又有尤氏来请,遂携了王夫人、林黛玉、宝玉等过去看戏。至晌午,贾母便先回来歇息了”句下,甲戌本有批语评赞说:“叙事有法,若只管写看戏,便是一无世面之暴发贫婆矣。写‘随便’二字,兴高则往,兴败则回,方是世代封君正传。且‘高兴’二字,又可生出多少文章来!”

在贾氏一族中,宁、荣二府关系最近,地位也最高,而秦可卿又是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她的弟弟秦钟要到贾家的义塾中读书,也就只需一句话的事,哪里还用得着宝玉先禀明并强调种种理由,“凤姐又在一旁帮着说‘过日他还来拜老祖宗’等语”!这里虽然是简要的描述,但却令人觉得很不合理。就连远房的金寡妇,其身份地位及关系疏近都远不如宁、荣二府,其侄子金荣都能到贾府的义塾中读书,秦钟又何须费这么大的事!在“说的贾母喜欢起来”句旁,甲戌本有批语说:“止此便十成了,不必繁文再表,故妙。偷渡金针法。”

在“贾母虽年老,却极有兴头”句旁,甲戌本有批语说:“为贾母写传。”从小说的具体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虽然年纪大了,却非常喜欢凑热闹,尤其是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凑热闹。

第五回写林黛玉命运(赏析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2)

在“王夫人本是好清静的”句下,甲戌本有批语说:“偏与邢夫人相犯,然却是各有各传。”

贾母不在,王夫人坐首席;王夫人也不在,才能轮到王熙凤坐首席。这种讲究,说好听的是文化,是传统,是尊长,是礼节;说不好听的是繁文缛节,是等级观念,是论资排辈。如果邢夫人在,却又轮不到王夫人坐首席了。不知道是作者疏漏还是有意暗示邢夫人在贾母面前不得宠,这次宁国府中看戏居然没有请邢夫人。按照常情,无论邢夫人受宠不受宠,宁国府请客看戏,应该还是要请邢夫人的。

庚辰本、己卯本少“回家见过众人宝玉先”九字。

原文

赏析:作为贾母面前最受宠的嫡孙,贾宝玉按照礼节“因送贾母回来”并“待贾母歇了中觉”后,喜欢热闹的他本来“意欲还去看戏取乐”,但“又恐扰的秦氏等人不便”,不仅十分合情合理,也为贾宝玉前往梨香院探视薛宝钗作了合理的铺垫。在“又恐扰的秦氏等人不便”句下,甲戌本有侧批说:“全是体贴工夫。”当然,对于此处为何只说“又恐扰的秦氏等人不便”,而不说“又恐扰的尤氏、秦氏等人不便”,大概也会有人索解出一番道理来吧?或许会认为贾宝玉“体贴”秦氏应该有什么特殊含义吧?

“又恐扰的秦氏等人不便”:庚辰本作“搅的”,今从甲戌本、梦稿本作“扰的”。

贾宝玉要去探视薛宝钗,按说从“上房后角门过去”是最近的,但他“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当然主要是担心“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所以“宁可绕远路罢了”。此处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却为贾宝玉的惧怕父亲埋下了伏笔。在“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句旁,甲戌本有批语发感慨说:“本意正传,实是曩时苦恼。叹叹。”这条批语,历来为某些研究者所重视,有人甚至将它作为支撑“自传说”的一条证据。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